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期以来,南诏、大理国史研究尚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仅以掌握的文献史料开展零星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要搭建两个研究整理平台:第一为南诏大理国史料平台,第二为南诏大理国史学术研究平台;其次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南诏史论纲、大理国史论纲;最后撰写出系统完整的南诏史、大理国史,将其研究成果提高到新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阿嵯耶观音造像最早出现于《南诏图传》中.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一直都盛行着观音化身说,《南诏图传》重点描述的就是阿嵯耶观音化为梵僧宣扬佛法,其形象在图卷中频繁出现,借以烘托其神圣的地位.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地位最为尊贵,同样也是最受百姓敬仰的神祇,其造像身姿纤细、头饰高耸、发型精致的艺术特征,皆与唐宋两代的观音造像有所差异,颇具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唐代南诏国的法律制度既受到唐王朝政治和法律文明的深刻影响,又在军事、礼制和司法等方面继承了彝族蒙舍诏固有法律的诸多特性.南诏的法制呈现出多元、分散的特征,其官方立法主要涉及官制、军事、土地制度和重大刑事犯罪,关于调整日常生产与生活秩序的刑民事法律,则缺乏统一的规定,而主要依靠南诏国内各部族的习惯法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梵像卷>的画面整体排布和人物造型体现了大理国异于南诏时期的信仰格局,从中能够找寻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深刻痕迹,尤其是观音造像,更是体现了明显的汉系特征.替代了蒙氏南诏国的大理国必定要改换门庭,重新打造主流的精神典范.大理国佛教文化形态的选择,同时与中原的示范效应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唐代,吐蕃境内盐业资源有限和制盐技术落后成为吐蕃政权东扩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从吐蕃、唐王朝和南诏国三者在"昆明池"不断发生争夺盐池的持久性军事博弈中得到证实。这一时期,吐蕃主要采用的是相对落后的"炭取法"制盐技术,而南诏国在其境内已多采用更为复杂有效的煎盐法制盐。通过对唐时期吐蕃和南诏国两个政权不同制盐技术的分析,不但可以了解到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族群掌握的制盐技术是不同的,而且围绕盐的争夺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以此形成的新的文化因子,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和交融,促进了藏彝民族走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密宗传入云南的路线一直广受争议,有源自中原、印度、西藏以及东南亚等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记载,结合宗教、艺术、考古等民族志资料,厘清了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的途径。认为南诏大理国地处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西南边疆的强大地方政权,同时接受与之为邻的印度、吐蕃以及东南亚诸国各方影响是有据可循的。  相似文献   

7.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8,(2):45-45
1000多年前,云南大理地区曾出现过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地方王朝——南诏国和大理国。南诏和大理国是唐代和宋代在中国西南地区由乌蛮(今彝族的先民)和白蛮(今白族的先民)建立的两个地方政权,和唐宋相始终。从1999年起,人们把探寻王陵的目光投向这两个神秘的古国,期望能够出现像秦始皇陵、明十三陵一般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  相似文献   

9.
白族档案史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族档案史料是以白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秦至西汉、东汉至唐初、南诏国和大理国、元明清、近现代几个时期 ,主要包括碑刻、经卷、画卷、家谱、族谱、民俗、名人档案等类别 ,各类档案的形式、内容、价值等 ,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 南诏是唐代云南地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南诏政权的建立顺应了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云南的大业,推动了该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南诏在立国270年间,促进了境内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强了与邻近的吐蕃、骠、昆仑、真腊、大小婆罗门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虽然与唐王朝发生过冲突,但基本上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南诏政权对外扩大交往,积极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和先进技术,对内加强统治,采  相似文献   

11.
军事是南诏重要的支撑,是南诏与唐朝、吐蕃政治博弈的资本。深入分析南诏时期的军事风尚、军事职官体系及军队组成,以揭示南诏军事制度的特点,有助于全面认识南诏的社会与历史。  相似文献   

12.
《南诏德化杯》立碑目的是南诏史研究尤其是南诏与吐蕃关系研究中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讨论南诏人当时为何要立此碑,应重视此碑所记内容。分析碑文,可以看出所谓南诏立此碑是为了向唐表明背唐投蕃是迫不得已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从碑文所记来看,立碑是在为阁罗凤歌功颂德的同时,向吐蕃示好,表明其继续维持与吐蕃结盟而与唐保持对立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的大理国是通海节度段思平发动兵变 ,夺取政权和段思平的贵族出身提出质疑 ,认为大理国的建立是平民出身的段思平领导的一场有广大劳动人民参加的大起义 ,它是南诏经济封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又是南诏后期激烈矛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评判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律范畴的土地所有权是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土地私有权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历史上的井田制以及后来的屯田制、庄园制和租赋制度等土地占有形式,丰富了土地法律制度的内容。南诏的授田制与唐的均田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其授田制实施的范围远较唐均田制为小。  相似文献   

16.
李宓是唐朝进攻南诏的天宝战争主将,战败而全军覆没。本文对《三迤随笔》、《叶榆稗史》和《淮城夜语》三部明代笔记小品残篇中关于李宓的记载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南诏遗留白族古村“诺邓”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进而提出保护、建设古村的具体项目和措施 ,旨在为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南诏建立后,结束了西南地区长期纷争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与唐中央王朝的联系,经济文化繁荣,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长期坚持不断地学习汉文化,到唐朝后期南诏已经是"礼乐具修,车书必会",由原来落后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馨香礼乐之域"。南诏的书面文学以诗歌和散文著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多具有唐代文学的风采,不少作品流传内地,深受好评。南诏大理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东周时代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长期享有“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的恶谥。然而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吴越矛盾既不可避免,勾践之兴越灭吴并“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实有益于吴越两国人民并有利于当时整个“国际局势”的良性发展,其正义性无可置疑;在文种借故不朝之后,勾践隐忍长达一年,最终才将其赐死,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绝非所谓“长颈鸟喙”劣根性的表现。史载勾践无他不道之事,代有识见卓伟之人如韩愈、苏轼、王若虚对范蠡、文种发出诛心之论,令人警醒,足可还此一公案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