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综合标志或尺度。因此,认真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共产党人的全面发展与世界观改造,对于坚定党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过程,人既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不全面到全面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首先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人是个人、群体和人类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历史的具体的体现;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人自己本身能力的过程和尺度;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挥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  相似文献   

2.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作为精神生产者的创造物,是一种精神客体,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因而它与社会主体之间具有多种价值关系;它本身具有多种价值属性。 1.精神产品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各种精神产品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能满足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因此具有巨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自然科学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斗争经验的结晶,是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社会科学则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经验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它们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改革本身就是一场积极而深远的社会违规运动。●违规是文明社会从未中止过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一直推动着人类从蒙昧到文明、从野性到理性的转化和发展。●积极的违规促进社会的进步,消极的违规有助于人类认识自身发展的不足和社会及其规范体系的欠缺  相似文献   

4.
爱与死的文学主题余凤高死亡与爱情被认为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不是没有道理的。死亡是一切生物、一切人的不可避免的归宿,是人的一生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以表现人为对象的文学、艺术家自然不能不面对这一亘古不变的现象,把它纳入自己思考和表现的范畴。从欧洲的文...  相似文献   

5.
主体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而主体自身的修养则是主体能动性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充分认识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随时注意加强主体自身的修养。实践本身提出的问题要说明主体修养的认识论意义,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主体修养的根据是什么?主体修养有什么实践意义?提到修养,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里不妨摘引一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意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马克思主基  相似文献   

7.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有赖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首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作为党员,我们要自觉地进行世界观的改造。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作为干部党员来说,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我们的干部和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体现两条:一条要体现党章的基本要求,另一条要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本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是每个干部都要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是与每个人的信仰、理想、价值、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  相似文献   

8.
(一) 思维是人类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及中间环节,显然,对思维科学的研究,总结思维规律从而改进思维方式,对于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计算机既是减轻人类思维负担的工具,又是模拟思维的工具。要模拟思维,必须先寻找出思维规律。一般的,该工作是由人  相似文献   

9.
雷武锋 《唐都学刊》2010,26(3):120-123
维柯以"真理就是创造"为出发点,认为历史是一门比自然哲学更真实的科学,并试图把历史建立成一种永恒普遍的人类科学。在维柯看来,历史的起点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开端,它来源于人想象性的创造活动,充满了诗性,与理性认识的逻辑完全不同;历史的发展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呈现出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中遵循的是想象的诗性逻辑;在此基础上,历史批判不能从抽象理念出发,而应当以诗性智慧为基础,运用哲学和语言学方法,使普遍和确定相结合,这样才能揭示"理想的永恒历史"。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发展的目标或未来趋向是康德历史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康德看来,由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使得人类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出一个总体性的理性目标,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有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而可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发现某种自然的目标.以大自然的意图为前提,康德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总体的解释.不过,康德对历史的理解,毕竟借助于大自然的意图,因此这种历史观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只能称之为一种类似神谕的预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类发展的前提,超越和推进了康德历史哲学的革命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要搞清楚家庭的本质,首先应当从家庭的概念谈起。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一产生,本身就包含着两种关系。一方面,家庭体现了人类的自然关系。家庭是由人组成的,人有着自己的自然属性,有着自己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类的延续和发展,生命的生产与再生产,这首先是一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家庭又体现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家庭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马克思和恩克斯指出:“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  相似文献   

12.
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是把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作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从他们的早期著作到八十——九十年代的后期著作,始终认为世界观是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是关于世界(即关于自然、社会及其发展的规律)、关于人类本身的观点体系。他们认为世界观是人在世界中确立行动方向的方式,是他认识自身的方式,也是改造现实的方  相似文献   

13.
论文明与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文明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目前,中国学者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积极成果说、进步程度说和价值体系说;西方学者也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进步状态说、要素构成说和文明文化一体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因此,概而言之,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域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明与文化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二者的联系表现在:(1)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2)文化与文明都是生产实践的产物;(3)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词源含义、产生的时间、所蕴涵的内容和传播的途径、方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4.
解放不仅是政治概念.而且是主体解脱束缚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观范畴.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体现。是历史规律的实现机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坚持解放.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搞清人是怎样成为社会的人,并进而成为改造社会主体的。我国理论界普遍把人的社会化定义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获得既定社会文化、规范、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趋向于把人的社会化仅仅看作一个把社会文化、规范和技能内化的过程,一个单向的过程。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就可以看到人的社会化不单表现为内化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一单向过程,而且还包含外化已内化社会文化的过程,体现出双向性。一、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双向性。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客体。人作为社会的客体是以客观自然物而存在于自然、存在于社会的。人是社会的客体这一属性决定了每一个人类个体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面临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既定的社会文化。这些既定的社会文化为每个人类个体进行种种活动创造了条件,而人类个体对这些条件只能接受,而不能自由地选择。人类个体只有不断学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点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以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对象,从中找出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人类固有的,也不是每个民族共有的。它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历史活动之中,是历史的产物,也必然经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科学精神最初是在古希腊哲学中产生的。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冲破了原始神话拟人观,第一次把自然和人分开,开始了就自然本身研究自然,追求自然的原因的道路,树立起科学精神。古希腊初期的自然哲学家从神话转向自然,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是他们理解的自然是包括社会人事在内的一切东西,还没有把自然和人完全区分开,他们的自然观里还留有原始神话拟人观的残余。智者和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到地上,开始了从自然哲学向以“人事”为中心的哲学形态的转变,使科学精神在新的领域中得到了发展。然而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特别是在新的领域中还不能战胜神话和原始宗教。亚里士多德在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同时,以目的论的拟人观为更高级的宗教形态打开了大门,为科学思维方式臣服于宗教神学准备了条件。培根在新的历史活动中,排除目的论的拟人观,坚持自然是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观对象,强调在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自然的规律,进而改造自然,在新的基础上重新树立起科学精神。本文的目的在于弄清培根是怎样重新树立科学精神的,以及他采取的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对史家修养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所谓历史研究,就其实质来说,它是研究者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然受到史家认识能力的制约。作为历史研究者之认识活动的一种认识成果的史学,它是记述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其记述和研究的科学程度如何,有赖于史家的认识能力,亦即史家的自身修养。中国史学史上,最早对史家修养提出系  相似文献   

18.
吕乃基 《创新》2016,(1):40-46
自然辩证法的"焦虑"指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归属上的模糊,以及从业者本身在社会归属上缺乏根基。在学科上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以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在由自然向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中,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以研究和参与这一发展道路为己任,这就是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定位。独一无二的学科归属和深深介入的社会归属,是自然辩证法"自信"的无穷源泉。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自然科学,出现了社会科学。两大科学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历史证明了科学对人类的存在、社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对人类社会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下简称两大学科)发展趋势方面来剖析一下,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两大学科结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唯思史观是针对唯物史观的局限性而提出的新的社会历史观,也是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社会历史何以发展的新的思想方法."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它只是论证了人类与其他动物共有的初级规律的作用,没有论述人类独有的高级规律——唯思史观的作用,所以无法对人类将意识升华为思想,反作用于客观实际,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决定性力量,从而部分改变了自在世界、建立起人工界的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作出合理解释.与完全凭借求生本能唯物质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不同,人类社会主要是依靠思想力推动前行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长期繁荣,都是思想解放、文化进步、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的结果.人类脱离自然界、迈入人工界的进程愈是加快,与其他本能性发展物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思创性发展特征就愈加明显.如何将这种新的、更具解释力的社会历史观运用于经济学研究领域,是理论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