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护士专业迷人——世界范围就业商科和管理专业诱人计算机专业可热到新西兰留学,成为许多中国年轻人的选择。位于新西兰塔拉纳省首府新普利茅斯的新西兰西方理工学院(原名Tairawhitipolytechnic)始建于1974年,建校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就业工作已经迈向市场,市场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以及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我们围绕"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这条主线,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留学篇     
新西兰将大力发展与中国的教育科研合作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曾在新西兰驻华使馆主持新西兰中国同学网成立仪式时说,新西兰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交流与合作,并希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去新西兰进行研究和学习。克拉克说,新西兰政府在未来的5年内在国际教育方面将连续投入5000万美元。比如,从2006年1月起,攻读博士的留学生,只要其导师是新西兰的科研带头人,该生就有资格享受与本土学生同样的学费标准。新西兰每所大学的学费标准不同,但粗略计算,如果中国博士生享受本土学生的学费价格,那么一年就可节省学费大约8万元到10万元人民币。另外,新西兰政府还对这些留学生的配偶、子女在新西兰就业和学习方面提供很多优惠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是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同时,新西兰又是一个就业与创业的地方。据悉,1995、1996年新西兰曾创下每年引进移民超过5万名的记录。今后5年将每年引进4.5万名新移民。按人口和国土的比例来说,大大超过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据新西兰法律规定:获得绿卡(永久居留权)后,只需在新西兰住满3年(包括获得绿卡前在新西兰住的时间),就可申请加入新西兰国籍。新西兰公民可以不需任何手续合法在澳大利亚工作,退休后可到英国、荷兰定居,享受当地退休金。新西兰公民可免签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共体、日本、东南亚等地。目前,新西兰移民主要是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另外还有家庭团聚移民和长期商务签证。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市场举办者的不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可分为国家各级政府举办、高等学校举办、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人才中介机构举办三种类型;按照市场存在形式,毕业生就业市场又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以上各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各有优势与不足.规范及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要求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高等学校、人才中介机构有效合作,逐步走向联合,建立和完善新的市场体系.同时还要提高有形市场效率,大力发展无形市场.  相似文献   

6.
由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道德价值存在多元化取向以及就业市场相关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诸多与诚信相违背的行为.虽然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但随着就业形势的恶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原则,近几年已全面展开,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相继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但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使毕业生的就业难以真正进入公平、公正的市场化竞争,毕业生就业市场得不到健康发展.消除我国城市中存在的"二元用工制度",打破所有制分割,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建立市场机制本身的要求,也是解决毕业生市场化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更是建立完善调节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专业人才就业目标市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论述大学专业人才就业目标市场选择的必要性及市场细分的作用.只有正确选择专业人才就业目标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以本校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与服务工程方向为例,阐述就业市场细分的方法及专业人才就业目标市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发展灵活就业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灵活就业具有就业门槛低,行业和门类庞杂的特点,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灵活就业具有机制灵活,进退方便的特点,有助于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确立;灵活就业在促进市场就业机制形成,推动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就业培训问题研究——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流动人口就业培训的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对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较弱,大多数流动人口没有参加过就业培训;现有劳动力就业培训市场不规范,使得流动人口对其表现出极大不信任.应建立以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就业促进型培训机制,从而提高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加大就业培训的投资力度,规范劳动力培训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下简称澳新)留学市场持续火爆1.发展势头不可阻挡虽然,2003年受SARS影响,可是澳新留学市场的增长却有着确实的证据: 其一,2003年我们(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留学港澳新室)的澳大利亚业务量增长60%左右,而新西兰则是在2003  相似文献   

12.
"零工资"就业是不符合就业制度的.劳动市场的就业生境、人性和文化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影响.现时,健全劳动市场、平衡各主体人性、重视改革教育体制和道德法规的制约等,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的需求者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场所,是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的一种渠道.在我国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缓慢.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实现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4.
求解就业难题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严峻.为破解就业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保障劳动者权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劳动者各自的责任;研究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化解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化解传统就业观念落后与新兴劳动力市场现实的矛盾;化解宏观管理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排斥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排斥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模式中,大学生进入市场所处的长期失业或者临时的不安全就业或者从事的是"差"工作的状态.政府责任从最广意义上来看是指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对就业公平和降低风险需求的回应,政府责任体现在抑制大学生就业排斥的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就业稳定性是指劳力的劳动参与量在相当的时期内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就业波动性则是指劳动者的就业随着各种经济要素的市场变化而变化.农民对就业稳定性与波动性的评价标准,是稳定收入和最大化收入.而在国家看来,动态的良性稳定就业与有限度的波动性就业相结合,是就业变化评价的最佳标准取向.相对于非农产业来说,农业就业比较稳定,即使有波动,也是一种周期性的稳定中的波动,而非农产业就业波动性是比较大的.影响农民就业稳定性与波动性的约束因素,有收入、资本、经济发展、人口、市场、体制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反响强烈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法理学分析,提出了立法建议.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欠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本文主张通过立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干预,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给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的机会.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反"就业歧视"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立法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人的平等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及时、稳定解决灾区的就业问题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所在.5·12大地震打破了四川省和灾区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和结构,而近期的灾后重建大量就业机会又不一定切合灾民自身特征和就业意愿的实际.因此,按照开放和开发劳动力市场的原则,实行短期内就业援助和长期产业发展带动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就业策略,有助于解决灾区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加大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效率,制约就业市场的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既是坚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继续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引发大量转岗就业问题,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抑制用工需求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因此,就业政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稳增长与保就业的政策衔接,将就业稳定作为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同时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