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真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行的哲学教科书把真理的本质规定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笔者认为,真理只是客观的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一) 哲学发展史表明,人们对真理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认为真理是感觉和事物及现象的符合到认为真理是理性与规律的统一的过程。哲学一词按词义来说,就是“爱智”,也就是探求真理的意思,因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不仅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且还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前进。毛主席指出“真理是不可穷尽的”。因此,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研究、认识也是无止境的。人们对于辩证法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恩格斯提出辩证法实质上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  相似文献   

3.
观点的形成与逻辑思维王汉斌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维则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或认识对象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认识如何由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①的过程。应用文的观点形成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客观事物即实际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合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根据,即“真”的根据,而且还具有合乎人类自身利益的价值根据,即“善”的根据。邓小平不仅从“真”的根据之角度来阐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而且更加重视从“善”的根据之角度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完全彻底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和党性原则,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和无比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相同和变异,因为只有相同才能有所继承,只有变异,事物才能向前发展。“相似”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相同与变异矛盾的统一。事实上,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似现象会经常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相似的规律不断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包括化学学科内容本身,都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现象、相似变化、相似性质和相似规律。研究化学教学中的相似问题,无疑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过…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黄兴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心理学认为:作文就是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是把阅读中学到的语文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语言交际实践的过程中.就是“客观情景——心理加工——语言表达”。作文就是把观察、思考、感悟客观事物所获取的印象,通过大脑加工、整理形成的内部语句,转变成外显的作文语句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反思语文教学,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80年代强调语文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7.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一个是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 ,即“求是”的过程 ;另一个是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即“求实”的过程。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实事求是”主要描述的是其中第一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从实践到认识的“求是”过程 ,笔者提出的“事是求实”① ,作为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的概念 ,主要描述的是其中第二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从认识到实践的“求实”过程。笔者认为 :“事是” ,即“实事”中的“是” ,就是已求出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实”就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实际 ,即实践性 ,“求”就是我们去发展 ;事是求实 ,…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 ,也就是合乎生活的可然律。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 ,即科学真实 ,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 ,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吴孟夏先生就如何正确确定词义问题提出了若干主张,其中有一条是:“合乎文理,其实也就是合乎事理。”(《训诂通论》)古汉语词往往一词多训,我们在阅读、注解古书时,对一个词为什么取甲义而舍乙义呢?这里除诸多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是否“合乎事理”。吴小如在饿是怎样讲析古典诗词的》一文中说:“所谓‘通训治’,指对一首诗的每一字句都必须正确理解。……而怎样才能算是正确理解,则应该用揆缕情度理的原则去衡量。”这里的“清对“理”,就是吴孟复先生说的事理。通过接情度理,某词在取某义时,著文意合乎事理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音乐美学界在对“音乐存在方式”的讨论中,“音乐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音乐作品与理解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音乐作品的”文本”这个概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本文对这样一个被一再使用的概念提出管窥之见.一、音乐作品的“文本”-TEXT自从人类用符号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意识活动以来,人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人类的重视.在研究中人们发现,用符号表示人类意识活动中的客观事物都符合这样的规律,即:符号与所指客体之间不能直接发生关系,必须通过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七、“信息三分”理论应用之一:“理论”与“真理”的再定义真理是一个常用词。但是,什么真理?请看中文文献中不同年代的几种流行词典的定义:195 5年、195 8年、1973年: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2 2 ] (P4 0 1)1979年、1980年: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3] (P14 1)1983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概念、观念与客观事物的符合。”[2 4 ] (P6 30 )1984年:真理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 5] (P14 6 6 - 14 6 7)1994年:真理是“…  相似文献   

12.
“存同求异”是作为“求同存异”的对立“物”而存在的,他们二者之间是既在“同一轨上”又不在“同一轨上”运行的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一)本质规定不同 所谓存同求异性思维,其含义是指肯定客观事物的“整体”、“一般”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与寻求“局部’、“特殊”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事物特异性的综合性辩证思维方式。 求同存异,则是寻求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共同点和承认、保留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认识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     
创新 ,是前无先例、今无他例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创新 ,是在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下 ,对于前人和今人已经经历过的或者尚未经历过的一些过程的跳跃。创新 ,是从本来的“有”中见到“无”,是从本来没有的“无”中 ,通过发明 ,生出“有”来 ;或者 ,是从本来的“有”中 ,通过创造 ,使之“优”化。创新 ,具有合乎着“真”,具备着“善”,拥有着“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真理,通常被人们定义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或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②。这似乎已成无可非议的定论,但仔细一分析便可发现,这种定义是不科学的,起码是不严密的。因为,这两种关于真理的定义是一致的,即都是把真理局限于主砚的范围之内,同视为“意识中……的内容”。然而,“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相似文献   

15.
“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观潘显一“道法自然”,是老子提出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道教思想的美学原则。对于道家哲学来说,“道”遵照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的”规律,或者说这“自然的”规律就是“道”。道教的美学思想认为,符合“自然的”发展变化原则的就是美的,而...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的伦理内涵──邓小平对实事求是内涵的新揭示毛泽东同志在揭示“实事求是”的涵义时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这是对实事求是“真”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规律和历史规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学术界研究历史规律问题的论著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因为,“一味赞美自然现象的丰富多彩和变化多端是无济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史学研究也不能例外.历史文献的校勘,历史事实的考订,历史现象的陈述,这些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但历史研究的最根本任务则是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规律.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诚如某些同志所言:“历史规律究竞是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概念的句涵和外延是什么?它与一般的广义的规律的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至今并没  相似文献   

18.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之间广泛存在着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常常给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很大影响。因而为了揭示事物的奥妙,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弄明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要解决问题,要讲清道理,常常离不开对事物因果关系的分析和阐述。 因果论证就是在议论过程中,运用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孬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读写活动是一个具体、抽象、综合的复杂思维活动,必须对读写对象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才能收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效果。要把握思维规律,必须重视思维方法的培养。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联想,顾名思义,就是要“想”,还要“想”得“像”,那就是须经过合理的思维,使得要写的对象,或者说是一种艺术形象,既合乎生活中的实际,又比生活中的原型更集中,更突出,更感人。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语义分析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其主要内容如下 :“真理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的分析定义。综合真理应该具有其限定形式 ,塔斯基的真值形式可以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真理的表达方式。从真理的产生途径出发 ,真理可以表述为“真理是产生于辩明过程之中的正确认识”。综合真理也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综合真理的日常表达具有多种形式。西方语言哲学的思想对完善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