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一居士”与《三言》关系密不可分。《喻世明言》明衍庆堂刊本卷首署“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警世通言》明兼善堂本、衍庆堂本卷首署“可一主人评(或“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醒世恒言》明叶敬池本、衍庆堂本首有“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的“序”,卷首署“可一主人评(或“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并有两印;“可一居士”,“理学名家”。据此可知,“可一居士”与《三言》关系绝非寻常。但这位惹人注目的“可一居士”究竟是谁?至今尚无定音之锤。本文拟就此问  相似文献   

2.
“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著名俗文学家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大量宋、元、明民间艺人“说话”的基础上,编辑、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称“三言”,被誉为“话本小说的宝库”。“三言”是拟话本的代表作,与同时代人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三言  相似文献   

3.
“三言”的思想和艺术张兵在我国文学史上,被人称为“三言”的著作,是晚明时期刊行的3种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名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总称。这3种书共辑入了我国宋元时期至明代未年流布于社会上的各种白话短篇小说120篇。其题材...  相似文献   

4.
《三言》中的宋、元话本,经研究家的考证,意见比较一致的有四十一卷:《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中的宋话本为11、15、20、21、23、24、30、33卷。元话本为4、12、25、26、35、36、38、39卷,共十六卷;《警世通言》中的宋话本为4、7、8、10、12、13、14、1619、20、、23、29、30、36、37、38、39卷,元话本为33卷,共十八卷;《醒世  相似文献   

5.
“三言”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民间文学家冯梦龙收集的话本和拟话本小说,它包括《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作品,后人合称“三言”。因其作品大都是从民间收集而来,所以能更直接、更深入地反映当时及其以前的社会生活,反映广大人民、特别是普通市民的心声。结集刊印之后,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由“三言”的书名,不难看出作者收集这些民间口头文学的意图所在,“所篆《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通俗也,恒则习之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  相似文献   

6.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7.
从爱情暨友情题材谈“三言”思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冯梦龙及其作品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过去我们评价冯梦龙,大抵都只注意到他是个通俗文学的倡导者,只肯定了他在文学样式通俗化方面所作的贡献.谈到他所编纂的著名话本小说《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称“三言”)时,大都突出地肯定了他编纂的功劳,而对冯氏的思想、文学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则重视不够.有谈到“三言”的思想内容的,也往往是从历史的角度着眼,诸如考察明代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及生活习俗、明代工商业发展的状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等.当然,这些研究无疑都是很有意义、很必要的.但是,冯梦龙作为一个在当时和后世卓有影响的通俗文学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简单的搜集编纂.事实上,冯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不仅是明代著名的作家、编纂家、出版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编纂出版过多种民歌集、散曲集、笔记小品集,创作、改编或整理出版过多种戏曲。在小说方面,编纂(其中也不乏创作成份)出版过合称为“三言”的短编小说集《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改编整理过《平妖传》、《新列国志》等长篇小说,还纵恿书坊重价购刻过(从现在一些资料看至少是这样)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正如他的文学实践活动在小说方面最为突出一样,他的文学理论也以小说理论最为见长,在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最为显著。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传统文化意识积淀的原因,历来的研究,连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相似文献   

9.
从宋元小说话本到清代拟话本,这种特定的短篇白话小说样式绵延发展了数百年,而冯梦龙于明代天启年间编撰的“三言”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宋元旧篇和明代前期的小说话本而言,“三言”是一个精彩的集结;对于从晚明到清末的拟话本创作而言,“三言”又是一个光辉的起点。那么,“三言”是如何起到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的呢?大体上可概括为三点:融合、超越、示范。对此,笔者曾在《论冯梦龙对旧话本小说的改造》(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一期)一文中已有初步涉及。这里,再以“三言”中某些篇什为例…  相似文献   

10.
商务版《说郛》卷六○有《五代新说》一书,无作者名.宛委山堂本《说郛》(?)五四署徐炫撰.按唐宋时书目多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二作《五代新记》二卷,作张绚古撰(中华书局标点本误作“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崇目总目》卷二作“《五代新说》二卷,张绚古撰”,《宋史·艺文志》二“别史类”有“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小说家类”又有“张说《五代新说》二卷”.《郡斋读书志》卷六著录,解题云:“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是一书之作者,有徐炫、张绚古、张询古、张洵古、张说之异.  相似文献   

11.
从“三言二拍”在入话、正话中利用唐代小说素材方面的情况考察 ,可得到一系列相关结论 :“三言二拍”三分之一的卷目取材于唐代小说 ;具体素材出自唐代小说原作及宋、元、明时期的野史笔记、话本、戏曲等各类著作 ,冯梦龙的《智囊》、《情史》等书是重要的取材中介 ;《拍案惊奇》的创作特点与“三言”一脉相承 ;《二刻》则以取材近世为主 ,较多体现了自主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三言”,是十七世纪二十年代(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由冯梦龙(1574——约1646)编纂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以下简称《喻》)、《警世通言》(以下简称《警》)和《醒世恒言》(以下简称《醒》)的总称。三部书包括一百二十则短篇小说,共约一百五十万字。“两拍”,是稍后于“三言”出版的,由凌濛初(1680——1644)创作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初拍》)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二拍》)的总称,两部书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故实为七十八篇。“三言”所收前代话本篇目较多,大多为宋元旧本,明代故事只占二十八篇,但应该看到,即使是宋元旧本,由于经过民间的流传,又出自生活在明末的冯梦龙的编纂加工,也已程度  相似文献   

13.
十四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诞生了一个杰出的作家卜迦丘,他化了若干年的时间撰写了一部著名的小说《十日谈》。无独有偶,十六世纪中叶,在东海之滨的文明古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冯梦龙,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编撰了一部出色的小说《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两位作家虽然所处的时代、国家及他们的个人经历有着千差万别,可是,通过其代表作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许多方面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不谋而合。他们都划时代地将“市民”文艺带进了小说领域,将市井细民作为他们文学描写的主角,把文学的触角从皇宫大院、亭台楼阁伸向市井勾栏、陋街深巷,用他们的生花妙  相似文献   

14.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编写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在宋元话本小说日增、说话技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脱离了讲唱文学的形式.由文人搜集整理、加工创作,专供案头阅读的两部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两部拟话本小说集以城市细民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为主要背景,以城市细民为主要描写对象,相当全面、精细地反映了当时封建时代的广大市民群众日常的家庭生活、爱情婚姻及经商买卖等活动情况,是明代中叶一幅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风俗画的长卷.在两部小说集中,尤以描写明代市井细民经商营业活动的商业题材小说更醒目突出,更具独特创性,更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气息及广大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审美价值观念,在中国古典小说描写的众多题材中另辟了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5.
明泰昌元年刊《新平妖传》四十回,原到本题“宋东原罗贯中编,明陇西张无咎校.”书序张无咎又作张誉.崇祯金阊嘉会堂陈氏重刊本则作“明东吴龙子犹补”.可见张无咨、张誉都是冯氏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冯梦龙一字耳犹、子犹.《说文解字》卷十上“犹,陇西谓犬子为犹.”犹豫又为小兽名.由犹豫而豫章,豫通誉.袁行云同志《冯梦龙三言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由此推知《三言》各本所署的编校者和作序者张誉、张无咎、陇西可一居士、豫章无碍居士和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墨浪主人一样,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可说信而有据.  相似文献   

16.
~~(六 )语有缓急例或曰“急 (疾 )言”、“语声之急”1 .《高帝纪》 :“信亡走匈奴 ,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颜注 :“姓曼丘 ,名臣也。曼丘、母丘本一姓也 ,语有缓急耳。”2 .《魏相丙吉传》 :“西曹地忍之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颜注 :“地亦但也 ,语音之急也。”(七 )某即某也例1 .《古今人表》 :“尾生高。”颜注 :“即微生高也。”2 .《古今人表》 :“公肩瑕。”颜注 :“即公肩假也。”3.《古今人表》 :“禽敖。”颜注 :“即黔敖也。”(八 )音讹、语讹例1 .《地理志下》 :“北地郡 :略畔道。”颜注 :“有略畔山 ,今在…  相似文献   

17.
由明末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有一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刘叶秋同志认为“它通过杜十娘追求自由幸福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刚烈行为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女子的纯洁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有力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主题。”(见中华书局《古典小说论丛》1959年第一版84页)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文学小丛书《杜十娘》,编者在前言中写道:“《杜十娘》就当时反封建的意义上说,确是较为完善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晚明文学是一种非常复杂文化现象。《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及其它通俗文学在当时的广泛影响改变了古代文化内部的既定结构,正统的史传和诗文已难以继续一统天下。在内客上,《三言》《二拍》等作品在许多方面的确越出了古来圣贤及文人学土所关心的范围。这就为小说文化史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越出前人范围的内容究竟具有什么性质?或者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价值准则来理解并表现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9.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的代表作,由9篇短篇志怪小说组成。其中《蛇性之淫》翻案中国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主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丰雄与蛇女真女儿的故事。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并从这一侧面考察了中国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到日本并逐渐"日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列女传》是刘向晚年编写的一部著作,"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璧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共八篇。"他以此书当谏书,"言得失、陈法戒","以戒天子"。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关于《列女传》的卷数,众说纷纭,仅宋一代就有七卷本、八卷本、九卷本之别。现存版本大致可归纳为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文选楼丛书》影刻本)、顾氏小读书堆重刊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明正德、嘉靖本、明万历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清三家校注本。文章试以时间顺序对《列女传》的卷数及版本进行梳理,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