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语研究,源于《古兰经》研究。《古兰经》是阿语研究的轴心,不管是解释《古兰经》,还是阐述伊斯兰教法,都与阿拉伯语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之,阿拉伯语的研究,如词汇、词法、句子结构、语体风格的研究,甚至天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为伊斯兰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解释《古兰经》、伊斯兰教法和伊斯兰政体。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语是《古兰经》的馈赠”,此话并非言过其实。首先,《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写成的第一部散文巨著,是至今流传最广、解释和评注得最多的一部阿拉伯语著作。七世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法律、道德、精神生活及伦理关系等一切准则的最后依据。由于《古兰经》的文字是最规范的阿拉伯语,所以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但在做礼拜时诵读《古兰经》,而且把它当作学习阿拉伯语的读本。回历25年(公元645年),由哈里发奥斯曼主持抄写的《古兰经》奥氏本成为最后定本。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斯兰帝国的疆界已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埃及、沙姆、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兰经》的原本是阿拉伯语,长期以来,《古兰经》在我因一直没有中文的译本。明末清初,信仰伊斯兰教的南京人刘智(刘介廉)(1660——1720年)写过《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为全世界穆斯林的主要经典,原文为阿拉伯文,不少阿语专家认为:“不学习《古兰经》的人是学不好阿拉伯语的。”笔者仅从语言角度试述其语言特点。《古兰经》语言是以麦加地区的古来氏部族语言为基础的。古来氏人分为城市居民和贝杜因人,贝杜因以游牧为生;城居民则以经商为业,在这个部族的生活区域里,有几个集市,如欧卡兹、哈吉纳和祖勒马扎兹等。这些定期开放的集市,不仅是阿拉伯人交换商品的集散地,而且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场所,著名的阿拉伯七首悬诗,就是伊斯兰教前的诗人们评选出来的优秀诗篇。古来氏人去各地经商,同半岛上其他部落频繁交往,古来氏语言得以不断丰富,成了半岛的通用语。  相似文献   

6.
像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阿拉伯人自古就有小说艺术,不过,早期的小说似应称为故事更确切。伊斯兰教兴起之前,半岛居民赋予小说崇高地位,阿拉伯古籍《诗集》、《艾玛利》、《璎珞珠玑》等记载了大量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古兰经》提到,伊斯兰教兴起前有很多关于先知的故事在阿拉伯人中流传,如优素福、素赖曼、穆萨、尔撒和鲁脱等。这些故事虽无文字记录,但它们的存在不容置疑。那时的阿拉伯人不仅重视故事,而且还善于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民族语言影响很大。波斯语、库尔德语、帕修特语、达利语等至今还借用阿拉伯文字母来书写。拉丁化之前的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马来语、印尼语也一样。阿拉伯语的词汇对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它在这方面的“扩张”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8.
公元5世纪末~7世纪初,标准阿拉伯语(简称阿拉伯语)原是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的“通语”.伊斯兰教产生后,半岛各部落统一成一个民族,阿拉伯通语通过《古兰经》的成书及书面加工,成为阿拉伯民族语.此后,阿拉伯语随着阿拉伯民族疆域的扩大,逐渐成为区域性的民族语和世界性的伊斯兰教中介语.本文主要探讨中世纪阿拉伯语在西亚、北非的  相似文献   

9.
说到中世纪阿拉伯文学,首先应该提出的是《古兰经》。《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第一部律书,又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不朽名著。《古兰经》从文字上来说,是带  相似文献   

10.
写在前面什么是阿拉伯文学?有着璀燦文明的阿拉伯民族其千余年来的文学是如何产生发展起来的?除烩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和《古兰经》外,可以称为阿拉伯文学的究竟还有些什么?……当我们带着一连串问号踏进阿拉伯文学这块处女地,抚摸着阿拉伯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如此之多的“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少非阿拉伯人成了穆斯林。他们为了学习《古兰经》,纷纷攻读阿拉伯语。语言是相互影响的,这些非阿拉伯人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也给阿语带来了各自的语言成分。这种现象到后来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而且是阿拉伯修辞的典范,其某些词语体现出阿拉伯语所特有的伸缩性和广泛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有关方家.一、《古兰经》中,某些正偏组合的偏次或被指示名词的省略,增加了词语的丰富内函.例如:“各在—个轨道上浮游着.”(36:40)这里被省去偏次的可以指  相似文献   

13.
早在伊斯兰教的兴盛时期,阿拉伯人就建立了—套系统的教育制度。在初级教育中,小学生们要学习阿拉伯语,背诵《古兰经》。接受较高级教育的学生则在清真寺中,集中学习《古兰经》、圣训、神学和法学。典型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向围坐在四周的学生们朗读和讲解权威性的经典,学生则记忆和背诵。当时麦地那、开罗、纳贾夫、卡尔巴拉等名城圣地的清真寺,吸引着许许多多穆斯林青少年前来接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书法和中国汉字书法一样名驰遐迩。阿拉伯书法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汉字书法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经字画,就是阿拉伯书法与伊斯兰艺术在中国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中阿文化艺术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一朵奇葩。早在伊历二三世纪时,阿拉伯书法艺术就已达到极高的水平。由于《古兰经》中有一百多处提到书写的重要性,并“命人用笔写字”,“传授知识”(《古兰经》96:4),这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经典,也是阿拉伯文学的巨著,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兰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本文对这些名称及其来历和意义作了简要考释,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学制:2年半。 二、开课时间:另行通知。 三、教学目的及终结要求: 1、初学者:全面掌握函授教材后,使初学者达到初步掌握阿拉伯语的基本语音、词法、句法和一定量的词汇,借助词典能看懂日常生活题材的浅易文章、信件及阿文报刊的简单新闻等;可从事一般性的生活翻译工作。通过语法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古兰经》部分经文的意思与了解《古兰经》经文的诵读基本知识。 2、有一定基础者:进一步加深、巩固对阿拉伯语语法的理解,增强阿语阅读能力,熟练翻译技巧,加深对《古兰经》部分经文的理解,了解《古兰经》经文的诵读基本知识等。 四、教材:共分5册,一学期一册。 第一册:以语音、认读、书写及简单生活用语为主。 第二册:以词法、会话为主。 第三册:以句法、会话及文章为主。  相似文献   

17.
沙特阿拉伯已在麦加建立了联合印刷企业.这个企业每年能印刷800万册精装《古兰经》,其中200万册是世界各种语言的《古兰经》译本.此外,这个企业还录制并发行由著名诵经师朗诵的《古兰经》经文  相似文献   

18.
1.阿语语法研究的开端阿语语法研究,大约是从回历①第一世纪末叶(公元八世纪上叶)开始的,到西伯威息(卒于回历180年)写出第一部完整的阿语语法著作,中间经历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关于这段历史,并无翔实的文字记载,这里只能略述梗概。研究阿语语法,是在学习研究《古兰经》的过程中开始的。为了说明这一点,还得从阿拉伯语的本身结构谈起。  相似文献   

19.
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和《古兰经》的有关资料开始传入俄国。首先是从东罗马帝国传入有关伊斯兰的史书和著作,这些书藉从宗教论战的角度出发,因而在长达几个世纪中,俄文版的文史书藉充满对伊斯兰教历史、教义、本质的曲解和篡改,先知穆罕默德被描绘成一个幻想式的神话人物。 随着俄国与阿拉伯各国间外交、贸易关系的发展,大批俄国商人、旅行家、朝觐者和外交官把清真寺、宗教仪式、节日、教规与教法等书刊和资料介绍到俄国,使俄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了解逐渐趋向客观真实。 公元15世纪末,一本详细介绍麦加、麦地那和先知经历的书被译成俄文,15~17世纪,一些重点介绍伊斯兰教的俄文著作也先后问世,与以往比较,这些著作更客观、更理智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因而,《古兰经》作为一本记载伊斯兰教法和信仰的经典受到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俄罗斯帝国版图的扩大,它管辖下的穆斯林不断增多,俄罗斯与伊斯兰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把《古兰经》译成俄语的愿望日趋强烈。 15~17世纪,立陶宛的鞑靼人曾将《古兰经》译成白俄罗斯文,这部译作迄今保存在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内,为手抄本。手抄本使用的是阿语原文和用阿拉伯字母书写的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彼此穿插,显然,这是一种用白俄罗斯语解释经  相似文献   

20.
泰伯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著名的《古兰经》注释家、圣训学家、伊斯兰教法学家、历史学家。一生涉猎广泛,著作等身。其代表作之一《历代民族与帝王史》(TARIKHALUMAMUWALMULUK)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人类起源、下迄作者著此书的历史发展轨迹,其史学价值堪与我国《资治通鉴》等同,堪称阿拉伯史学上承前启后的丰碑巨著,也是研究伊斯兰史、古代东方民族史乃至世界通史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