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经济方面,吸收了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张,也采用了当今货币政策的一些积极主张,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了近3年的实施,目前有关数据显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但由于其间的“时滞”太长,相同的政策得到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区别,与西方相比较,本文认为问题的根本是我国不具有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基础。因此,应借鉴西方的经验,尽快构建我国具有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一提到宏观经济调控,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采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总需求实行管理。但从三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和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思想史上看,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总需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似乎有力地证明了“市场失灵”。“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确实在短期内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刺激了经济增长。然而七十年代的“滞胀”似乎又证明了“政策无效”。罗伯特·卢卡斯有力地宣布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死亡”。因为在过剩…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与调节,不仅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而且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实践.一、两大理论的对立及我国货币政策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可以说是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理论两大对峙的主流学派.而对立的理论根源则在于他们对于货币需求的认识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在宏观经济政策及有关指标选择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在西方国家实施情况加以分析 ,指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以避免西方国家在长期实施赤字财政政策之后所出现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继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1999年我们仍然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表明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由注重依靠货币政策为主转变为依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且以财政政策为主。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如此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作用经济生活,是极其罕见的。本文拟就当前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作几点剖析。  一、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连续出手收效甚微,财政政策审时度势,登上前台的。  稍作回顾,还是在1993年,当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6.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甚多,且与财政、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就其重要性及影响较大者而言,不外凯恩斯主义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两大学派。至于其他各派不是倾向于前者就是倾向于后者,影响不大。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后果是通货膨胀加深和失业率增长,凯恩斯主义宣告失灵。到七十年代,这些国家相继采纳弗里德曼的财政政策,有些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则是上述两种政策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我国经济在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对于扩大内需战咯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的是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中,财政政策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货币政策作用受到的限制,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搭配。一、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目标依性质而论,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充需求型财政政策和扩充供给型财政政策两种。前者是通过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倾向从而扩充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后者是通过…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研究上有赤字财政方面的理论,具体的理论表现形式有积极平衡理论、缺口平衡理论、赤字适度论和周期平衡论等。西方经济学在这方面也有凯恩斯的补偿性财政理论。两种理论有其相似的一面,如都主张实行不平衡的财政预算,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搞扩张性财政政策,有些同志夸大两种理论的相似之处,并认为赤字无害论是西方凯恩斯主义补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两大基本杠杆 ,其作用范围与功能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但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 ,由于传统体制的思维惯性和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相对不足 ,致使二者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缺陷。因此 ,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以构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作的制度基础 ,实现二者的功能耦合  相似文献   

10.
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灵活偏好规律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政府应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拉动需求。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政策主张,对于解决我国目前的经济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邢丽  陈龙 《中国社会科学》2023,(2):57-77+205-206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同于传统的西方宏观财政政策逻辑,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的宏观经济治理政策创新。尽管“凯恩斯传统”和“非凯恩斯传统”观点差异很大,但其政策基本目标和方法论基础大致相同,构成了传统的西方宏观财政政策逻辑。当前,这一逻辑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困境。而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恢复供求平衡和潜在增长水平的同时,更注重提升未来潜在增长率,实现了由西方传统逻辑到新逻辑的转变。需要强调的是,在新逻辑下,形成财政政策新范式需要重新认识财政赤字的性质与合理规模、政府债务的作用及风险衡量标准、减税降费的空间及作用、需求管理的方式和重心、政策成本和效率等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在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为此,中央政府决定在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软预算约束经济中,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要高效一些,但是与硬预算约束经济相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降低了。正因为如此,政府才不得不采用行政手段以及信贷控制、土地审批这样的控制数量变量的手段来调控经济。软预算约束下的"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加之特殊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经济的调整缺少弹性,导致经济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因,更有特殊的体制性原因。解决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办法不是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和调节,而是必须通过改革来有效加以解决。在"产能过剩"、"消费压抑",同时国外需求由超常增长向常规增长回归的情况下,过度的财政扩张可能使中国经济再次陷入通缩的境地,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过度扩张则可能使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之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是各国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免税收对经济形成刺激作用,这是美国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起长期沿用的经济调节方式。自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面临着通货紧缩和结构性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却取得了较好效果。不过,其代价却是预算赤字和国债的大量增加。对此,认真了解美国在20世纪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克服经济衰退、拉动经济增长的经验和教训,也许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楠 《理论界》2003,(6):115-115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更多地依靠政府政策主导经济增长的阶段向政府的政策和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跨越。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作好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协调配合方式 (1)一般情况下,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只能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例如,货币政策有利于总量调节和经济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经济基本面数据测算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指数,通过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指数拟合和划定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取向,以及二者之间的动态组合范式。以MS-DSGE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取向转换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指数具有较好的现实经济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货币政策的通胀效应更佳,已考虑调控取向转换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财政赤字的增大和降息空间的缩小 ,应适当地调整和充实财政政策的内容 ,把以政府支出为主的财政政策转变为以减税为主的财政政策 ,同时实施更为积极、灵活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战后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逐渐加强。本文介绍了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 ,研究了宏观经济调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演变过程 ,并对新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间的协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恩斯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通过市场作用的自动调节达到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的总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量。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我国存在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我们应研究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和借鉴西方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采取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