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了纳博科夫的小说美学观,认为:纳博科夫独特的现实观在颠覆传统小说的美学原则的同时,也为小说的无限可能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保障;在纳博科夫看来,小说的魔力是在真实细节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幻觉的世界,这需要作家想象性的创造;小说归根结底是对人诗性存在的表达,是对诗性智慧的召唤.  相似文献   

2.
《隐之书》是一部充满了诗性智慧的浪漫传奇。拜雅特在小说文本中建构了一个诗性的空间,通过对诗性历史的追溯,完成了诗性的对话: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拜雅特认为历史是可以再现的,但只能是部分地再现,而且必须借助于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3.
昆德拉小说《慢》既是“思性”的,也是“诗性”的。“思性”指通过诠释“快”、“慢”、“舞蹈家”等主题词,追问人类存在的可能性,“诗性”表现为对简约、复调、游戏等小说艺术精神的表达。思与诗围绕存在,三位一体抵达昆德拉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4.
诗性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就是雅。诗性的苏童为了逃离庸俗的现实世界,以小说创作来营构自己精神的"世外桃源",从童年的记忆到历史的想象,从现实到神话,为我们奉上了一道道诗性的小说大餐。  相似文献   

5.
"轻":卡尔维诺小说美学中的诗性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作为卡尔维诺(Calvino)小说美学的关键要素,不仅意味着一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而且代表着人类存在的最高智慧——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既表现为小说创作中想象性的创造和超越,又表现为借助科学知识对精确性的追求;"轻"既不是非理性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6.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的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叙事结构的隐喻性使小说拥有了多重意蕴的诗话主题。信仰诗性存在的绝对性和质疑诗性的完满性在现实中存活的可能性是小说中互为悖论、同时又互相依存、互相阐释的两种核心主题要素。它们之间在对抗中的互动和由此产生的张力是小说悲剧意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记录了民族精神嬗变的历程,同时,又用抒情的笔调传达出知识分子的真挚与柔情,具有浓浓的诗性韵味。贾平凹小说在对理想世界的建构、人类栖居地的寻找、人性的终极关怀等方面,彰显出诗性精神。在艺术手法上,贾平凹小说注重用语言、叙事手法和小说意象等艺术手段,达成诗性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诗化小说有着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抒情 ,意境、氛围、情调的诗意营造 ,语言和结构的诗味编织 ,均体现了诗化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诗性特质 ,而诗化小说的诗性主要来自小说家对于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诗性”小说创作已成为现当代很多作家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在此背景下,很多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小说的“诗性”特征展开研究与论述,但纵观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者们更多的是从小说所具有的“诗”的某种形式特征这一文本感性层面入手,即在文体层面对这种“诗性”小说进行论述,而忽视了对文学“主体性”精神的探究,即在文学本体论层面来理解和论述.为此,从文体学层面和文学本体论两个层面,运用一种整合性的理论思路来理解张承志小说中的“诗性”特征将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立伟的小说语言经历了从诗情洋溢向诗性消隐的转化过程。从文化语言学的观点看 ,何立伟早期的“诗化小说”在语言上的试验显示了他力图回归汉语言本质精神的努力 ,而他此后的小说语言 ,则由于放弃了这种努力 ,导致了“诗性”的消隐 ,审美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文学脱胎于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化和再创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语言是文学的外衣和载体,只有不断创新语言,文学才能恒久弥香。徐訏是个有着多重身份、兼具多重修养的作家。他一生涉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心理学、哲学等多重领域。丰富的诗歌理论修养和诗歌创作实践经验以及哲学、心理学的多重修养为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提供了可能。徐訏小说语言的诗性建构具体体现在引诗、歌入小说,借鉴诗歌语言的节奏,运用含蓄蕴藉的语言,引哲理入小说等四个方面。徐訏正是用写诗的笔来写小说,以诗人的浪漫、敏感和哲学家的审慎、理智来建构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也像诗歌一样灵动、飘逸,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2.
从铁凝小说诗性与智性的小说语言策略出发,探索了铁凝的小说在叙事策略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其叙事策略体现在诗性描写与智性幽默两方面。铁凝将诗性因子融入小说创作,将营造氛围、铺设情调提高到文本的核心与精髓,在散淡的故事和模糊的人物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使其小说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智性幽默是铁凝对生命感悟的另一种方式,在情节设置上她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使小说获得了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将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成电影时,凌子风导演原本构想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原著小说风格的诗电影。从诗电影角度对改编影片《边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因导演在改编中过于注重叙事的连贯流畅,追求整体风格的真实自然,电影最终呈现的风格带有传统好莱坞特征,纪实倾向突出,缺少原著小说的梦幻、诗性气质。其去诗性求真实的改编手法导致的突破与局限,也反映出侧重叙事的传统电影语言无法驾驭诗电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中的病人叙事视角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在纪实类疾病叙事作品中,病人视角是真实存在的。而在小说中,病人视角大都是虚拟和模拟的。就文学价值而言,价值较高的病人视角是小说中的虚拟病人视角。小说中的病人视角可分为精神病人视角和普通病人视角。精神病人叙述视角是文学价值较高的叙述视角。它对提高文本的诗性品格、增强文本的诗性含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中的病人叙事视角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在纪实类疾病叙事作品中,病人视角是真实存在的。而在小说中,病人视角大都是虚拟和模拟的。就文学价值而言,价值较高的病人视角是小说中的虚拟病人视角。小说中的病人视角可分为精神病人视角和普通病人视角。精神病人叙述视角是文学价值较高的叙述视角。它对提高文本的诗性品格、增强文本的诗性含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师陀乡土小说中的空间感极强。作者运用意象剪裁和意象连缀的艺术方法,通过“蒙太奇”式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并置的艺术处理,使小说的空间呈现犹如一幅幅画面,给人以陌生化和新奇感,也使小说中的空间场景意义扩展,韵味十足。小说的主题也因小说空间的意象化的画面营构而诗性凸显。  相似文献   

18.
所谓小说与诗的分界,大致在故事的组织与抒情的格式、韵致之间的差别。不过,这种文类的界线,其实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因此,一直有腑胃“抒情小说”和“诗意小说”的提法。我们这里所要强调的小说中的诗性意蕴,不是指以诗的外在表征来演绎或反串小说的“诗意”与“诗趣”,而是注重融会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中的诗性情调。这份内蕴于小说中的“诗意”与“诗趣”,正是积淀在作者个性中的品格修养和体现在作品风格中的精神内核。因此,肮胃诗性情调,其实质是来源于个性化生存的本真状态和表现为个性化索求的审美的理想境界。读台湾作家墨人的…  相似文献   

19.
狂欢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受中国市场化社会形态影响的结果。新生代小说叙事的狂欢化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想象两个方面:在语言方面,新生代小说将诗性的先锋语言与口语化的新写实语言结合起来形成了轻快、飘逸的狂欢化语言,并表现了新生代作家们对历史的重新解说;在想象方面,新生代作家们反抗宏大叙事,以诗意的想象冲淡历史与现实的残酷性。但是,极端的狂欢化并不利于新生代小说的发展,狂欢也是需要限度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女性小说创作走向了历史性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价值观念上,也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向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史提出挑战。不少女性小说家执迷于以游戏方式操练小说,从而颠覆了既往男性话语所指定的女性小说文体样态,为女性小说的多元化发展表明了另一种向度。透过"游戏"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这类小说丰富的诗性内涵和神圣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