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是毛泽东于中西文化碰撞尤为激烈的近代中国,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有以辩证思维反思中西文化的独特品质,以历史主义深耕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创新精神实现"洋为中用"的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2.
试析毛泽东创新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芳 《探求》2004,2(3):56-59
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总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创新,并在整个创新思想中贯穿着哲学的思维方式;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对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高度统一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奇观。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 国的社会面貌和历史发展进程,而且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赋予了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哲学头脑。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毕生致力于哲学的研究 和普及,大力倡导哲学的解放。他以自己宏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浇灌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之花,为中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智力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当此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之际,我们谨就此题,略陈所感,权当对他的崇敬 和纪念。一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本质,而理论思维却是一定历史…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以宏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求实的态度,广博的学识,并熟练地运用民族的语言形式,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写下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著作”,当然,也包括他的公文写作。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所收入的毛泽东的重要公文著作就有六十多篇,这些虽然都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典范。研究“毛泽东与公文写作”这一课题,不但是因为这些著作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有普遍意义,而且对目前和今后仍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在他们身上凝聚着整个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风风雨雨,汇集着中华民族历史探索中的优秀成果,分析这二位历史巨人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变迁,对于正在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是十分必要和十分宝贵的。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演革而言,毛泽东代表着中国从落后中奋起,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他奠定了思维方式走向现代的一切基础,这便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矛盾特殊性的认识方法,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方法,以及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创导的思维方式,使之具有了新的历史特点和现代意义,这便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唯物主义,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思维框架,以改革和开放为根本方针的现代活动方式,以战略发展三部曲和走一步看一步的操作方式相结合的现代行为方式,等等。沿着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开创的历史道路前进,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创新思维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秋 《学术交流》2001,3(5):20-23
创新思维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邓小平创新思维具有鲜明的特性,即开创性、开放性和辩证性.邓小平坚持创新思维的开创性,讲了许多老祖宗没讲过的新话,做了许多前人没做过的新事;他坚持创新思维的开放性,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保守意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他坚持创新思维的辩证性,破除了以往人们对资本主义许多形而上学的认识.研学邓小平创新思维的特性,对于提高人们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到来,已持续数年的“毛泽东热”将达到一个高潮。“毛泽东研究”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于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关注,因为毛泽东诗词是他那浩瀚博大独树一帜和极其丰富多采的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洋溢着他那充满自信、魅力非凡的人格精神,目前已出版的有关毛泽东研究的三百余本专著、数千篇文章中,有相当篇章是研究其诗词的。作为毛泽东诗词的爱好者,研读之余,对当前“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现状有看法种种,缕述如下,以就教于识者。 海内外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学者和无数毛泽东诗词的热心的读者热切盼望带有权威性的《毛泽东诗词全集》出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且影响了全世界。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思想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思维特点。毛泽东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以后求学时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上又下过一番刻苦的工夫。他的目的是要改造传统思想与文化,使之适应于现代,这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从毛泽东早期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本文的旨趣正在于通过对毛泽东早年的学术志向及学术立场的敷述,使人们对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有所了解。一、“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的学术志向毛泽东8岁入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6年以后,少年毛泽东怀着救国的志向,负笈出山求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大师。他创立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哲学方法论体系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部分。晚年毛泽东仍然对哲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在不断审视哲学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执着地寻找哲学世界观向方法论转换的中间环节,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哲学方法论。继承和弘扬这份珍贵遗产,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具有思维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建领 《社科纵横》2011,(11):105-107
毛泽东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指毛泽东在突破传统的和教条主义的思维定势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创立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新的理论成果。独创性、宏观战略性、辩证性、灵活性和综合性是毛泽东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实践观的基础上,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完善、发展的,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人们跳出了单一思维模式,实现了思维多样化,人们从封闭保守转变为开放创新;在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人们的精神状态健康向上。  相似文献   

13.
许全兴 《求是学刊》2004,31(2):25-28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难免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渗入到自己思想中。论文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周恩来的人生哲学既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共同的理想信仰、价值准则、人生追求,使他们的人生哲学呈现出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其差异也显而易见:毛泽东的性格以"虎气"为主,气质上豪迈奔放,具有浓郁的诗人情怀,趋于英雄人格;周恩来的性格以柔韧见长,气质上儒雅谦逊,具有博大的贤者胸怀,趋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5.
穆阿妮 《唐都学刊》2013,29(3):93-97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不断成熟与完善时期,随着毛泽东思想的不断完善,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也在不断深化,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群众理论和政策,使毛泽东群众利益观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利益观对于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利益观宝贵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财富。  相似文献   

16.
彭洲飞 《创新》2016,(4):48-54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不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进行结构主义阐释,也对毛泽东哲学论著进行结构主义审视。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进行了别样视角的分析,他主要从结构要素、结构特质和结构运行角度对毛泽东所拓展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进行了阐释。尽管阿尔都塞这种阐释范式存在一定的偏颇和缺陷,但是它有力拓展了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 in 1951, with a view to shaking off Tibet’s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and making it prosper alongside the rest of China, the central leadership with Mao Zedong at the core, combining Marxist theory on ethnic issues with the particular realities of Tibet, gave up the earlier plan of “shifting the troops garrisoning Tibet every three years to improve their morale,” and began to consider long-term thinking on developing Tibet in which the troops would take root and settle down in Tibet and the border areas.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following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alled on the people to “speed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leapfrog progress in Tibet and developed the assistance method of “accountability for specific areas, paired-up support and regular rotations.” That has enriched and supplemented our long-term thinking, an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pathway towards the long-term construction of Tibe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summarized the Party’s Tibet governance strategies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putting forward the idea that work on Tibet must uphold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governing Tibet according to law,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Tibetan people and the region on a long-term basis, increasing cohesion and building a solid foundation,” giving a new historical orientation and epochal meaning to long-term thinking on building Tibet. This article tries to trace the history of the long-term thinking on developing Tibet and summarize historical experience, so as to provide a histor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work on Tibet in the new period.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一项崭新而艰巨的任务.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时,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从农、轻、重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的理想,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但就其思想本身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又贤 《创新》2009,3(8):5-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前提,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拥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其中最基本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定历史原因 ,除个别时期外 ,1 949— 1 976年中国的技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技术观的体现。毛泽东技术观的演进 ,不仅直接影响着新中国技术政策的制定 ,而且也规定着中国技术发展路径的选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 ,毛泽东的技术观随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但政治统帅技术基本上是其技术观的根本点。受此影响 ,建国后毛泽东的技术观呈现出矛盾性、从属性和突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