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唢呐的发展历史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风格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唢呐是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以喜闻乐见的文化享受。随着唢呐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口传心授、活态传承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唢呐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思考、发展更加完善的唢呐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扬琴音乐风格不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而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处理扬琴演奏中的音乐风格问题,必须先从内容出发,对乐曲的题材、思想感情、时代背景、地方特点以及个人对乐曲的独特理解等方面,加以全面分析研究,同时在演奏形式上加以不断探索。反之,单纯从形式上追求所谓的风格特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3.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景区,"到此一游"的涂鸦现象屡禁不止,成了旅游行业的一大顽疾。本文从民俗文化心理的视角出发,得出人们涂鸦行为中基于标识身份、信息传播和从众心理三个重要心理导向。要妥善解决不文明旅游行为,道德、法治是途径之一,从民俗心理角度来进行宣传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景区,"到此一游"的涂鸦现象屡禁不止,成了旅游行业的一大顽疾。本文从民俗文化心理的视角出发,得出人们涂鸦行为中基于标识身份、信息传播和从众心理三个重要心理导向。要妥善解决不文明旅游行为,道德、法治是途径之一,从民俗心理角度来进行宣传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以案说法"是教学中一种很常见的论述形式--选择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完成对某些复杂问题、疑难问题的论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本文所论述的是习作教学中的四种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笛演奏者在进行二次创作中必须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认识,在作品体验中更是追求作品的情感内涵,沿着作曲者的情感轨迹进行追溯,使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全面掌握演奏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借助心理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呈现出二度创作的新面貌。因此,本文以研究长笛演奏二度创作中的心理与情感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心理情绪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让演奏者遵循着这两点轨迹融入到作品中,给予作品丰富的表达方式,把演奏者的精气神完美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纯爱电影和拉丁美洲的爱情电影,二者是如何体现“情动功能”的,展现民族性格心理特质的同时,“情动功能”的“存在之力”和“行动之力”让电影中原本看不见的人物心理变成可视化空间,调动观众强烈真实的情感体验。悲痛让“行动之力”变弱,愉悦让“行动之力”增强,电影再通过梦境与意识,环境与内心的对照等方式进行情感调动和心理呈现。本篇将通过爱的空间、回忆与想象空间和镜头空间三个方面,借助人类学和心理学来探究中国和拉丁美洲情爱电影在呈现心理空间和“情动功能”的异同。拉丁美洲电影立足原住民传统信仰,运用超自然因素打破实感和幻觉、记忆和未来、现实和神话的界限,来表达“灵魂延续生命”信仰的心理空间呈现;中国电影借助物体双重含义和意象,诗意留白和想象描绘来呈现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9.
日文"気"字是一个典型的引入文字,其原形是中文的"气"字.中文"气"字引入日语中以后,其字音,含义均得以延伸,扩大,并广泛应用于日常会话中,已经完全脱离"气"字在中文的原意.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蒙古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射雕》、《神雕》、《倚天》这三部可以从中梳理出汉蒙关系的伸展变化的“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变而又具有一定整一性的蒙古形象,无论我们从父性的替代、互补的他者还是从镜像的映射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形象,我们都能发现这一形象在金庸的总体性民族国家叙事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在深层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异质整合与对话型”民族国家主体性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一、“花儿”发展的渊源 《诗经》之后,历朝历代多有搜民风之尚,一为反映底层民生、疾苦,二为通主事者视路,察情知变,三为养士子悯民之情、壮报国之志,意义深远,不言而喻。早在明代诗人高洪④就有“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之旬。在清朝时临洮诗人吴镇在他的组诗《我忆临洮好》中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之句,番女,即今日藏族女子。可见花儿当时在民问族际、区域范围已广为流传,古之文人骚客亦知其声动人,但终因其词句太过生活化、方言化、登不得殿堂,专为此著书立说者,至今未见。目前流传下来的花儿早期段子,多为长者口述言传。  相似文献   

12.
13.
姑恶鸟是主要生活在南方的一种水鸟,在中国古代民间,关于它的化生流传之说非常之广.随着苏轼、陆游和范成大等为代表的一批宋人分别将“姑恶”这一意象纳入自己的诗歌创作范畴以来, “姑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母题,其意象主旨大多不离姑婆关系.陆游《剑南诗稿》所存“姑恶诗”十四首,除了被公认为与唐婉被逐的原因有关之外,在陆游诗歌中,“姑恶”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也是随着具体的客观环境和诗人的心态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工笔人物画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理念的更新,以多样的装饰性艺术语言冲击着人们对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印象.在色彩、造型等方面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使当代工笔人物画独具浓厚装饰性.装饰性作为一种风格而存在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丰富着工笔人物的绘画语言.我们应当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有益的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当今工笔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作为高职师范类院校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联系课程育人、思政育人及实践育人的重要纽带,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由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音乐教育,是对现行高职教育改革的全新审视,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补充。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三全育人”的改革浪潮,不断加强艺术育人、文化育人效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必须深入考察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交往状况,从而发掘影响民族正常交往的隐性因子.在民族众多的西宁市,不同民族在交往中仍然存在远近不等的民族心理距离,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民族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的差异及人们对他民族文化认知的偏差,同时这种现象也是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相互调适中的必然现象.当前,和谐与发展是多民族地区的主题,消除民族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加强民族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菊 《民族学刊》2019,10(1):81-87, 123-125
彝族毕摩经籍中出现了关于宋仁宗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在历史记载、说书演义、叙事模式、社会语境、仪式过渡的共同作用下,由毕摩撰写完成了“仁宗的故事”。但是,该故事又由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其深层次结构与很多故事类型和原型仪式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