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百五、六十年前,我国厄鲁特蒙古族部落,在他们居住的准噶尔盆地的伊犁河北岸,建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庙,叫作“固尔扎都纲”(蒙语称寺庙为都纲)。因寺顶金碧辉煌,人们又称为“金顶寺”。在以后的岁月里,金顶寺和固尔扎庙这两个名称便远近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又毁于战火,这两个名称竟逐渐演化为地名,即现在的伊宁市。  相似文献   

2.
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裕固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组织,每个部落又由若干个户族(相当于氏族、裕固语称“的尔斤”即“特勤”)组成。每个户族的名称类似汉族的姓,但又与汉族的姓不同,裕固人的姓与名是分离的,名是名,姓是姓,名字的前边不冠本民族的姓,也不实行姓与名相连的人名构成方式。据调查裕固族现有十个部落,二十九个户族,也就是说裕固族本民族的姓(即户族名称)行二十几个,其中一些姓氏较为古老。  相似文献   

3.
论部落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体,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以前,人们氏族、部落不分,部落、部族不分。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讲到氏族语言发展为部落语言,而后部族语言、而后民族语言。学术界以此类推。认为氏族先于部落,有人甚至将氏族和部落视为两种历史形态或两个历史形态的民族共同体;还有的人反对称部落为民族,认为“部落不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之内”。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之意;一说柯尔克孜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还有一说为山地、草原人。其先民,在我国汉文史籍中汉代称“鬲昆”、“坚昆”;魏晋时期称“纥骨”、“结骨”、“契骨”;隋唐时称“黠戛斯”;宋代称“辖戛斯”;元明时期称“乞儿吉斯”、“吉利吉思”;清代称“布鲁特”。  相似文献   

5.
所谓图腾,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在原始人看来,自己的祖先是“转化成男人和女人的动物或无生物,它们就成为氏族的象征(图腾)”。民族学家发现,在澳州许多土著部落里,存在着性别图腾,部落的全体男子和女子各有自己的图腾。如有的部落认为蝙蝠是男性的图腾,夜鹰是女性的图腾,他们称图腾为“哥哥”、“姐姐”或“朋友”。图腾崇拜既然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那么,人们就有理由问:性别图腾在全国原始社会是否也曾有过呢?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民族。 蒙古,《旧唐书》称蒙兀,《新唐书》称蒙瓦,《辽史》、《金史》称“盟古”、“萌古”,《元秘史》称“忙豁勒”,《蒙古源流》中称“蒙部勒”。它是我国古代北方许多部落长期发展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 唐朝中期以后,原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部落逐渐西移,到十二世纪初(辽亡以前,即公元1125年前)已移至克鲁伦河中域,以后又移到克鲁伦河、斡难河、土拉河上源、肯特山以东一带(即今乌兰巴托东北一带的草原)。在它的周围,西有斡亦  相似文献   

7.
卜一雯 《社区》2011,(14):27-28
在川藏线上的“然乌镇”往南靠近中印边境地区,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这个部落分布在西藏察隅县的下察隅镇到上察隅镇之间,他们至今没有名字、没有族称,不属于56个民族范围,所以只简称为“位人”。因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的森林里面,故而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一 楚的兴起很早。按《史记、楚世家》:“季连,……其后中微,……或在蛮夷”的记载,楚的先人是属于南方苗蛮集团的部落成员,不仅中原诸夏一直把楚国当作蛮夷之邦对待,称其君民为楚蛮、荆蛮或芈蛮;就是楚国的君主对中原诸夏,也往往以蛮夷自称。楚建国于江滨,大约在夏禹征三苗之后。《书、尧典》“窜三苗于三危”的“苗”,就是《诗·采芑》“蠢尔蛮荆”的蛮。在古史记载中,可以找到以下几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法国大革命的最高阶段是“雅各宾专政”。而这个“专政”时代的核心人物马·罗伯斯庇尔,则成为近二百年来争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 罗伯斯庇尔的敌人以及“金色青年”咒骂他是“伪善成性”的人;阿道夫·梯也尔称他为“嗜血的教主”;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家,也对他(主要是对其恐怖政策)大加责骂,其中以法国的米涅最为激烈。在米涅的笔下,罗伯斯庇尔“极为狂妄”,使“恐怖笼罩全国,且加倍残酷。”罗伯斯庇尔简直成了杀人为乐的“暴君,恶虎”。  相似文献   

10.
说“夷”     
说“夷”张富祥齐文化是上古东夷文化的嫡裔。夏商时代所称的“九夷”(“九”实为众多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当时泰沂山区及其以东地区的夷人部落或小方国,他们的散居地可说全部在今日所称的齐文化区。“夷”为族称亦起于齐地,古籍率称“东夷”,但对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教里,教法被称为“沙里亚法”,也称为“神圣法律”或“启示法律”,沙里亚原指“通向水源地之路”,泛指“行为”、“道路”。伊斯兰法律是指在传统沙里亚法基础上形成的、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以《古兰经》及《圣训》和历代哈里发一致性的“公议”——伊制玛尔和权威的法学家、法官们普遍适用的“类比”原则——格亚斯为渊源的伊斯兰国家法律的总称。沙里亚法形成于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它吸收和保留了古代阿拉伯部落  相似文献   

12.
奈曼考     
内蒙古东部赤峰市的东北,有个名为“奈曼旗”的地区。奈曼旗的居民是蒙古族历史上最古老的部落之一的奈曼部落的后裔。经过悠久的岁月,有文字记载的许多最古老的落,大都已不存在,而奈曼旗的人民依然生息于蒙古。 奈曼起初是蒙古高原西部讲突厥语的部落。突厥语Naiman的译音,有乃蛮、乃马、乃满、迺蛮、奈曼、奈蛮、耐满……等等。见于《元史》的称乃蛮,见于《清史稿》的称奈  相似文献   

13.
论西周时期楚的社会经济形态刘玉堂在楚族的始称国年代问题上,传统的看法是时当殷纣、周文王之世的鬻熊之前已有楚国。范文澜先生说:“三苗曾在长江中游建立起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当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是许多部落的集合体,其中较大的是荆楚。”①郭沫若先生说:“楚原...  相似文献   

14.
甘洛的“西番”人彝族称“俄祖”,自称“僰尔子”或简称“尔苏”(以下均记作尔苏人)。由于各种原因,对其历史源流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现存的有关历史资料也只是片言只语。纵观历史,尔苏人活动区域属于历史上西南民族走廊地区。从汉武帝开辟西南地区以来,历代的中央王朝同地方政权拉锯征战于此一地区(如南诏、吐番和大理政权),尔苏人在夹缝中深受战乱和压迫之苦。然而今天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尔苏人仍顽强的保留着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5.
吐蕃以前,汉文史籍通常把青藏高原各部落划分为羌和氐,有时称为戎者,也就是羌,并且羌氐互用,有时把羌称氐,有时把氐称羌。羌和氐实际上就是吐蕃以前今藏羌两族先民的两个历史民族区,诸羌发展成今藏族,氐发展成今羌族和“白马人”。在这两个历史民族区中,还有若干小历史民族区和众多的部落,汉文史籍列了许多名称。  相似文献   

16.
薛昂夫行年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超吾,字昂夫,号九皋。以字行,人称薛昂夫。元代畏吾儿族有名的散曲家。 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薛超吾,字昂夫。其民族为回鹘人,其名为蒙古人,其字为汉人”。 薛超吾,康熙《衢州府志》作“薛超吾儿”,民国《衢县志》作“薛遮吾尔”,皆随音译写,字无定形。 “回鹘”,即古代之“回纥”,散居漠北,以游牧为生。隋大业间,与仆固、同罗诸部结为回纥同盟。唐德宗贞元四年,改称回鹘。后为黠戛斯所败,部落西迁,散居今新疆东南一带。蒙古铁木真时归附,称畏吾儿,即现今之维吾尔族。 揭侯斯《送爕元普序》云:爕里普化为蒙古人,本无氏姓,“故人取名之首字加其字之上若氏姓之者,以便称谓,今天下之通俗也”。薛超吾之称薛昂夫,亦徇此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阔尔库特书中的比喻用法。阔尔库特书产生于7世纪生活在锡尔河流域的乌古斯-可不恰克部落,而后在突厥民族中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8.
史书记载的 “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尉犁”(包括天山北麓的“于娄”、“于赖”)地名源于(J)yrgir部落之名。“柔然”(虫柔蠕,蠕蠕,芮芮,茹茹)、“於尼讙”、“预龙”、“诸洛固”等部落联合体(政权)或部落名是(J)yrgir的不同音译形式。汉宣帝时该部曾移居焉耆及尉犁等地。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该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汉地先进的铁制农具、兵器、相关的制度文化以及塔里木盆地土著印欧语居民文化的影响下,亦加快了其社会发展进程。这是该部在两汉以后能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柔然是突厥语族群中最早信仰佛教的部落,柔然汗国还使用汉语年号,表明该部虽远在西域,却受到了汉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伏羲氏的母亲。其实,华胥氏是氏族或部落之名,“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芯氏”,即崇拜“花芯”的氏族部落。该氏族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以“花叶”纹为主,应是华胥氏族的主要后裔;甘肃秦安大地湾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中,出土的“华胥氏”女神像说明该类文化居民也是华胥氏后裔,为“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蓝田是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胥氏后裔的繁育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