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发展与道德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发展观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纯粹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等各个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只对人类的物质生产而不对人类的精神生产进行经济学的研究,人们只追求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而不追求非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社会发展道德代价的出现正是这种社会发展观的产物,是社会道德发展上缺乏经济观念的伴随物。社会发展到当代,人们日益认识到发展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道德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改变“牺牲品”的地位,必须在自身的建设中同物质的生产一样,引入经济观念,从而使自身…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的发展,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环境里,法律文化重构是同构性与异质性相协调的过程,是以承认多元存在为特征的多样性重构。这是法律文化的自然发展,体现了一定程度上法律价值、规范、制度的全球性共同建构。全球性法律文化重构是人类社会开放性显著增强的标志,反映了法律文化生存发展的时代要求,这是全球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协同发展作用于法律文化系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就的取得源于理论创新,而科学发展观乃理论创新之显著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探索的伟大成果。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并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产是表现于人类整个社会过程中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生命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过程。处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当代中国,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一方面其产品被纳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作为增进人类本质力量的发展、生命价值的展现又同市场机制的规律相冲突。在当前精神生产所处的客观条件下,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即精神生产是否同物质生产一样,适应于社会生产的经济规律和原则。或者说,精神生产的本质规定是经济的,还是超经济的。本文的旨趣在于从逻辑上论证…  相似文献   

6.
从法理社会看中华民族精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迄今经过了自然社会、伦理社会和法理社会三个时代,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因此,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以法理精神取代伦理精神。不论商品经济、民主政治还是多元文化,都内在地要求这一精神转换:在法理社会,中华民族精神重新建构的内在要求是:浓厚的人文精神、普遍的平等精神、彻底的自由精神、规范的契约精神和有序的理性精神,在实现这种精神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汲取具有现实活动性、历史进步性和与法理社会相吻合的中华本土资源;另一方面,更应特别重视法理社会普遍的内在精神要求对重构中华民族精神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文化及科学技术文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文化是人类心智在文明史上的积淀物,即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成果。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化,文化已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各门学科都从不同侧面研究文化现象,形成一片繁荣景象,一股热潮,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正因如此,文化的定义也就说法不一。狭义的或传统的说法是,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的、观念形态的成果。广义的说法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称之为文化。对文化的分类也不相同,有的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称二分法;有的分为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部分,称…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应正确理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作为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领域的存在和变化方式必然受到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领域中的生产力方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结构整体的其它领域的支持,即客观上要求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影响和要求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协调发展必需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学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理想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内涵既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协调,又包括社会本身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各种组织、各个阶层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社会和谐的核心是人自身的和谐,人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文学是关乎人的情感与审美的学问.它为人们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安顿一个精神的家园.文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维护"三个家园"的重任,即建设人的心灵、呵护人的精神家园;培育国民的环保意识、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塑造国民的民族精神,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10.
论时间与空间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时间与空间的社会性赵纯昌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与自然时间和自然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上看,它们都具有时间──空间的一般特性。即时间上具有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特征,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和伸张性的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是相对经济发展而言的 ,包括了科技、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生育与医疗保健、生态与环境保护、扶贫与民族发展、住房与城市建设、大众传媒与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许多方面都涉及到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开发领域。社会发展又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当今世界上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云南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确保长期的可…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然、经济与社会关系长期反思得出的结论。它作为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发展新概念,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①。这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持续发展观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对现代人和未来人需要的持续满足,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是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观包含了子孙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社会发展的评价问题。在一般意义上 ,社会发展评价当然可以从社会的各个构成领域分别进行 ;但就社会哲学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来说 ,其关注的应是从社会整体着眼对社会发展的统一过程的评价 ,亦即社会发展的整体评价。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一  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 ,而社会哲学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定位是社会的整体领域 ,是一定阶段上社会整体发展的统一过程。因此 ,要对社会发展进行评价 ,也必须从这一定位出发进行社会整体发展的整体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既汲取了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精华,也为其贡献了崭新的内容。它强调任何一国的发展都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都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它为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发展为杠杆的观点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它将可持续发展推广到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中,人类将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即将编制的“十五”规划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在编制贵州“十五”规划时,必须制定21世纪的社会发展目标。为此,需要对当今国际、国内和贵州的社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社会发展观念的变化 在即将过去的世纪里,人类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上许多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已开始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迈进。有权威评论肯定,即将过去的100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多于100年前至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财…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从显层面看重在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再生性和可续性问题,追求人类与自然界的协同进化。但从深层次看,可持续发展却是一种环绕人并为了人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以人为中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黄贻芳 《江汉论坛》2002,4(7):49-5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统一和平衡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和政治稳定功能为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中国学术界目前或明或暗地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论”,另一种是异军突起的“文化决定论”。对于第一种观点,因其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在此暂不赘述。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不同,可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认同系统三个层次。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是由这三个层次组成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积淀着人际关系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最内层…  相似文献   

19.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旅游又是一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旅游又日益成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並不是仅仅在现代生活中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外国如此,中国也如此。不过,旅游文化的历史,在中国更为悠久,那种认为旅游是“舶来品”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本文即以先秦旅游文化的史实  相似文献   

20.
左停 《学术探索》2002,(1):125-128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知识经济”的产业化 ;但同时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必须同经济发展相协调。本文是作者在参加“滇西北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 (文化模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分析总结 ,研究了滇西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问题、发展重点、政策对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