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少年中国学会”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社团,它试图凝聚起国内各学会、社团的精英分子、试图寻找出一条改造中国的独特道路、试图形成一种学社体制和学术传统,然而,在多灾多难的中国现代史进程中,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完全落空.它原本欲远离政治活动,但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党却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因此,"少年中国学会"一直是政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周游 《人文杂志》2022,(8):119-128
在近代中国,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政权(或政治力量)的标识,以党派旗帜为国旗,会给该政治力量带来更多的政治资源。国民革命开始后,国民党以党旗代国旗,将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认同党治和革命的象征。因革命理念、政党关系和政治诉求的不同,中国青年党、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易帜”都有回应。他们在诠释旗帜象征意义、表达对旗帜认同的同时也展开政治互动。在国民党“易帜”过程中,对旗帜象征的诠释和运用成为三个政党进行政治博弈的方式之一。各方对旗帜的理解、认同、意义诠释和运用,反映了三个政党不同的政治诉求,也体现了此间旗帜、象征与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
国共内战爆发后,青年党预估国民党将取得胜利,故积极在各级政府中争权夺利,以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却因此与国民党形成明合暗斗的局面。青年党以不惜退出政府相威胁,国民党虽不得不表示谦让,但所让也有限,最终,青年党主席曾琦被迫个人退出政府,两党冲突加剧。在国民党的颓势越来越明显时,青年党的“左派”领袖李璜一度有意与中共合作,参加新政协,但被中共拒绝。随后,青年党坚决和国民党进行合作,要求建立一支军队,对抗共产党。蒋介石却担心青年党一旦拥有党军后,会变成“共产党第二”,对国民党形成新的威胁,所以迟迟不予同意。最终,穷途末路的蒋介石被迫允许青年党建立一支军队,但这支军队很快就被中共击溃了。随后,青年党逐渐在中国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邹焕梅 《东岳论丛》2012,33(12):192
由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民进中央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四家单位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承办的的第四届中国政党论坛,于2012年10月20-21日在山东大学举行.论坛前期收到国内专家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80余篇,录用63篇.来自30多家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党研究领域的实践者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围绕"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治建设"这一主题,就世界政党政治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经验、国外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治发展、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政治建设等专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是指国共两党之外代表中间阶级、中间势力的政党和政治团体,主要是1941年3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三党三派(即中国青年党、中国国家社会党、第三党、中国人民救国会派、中华职业教育社派和乡村建设派),它们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主党派中虽然有左、中、右之分,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在坚持抗战、坚持团结、要求实施民主宪政这些根本问题上,它们是基本一致的①。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由整个中华民…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来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代表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创新契机,为其发展设置了新的目标,即构建"学习型"政党文化.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结合起来,以井冈山精神催生"学习型"政党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7.
由孙景峰等著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一书(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通过对"中国政党制度权威"、"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电子党务是和谐政党建设的网络途径"以及"中共党际关系转型的深化"等党建前沿问题的探讨,分别从制度、效益、手段和党际关系层面设计出较为合理的中共现代化的建设路径.该书对于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概念新颖,开拓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范畴 本书提出了一些党建研究领域全新的概念.如,作者提出了"政党制度权威"的概念,指出"相对于政党权威,政党制度权威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政党能够立足、延存并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永葆青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政党立足的必然性、政党延存的优越性和政党领导的可持续性.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并非偶然,而是在诸多党派的大浪淘沙中,顺应了历史趋势,回答了时代问题,其立足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必然性.而中国共产党存在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党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确保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使得中国共产党迥异于西方其他政党,能够冷静、理智的把握方向.中国共产党"固守底线-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论,在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中推进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保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执政合法性指涉的是政治权力得到人民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的程度.一个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会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流失和增减,中国革命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稳固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随着建国后历史方位的变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逐渐建立在经济绩效和政治、社会公平之上.它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张翔 《天府新论》2012,(3):13-18
"割据化"的政治权力结构阻碍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社会辅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国家政权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因此,"组织化抑制割据化"也就成为贯穿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线索。在这个基本线索中,"政党—国家"模式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范式。"政党—国家"模式以国家主义政党为载体,依靠政党的"组织化"力量,以"一党执政"的政党结构与"政党—国家"一体化的党政关系为主要特征。这种政治现代化的范式有利于自上而下的政治整合,克服"割据化"的政治权力格局,从而维系国家政权的统一。但是,这种范式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客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3,(1):245-246
本刊讯12月16-17日,"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主办。会议就世界政党格局的发展趋势、政党制度比较与借鉴、政党体制转轨与政治转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塑造问题,党的形象塑造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在百年形象塑造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必须在思想上明确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意义,把政党形象塑造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逻辑前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本色,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价值指向;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核心要求;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介,不断提升政党宣传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在从严治党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基本路径;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这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根本保障.当前,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自觉维护党的光辉形象,这是党的形象塑造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探讨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回顾20世纪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20世纪政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必须尊重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2)中国20世纪有过多党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政党制度发展的趋势;(3)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永远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近代意义的政党是19世纪以来立宪政治的产物.清季的政治危机造成了政治团体的勃兴,面对"君子群而不党"的传统道德观念,清季学人对西方政党观念的学理认同经历了从"合群"到"政党"的发展逻辑,而西方政党活动的情况和政党观念则通过书刊、译著等媒体迅速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5.
建立民主、独立与有效的现代国家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探讨现代国家建设问题的路径是多样的,本文基于对作为当然的自变量与应变量而存在于我们分析逻辑中的"国家"以及既有政党-国家关系①论述的反思,提出国家于政治生活中所展现出的作为"共同体"、"权威体"和"界际的独立体"等面相及其特质与意义,并论述了基于国家这三种面相而形成的三重政党-国家关系逻辑,进而以全新的视角全面、深入审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以及政党-国家关系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党思维是政党一切活动的原则、根据和出发点,是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决策理据和贯彻的方法.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战争夺权到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转型,其政党思维理应与时俱进.即由"阶级思维"转向"阶层思维";由"斗争思维"转向"和谐思维";由"运动思维"转向"渐进思维",从而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的时期开始了.他说:"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因此,他踌躇满志,积极活动,以"政党内阁"、"议会政治"为武器,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短短的一年半中,宋教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作斗争的主要领导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宋教仁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政治体制非常佩服,他的政治理想,就是通过两党在宪法范围内的自由竞争,由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出面组织责任内阁,掌握政权,从而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为此,他以很大的精力从事政党的建设,力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他认为有了一个强大的好的政党,就能建立一个好的政府.他说,"一国之政治,恒视  相似文献   

18.
政党民主的实践形式是政党权利,发展政党民主前提是明确政党权利.政党权利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目标,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可形成不同的理论见解和实践要求.一般而论,政党权利是指政党站在既定立场上,基于自身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需要,对相应资源的支配和享有;具体而言,政党权利可以从个体权利与整体权利、应有权利与实有权利、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等几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文基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生成机理、主体构成、内容体系、本质属性等方面对政党权利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予以诠释,旨在通过对政党权利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持和路径引导.  相似文献   

19.
政党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当代中国的政党协商民主缘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以构建,并以政治协商会议为载体,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指导方针。厘清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党协商民主应把握两点:一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是政党协商民主的政治核心;二是共存与监督是保持良性党际关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政党权威:基本走向及其现实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威不仅有政治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了国家权力最终回归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政党权威是一种以社会权威为终极取向的政治权威形态。政党权威必须构建于法治的基础之上,应属于一种法理型权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现代化产生的各种社会利益整合的需求、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压力、社会自治和社会权威的形成都需要执政党政党权威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