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位一体是指西安事变时期红军与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结成的抗日联合体。它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解决,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本文试从三位一体与西安事变的关系这一测面,对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作一点概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得某些启发。一、三位一体形成的历史背景三位一体局面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以后,各革命根根地红军陆续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由程子华等率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扭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局的关键。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除取决于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及共产党的有力协助外,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态度亦不可忽视,兹述之。一、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的关系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有无直接关系,是个历史之谜。史界有论者引用某些人的回忆云:“据说…阎锡山在背后怂恿张学良反蒋,他说:“老弟,你干天大的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在对事变采取"静观政策"的同时,竭力阻挠南京政府对事变的和平解决,企图借此引发中国大规模内战以达到全面控制中国的目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随着广田内阁的倒台,日本军部完全掌握了对华政策主导权。面对中国全国抗日局面的形成,军部对华推出了"和""战"两手政策。新成立的林铣十郎内阁对华频频展开"和平攻势",企图借此引诱中国全面倒向日本。由于林铣内阁对华新政策并未改变广田内阁全面灭亡中国的政策,且因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不可逆转的抗日政策,军部对华"和"的一手以失败告终,日本对华政策也由此走上全面侵华的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后冯玉祥力主和平解决 ,并采取了一些相应行动 ,为事情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动机与其时冯玉祥的地位 ,对蒋、张的认识态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七个月东北军从1936年11月18日到1937年7月6日,我当过七个多月的东北军。不少同志问到我:你是广东人,上学的地方在广州,怎么会跑到大西北去当东北军?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概括地讲:是在广州搞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到“一二九”以后呆不下去了,往上海、北平走;同时,入党以后,一心想去陕北进红军大学,到了西安就给留下了,因为当时东北军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蒋文祥在西安事变研究中,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以及周恩来与西安事变之类的论著已经不少,他们是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和有力调停者,确实值得研究。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作为事变主要受动者的蒋介石与西安事变的研究,可以说至今还...  相似文献   

7.
宋美龄在现代中国由于身份特殊,因此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有其特定位置。本文拟就宋美龄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略陈管见。一宋美龄自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在上海结婚,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在一些重要场合,宋美龄与蒋介石总是相伴相随。蒋宋结婚第二天,宋美龄即与蒋介石一起去杭州,她本来要在莫干山度蜜月,结果当晚却又随蒋由杭州返回上海,因为第二天蒋介石要参加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后不久,宋美龄便随蒋介石来到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此后不久,蒋介石连续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是中华民族转折关头的关键”,毛泽东倡导、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则是打开这个关键的金钥匙。 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广大官兵爱国激情的总爆发,是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在促成这一事变与解决这一事变的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王静西安事变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国共两党由十年内战走向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中地方实力派所起的作用不容低估,而在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中,阎锡山在事变前后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与西安事变潘利红西安事变的发生,为由内战转向抗战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全权代表,临危受命,遇变不惊,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完善了党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  相似文献   

11.
一、一本小说引发的讲述 自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沉默寡言。1983年春天,却因为一本关于西安事变的小说,引起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述,其主要是张学良和西安事变的一些轶事。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西安事变蒋文祥江苏省如皋市委党校一、1935年秋,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张学良奉蒋之命,统帅20万大军前往剿共。毛泽东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时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开始、了一系列争取张学良联共抗日的细致工作。众所周...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石破天惊的一幕,张学良将军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发动和力倡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在事变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张学良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思想三者交叉的矛盾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与妇女解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多年来,学术界对它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但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社会妇女界所产生的影响却讨论的很少。本文拟对此作一论述。一、西安事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状况千百年来,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的社会里,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桎梏下,被排挤在社会之外,成为社会的附属品。直至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郭林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了近代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日战争的一个历史的转变关键。此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得到全国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普遍接受。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  相似文献   

16.
宋氏兄妹与西安事变李昕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系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是国内各种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必然。而事件的和平解决,则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显示了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17.
1931年9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第一次采访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此后,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信任和友谊,终生不渝.1936年6月,凭借宋庆龄与中共及张学良的友好关系,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得以冲破重重阻隔,秘密到达陕北苏区.斯诺在那里采访红军及中共领袖,达三个月之久,随后写出了风传世界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china,中译本初称《西行漫记》),马海德医生则留在那里为红军服务.斯诺的这次采访结束不久,即发生了西安事变,斯诺从宋庆龄、马海德等友人处获悉了一些内幕信息,但他应友人之请,长期未予发表.20年后,即1957年,斯诺才在其《红色中国杂记)(Random notes on redchina)中谨慎地予以公布.海内外学者对这些内幕信息之真伪与意义,至今仍有很多争议.争议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在西安事变期间,共产国际(其实权操诸斯大林)、宋庆龄、中共中央(其实际核心领袖是毛泽东同志)之间,是否有电讯联系,以及这些电讯联系的作用.为了辨明真相,现在让我们来研讨一番.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西安事变七十周年。这一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西安事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史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本文收集、整理、研究近十年学术界的成果并加以述评,以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一、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历来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趋全面和深入。学术界通说认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决非张、杨两将军一时冲动下的偶然之举,而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种矛盾尤其是中日民族…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与图存学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7日,即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五天,在北平的于毅夫、宋星池、王卓然、陈先舟、张克威等东北爱国人士40多人,在西单小六部口3号宋星池家中开会,建立了爱国抗日组织图存学会。其成员大都为原东北军政机关中的文职官员。他们以高昂的爱国热情,积极从事抗日爱国和西安事变中张、杨两将军的八项抗日主张的宣传活动;联络东北及全国各派政治势力中的上层人士支援西安事变。这对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和扩大西安事变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对蒋方针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毛泽东非常想把蒋介石弄到延安审判,但莫斯科坚持反对这样做”,①把蒋介石的释放归结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逼迫。国内则往往以“毛主席英明决策”③一语来概述中国共产党制定对蒋方针的过程。拙文试图就接触到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探讨毛泽东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系,一则辨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二则说明制定和平解决方针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毛泽东在时局转换中审时度势,几经调整才寻求到了解决事变的最佳途径,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