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真梳理了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实施课题制项目管理的中间环节——过程管理的一些主要办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课题制项目过程管理中管理方与受资助方互为主体的关系,最后对完善课题制项目过程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思考,这对推进课题制的完善,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研管理实践的思考,作者分析了后期资助制度的含义、特点和诸多功能,进而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尤其应当重视后期资助制度,它是课题制的重要的补充,而且适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课题制是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科研组织方式,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也参照课题制方式管理。文章就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制度实施七年来的基本情况做了初步梳理和分析,并就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课题制的价值导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制的价值导向关系到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科研项目课题制结构性价值要素由课题制管理流程和课题制管理机制的价值要素构成。文章从课题制管理流程中选择三个价值要素,包括课题选题、课题立项和课题检查,从课题制管理机制中选择三个价值要素,包括经费管理、评审管理和信誉管理,通过对课题选题的计划性和自选性,课题立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题检查的常规性和变更性;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评审管理的同行性和跨行性,信誉管理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等诸要素的双重价值导向的意义、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力求在完善课题制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科研管理部门面对课题制各种价值要素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课题制的价值导向问题,以适应社会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课题制是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科研组织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重点从课题立项环节,梳理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课题制的主要实践及存在的基本问题,据此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课题数据库,建立科研人员学术信用档案制度,建立课题主持人报告和答辩制度,进一步完善同行专家遴选办法,研究建立“项目官员”制度,科学核定人员经费,探索建立与现行课题制相配套的基础研究资助方式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制度和环境的保障,以使其繁荣局面得以维护和持续发展,因此,科学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实行科研管理法制化和制度化,提到了议事日程。为此,必须着手深入研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立法问题,以从制度法规层面探索建立确保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健康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确立其研究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作用,明确其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和管理体系,消除学术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主要由创新主体取得创新理论成就的知识转化能力、人格品性素质、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部分专家时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托的希望和委以的重任,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新任务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多次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地位、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职责和功能、人才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增强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首次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不仅是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全新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解放思想、解放话语权,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目标,明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理念,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途径,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诉求和基本取向,是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当其冲的要务。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全国性的学科建设,同时也必须关注地方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可探寻,可以根据当地的研究资源和优势积极促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规划和建设,从而推动地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作出贡献。同时一个地方的学科建设需要突出地方优势和学科的地方特色,但是建设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一个地域性的学科,而是一个有哲学社会科学普遍意义的学科,这也应该是地方学科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有效发挥的途径就需要从三个层次的主体的思想观念和健全体制等诸方面入手,具体分为凸显问题意识、优化思维方式、健全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7):5-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重要的队伍和力量,要将其凝聚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保证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行的正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 ,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同样的科学本质 ,但是它又具有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人文性质和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王政武 《创新》2013,(6):17-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新亮点,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理论提供新方向,应提升到抢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制高点的高度来推进:扩大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传播平台,加强人的发展经济学与多学科的交融,利用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政策,争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立项和强化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6.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且有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从根本上说,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10):164-166
哲学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力量。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所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哲学社会科学为引领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主要论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优劣势,并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期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特点、途径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要求人们用科学态度来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及其成果的转化,探索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途径,建立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和运行机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社会环境,以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白守双 《社科纵横》2009,24(12):20-22
我党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几代领导集体都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完善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应帅 《创新》2012,6(5):12-15,126
近几年,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这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从某种角度理解,其具体涵义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就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