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浒》里的诗词骈文是《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倾注了作者反动的思想感情,在不少关键的地方起着画点睛的作用。为了深入评论《水浒》,我们选批了《水浒》中的部分诗词骈文。【原文】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  相似文献   

2.
“说说唱唱”,这是我国宋代以来话本文学所特有的一种艺术风格。这里“唱”的,就是诗词赞语。作者在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插上一段诗词韵文,或写景,或状物,以烘托渲染,承上启下。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机会直抒胸臆,表达他对故事中人物、事件的爱憎和评价。长篇小说《水浒》是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在《水浒》中,作者写了很多诗词赞语。  相似文献   

3.
前言《水浒》的作者,为了美化宋江,歌颂投降派,在全书发展的紧要关头,总要通过宋江的嘴或者以议论的形式。赋诗言志,写下了不少黑诗词。它象一条黑线贯穿于《水浒》全书的始终,同时也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勾画出宋江这条封建地主阶级忠实走狗的肮脏灵魂和丑恶面目。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剖析这些黑诗词。对于我们识别投降派,批判投降主义和修正主义,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录异志人亦风流—浅谈温庭筠的小说李景祥温庭筠是晚唐重要作家之一,他不但“长于诗赋”(《旧唐书·文苑传》),还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骈文也写得不错,所以在各家的《中国文学史》上,都用一定的篇幅予以论述。温庭筠的一生,著述颇富,除诗词骈文外,还有过小说...  相似文献   

5.
《明容与堂刻水浒传》一百回,每回前面都有一首所谓诗词,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却赤裸裸地暴露了作者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起义,鼓吹投降主义的反动立场。封建卫道士的这些邪恶说教,有助于我们认清《水浒》的反动实质,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古典文学研究日益繁荣,《水浒》研究也获得重大进展。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水浒》的学术团体——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已在两年前成立,并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在武昌召开了首届《水浒》讨论会,又在八二年春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了反映国内外研究《水浒》新成果的《水浒争鸣》专刊第一辑。通过学会的活动初步摸清了我国《水浒》研究的现状,加强了各大专院校讲授《水浒》课程的教师之间的联系,较能及时地交流科研成果。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下旬,在武昌举行了《水浒》学术年会,会上提出的学术报告中,肯定了《水浒》学研究近四年来有如下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与民间说唱词话的关系甚为密切,明人的文献记载已披露了“水浒词话”存在的信息,而《水浒传》文本中诗词韵语等的因袭、重复以及人物、情节描写的程式化等,则充分证明了《水浒传》确实得到过民间说唱词话的孕育,其前身应该就是一部“词话”。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术界发生了由“宋学”到“汉学”的学术转型,学风由空疏玄虚转向崇实尚博。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骈文理论观念也发生了由空转实的深刻转变,其表现就是将训诂学引入骈文研究领域,从而催生了骈文训诂。清代孙梅《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成就尤为突出,其继承《文心雕龙》的实学精神,引“汉学”训诂之学入骈文领域,以成骈文训诂,实现了由空疏玄虚到实事求是的骈文理论观念转变,开创了骈文理论的崭新局面。这也是《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的根本价值和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水浒》是一部以精雕细琢为特色的现实主义巨著,其诗词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那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体现在诗词中的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人物刻画的现实性,一是自然景物的社会化。这些诗词,对把握“官逼民反”这一主题,领会“梁山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水浒》研究会代表应邀参加了在山东菏泽召开的《水浒》讨论会,和与会的各地代表交流了《水浒》研究成果,共商了《水浒》研究的有关问题。 会上,湖北代表把剧出版的收有首届《水浒》学术讨论会论文四十五篇计四十余万字的《水浒争鸣》第二辑分赠给与会代表,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好评。湖北代表向大会提交了武汉  相似文献   

12.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跟着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批判一番。好象只要是忠君,就属于封建性的糟粕,不批一批就过不去。这实际上是一种左的思想在古典文学评论中的表现。如果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一下宋元《水浒》故事里忠君思想的历史含义,就会看到,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诗言志”。宋江是个攻读“经史”的儒,并不擅长诗词,但《水浒》作者为要把他美化成“全才”,也让他常常卖弄文墨,吟诗作词,言其野心家的“凌云志”,抒其投降派的中心愿”。总观《水浒》俯首皆是。但最能暴露他假造反、真投降,甘当地主阶级忠实奴才的,要算浔阳楼上的“反诗”、菊花会上的《满江红》和送给李师师的那首乐府词。因为这三首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丽辞》是现存最早的骈文专论,刘勰在此文中探讨了骈文的起源、骈文文体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对骈文创作经验的总结树立了后世骈文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这标志着骈文在齐梁时期的文体自觉。  相似文献   

15.
彭兆荪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和理论家,他所编选的《南北朝文钞》是清代中期以后较有影响的骈文选本。本文结合乾嘉时期骈文复兴的时代思潮,从《南北朝文钞》和其他相关材料入手,对彭兆荪骈文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彭兆荪在选本编纂、理论阐发和创作实绩等方面为乾嘉骈文复兴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兆洛的《骈体文钞》以其所选作品来证明骈散同源,以宣扬其骈散合一的思想;而王先谦的《骈文类纂》的选文标准则是注重雅诗,反对深艳,反对骈散相间而用。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来说,李兆洛《骈体文钞》所体现出的"骈散合一"思想在清代调和骈散论者中是全面的,彻底的,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晚清调和骈散说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框架。王先谦编选的《骈文类纂》,展示了晚清以及历代骈文创作的实绩,反应了他对骈散之争的公允态度和他的骈文理论,为骈文文献的保存和骈文创作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示了《水浒》一书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拨开了《水浒》研究中的迷雾。长期以来,关于《水浒》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影响较深的文体。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赋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王勃《滕王阁序》的内容、形式及艺术境界,探讨骈文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肯定它对中国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是张国光同志多年来研究《水浒》与金圣叹的论文汇集.本书出版后,引起了有志于研究《水浒》者的兴趣,受到了国内外《水浒》研究专家的关注.我们认为,这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至少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本书通过对《水浒》版本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阐述了“由简到繁论”和“删繁成简论”的源流及其基本论据,提出了“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见解,从而突破了“一种《水浒》,一个宋江”的模式,把《水浒》研究引向深入、推向前进.张国光同志认为,考证《水浒》作者的时代、祖本成于何时以及繁简两本的先后问题,是《水浒》研究的基础.对于这个关键问题,他运用比较研究法,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探索、早在五十年代初,他就搜辑了有关金圣叹的论著资料,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与诸本比勘,做了艰苦的研究工作.在他所写的有关文章里,或追踪溯源,或参照比较,条综缕贯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北京市举行了首届《水浒》学术讨论会。讨论会是由北京市《水浒》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共同发起的。 北京市和部分兄弟省市的专家学者,戏曲界的表演艺术家,机关、部队的老同志等各方面的《水浒》研究者共一百余人出席了大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会长廖仲安教授致开幕词。名誉会长曹瑛、孙毅、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何洛等同志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水浒》专家王利器、吴小如、范宁、徐放等同志对《水浒》研究的方法、学风、前景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