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文论诗性特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文论家不仅用诗的精神和诗的性情识鉴品评文学作品,而且用诗的思维方式和诗的表达方式来记录他们的品评结果,并最终形成具有诗性内质和外观的文艺理论。且不说历代的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无处不洋溢着诗的激情,无时不显露出诗的智慧,即便是最具理论形态和思辨特色的《文心雕龙》,也是不乏诗性的。彦和论“神思”则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风骨”则曰“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谈“物色”则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这是文论,这又是诗,亦诗亦论,论在诗中。 相似文献
2.
殷商甲骨文和<周易>中蕴涵着远古的诗歌信息,其中<四方风>、<今日雨>和<后土颂>就是发人深思的宝藏.三首古歌是穿透时空的漏斗,让天地人神的博弈跃然纸上;也是化解学科块垒的卮器,为古今中外的诗性吞吐太荒.从古歌反思诗性的时效,或可推进小年轮向大年轮的榫接;由今学比照古歌的旋律,便于体察人性诗和神性诗的交响. 相似文献
3.
4.
5.
6.
元遗山生处金季,感慨社稷苍桑之变,写出了忧悲愁思,离黍麦秀的一代史诗,其创作成就,实属“苏、辛以降,殆罕匹俦”。他二十八岁寓居三乡时所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北方人独有的禀质清刚之气,陈吉览今,气魄恢宏,“疏凿”百代,影响甚远。元好问的诗歌理论,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论的民族传统,并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创新,使之成为金末诗歌创作的理论依据,对形成金末特有的慷慨悲凉、长歌代哭的诗风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如元代方回所言:“尚有文才与班马,诗律规随元好问”。但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主体,一般指人类,即指“人”这种“理性动物”,或者按照恩斯特·卡西尔的说法;一种“符号的动物”。这样的定义除了说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以外,并没有说明人何以为主体。主体应该是与客体相区别,相对立和相作用的人类;是与客体构成认识和改造关系的人类;是在这种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人类。因此,主体是具备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能动性的人类。对于主体而言,能动性是它的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借鉴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时区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方法,“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只有了解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才能正确定位竞争中性。不能泛谈竞争中性,不同含义和适用范围的竞争中性,对我国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要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竞争中性,让竞争中性与公有主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吴敏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5):93-97
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原件,意象活动构成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本文从意象组合的实质、意象组合的基本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手法等三个视角和层面指出了诗是由意象构成的,并在意象的组接、发展及转换中形成诗,从而揭示出诗的本质所在和诗的现实所在。 相似文献
12.
13.
14.
邢海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
诗的哲学维度就是诗的艺术深处所涵纳的理性因素,是诗人凭借具象的形态所表现的对世界及自身的基本理解。诗的本质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表象内容进入深刻的经验世界,诗意也必然走向象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丁芒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结构学在艺术论中无疑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它最贴近艺术实践的实际,更能切实地辨析、解决创作中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在许多理论方面,都有共同点,一谈到结构学,各自的特色就非常鲜明了。诗的结构学,独立性更强。深入地探索一下诗的结构学,对当代诗歌的创作实践,无疑将会产生一定影响。那么,诗的结构学是否就是指旧体诗的平仄、对仗、韵律,新诗的自由体、格律体这类问题呢?当然,这些也是诗的结构问题;但到诗人在讲究这方面的结构问题时,已经进入了创作的后阶段了。诗的结构运作,应是包括从诗的触发点直到最后完…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事诉讼法律行为的主体与其他法律主体相比较,有其自身的属性。准确认识民事诉讼主体的固有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众所周知,欲开始民事诉讼程序,获得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成为民事诉讼的原告或被告,必须具备法定的属性。只有具备了特定的条件,方可符合适格的民事诉讼主体。准确而言,必须具备民事诉讼权利能力,而且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他人发生争执或者权益受到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者,则可成为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具备民事诉讼权利能力,而且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他人发生争议而被他人起诉,进入到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人,方可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由此可见,一切具体的民事诉讼都有其特定的民事诉讼主体。可否成为民事诉讼的主体既不是由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也不是由人民法院任意指定的。只有那些具备法定条件的人,才可成为某一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格主体。这就是民事诉讼主体的特定性(或是确定性)。 民事诉讼主体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选择性。这里所说的选择性不是没有限制的任意处分, 相似文献
19.
婆罗多、新护、波伽等人的梵语诗学味论与西方诗学相关理论,存在很多可以比较探索的地方,如情由论和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味论普遍化与康德的非功利论、新护的潜印象原理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波伽的艳情味和弗洛伊德的原欲说,等等.这说明,在中西诗学比较之外,引入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的新维度,将会使中国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论诗人徐志摩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茅盾在《徐志摩论》一文中,就曾经指出:“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志摩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并驾齐驱的。”不幸的是,这颗早陨的诗坛巨星,在当代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要么是个陌生人,要么是个资产阶级反动文人。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了《徐志摩诗集》、《徐志摩年谱》、《徐志摩选集》和《徐志摩全集》,诗人的作品产生了不少批评者意想不到的持续反响,真正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严峻的冲刷后,顺利地通过了过滤良莠的神圣闸门。从193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