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国际责任问题是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由西方国家最先建构出来的,是西方舆论和西方学者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一种应激式反应和外交对策。自此之后,中西方学者对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建构和研究都各有侧重。全面梳理和回顾中国国际责任概念的提出与界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国际责任的认知与态度,对今后研究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文献背景和线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华  徐永德 《江淮论坛》2011,(4):132-138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福利私营化"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福利体系改革的主要路向,福利服务提供和管理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同时,中国也开始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并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多进展。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起源、内涵、利弊的深入比较、分析,澄清可能引起的概念混淆,并借鉴西方"福利私营化"进程中取得的经验对"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与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所产生的"个人取向"之间存在着张力。从咨询的理念来看,"个人取向"下的西方心理咨询往往强调"非指导式"的咨询方式,而中国当事人更倾向于接受辅导者的权威指导。在"个性化"的自我结构之下,西方人能更直接、坦然地陈诉自己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而"关系取向"下的中国人对心理困扰往往采取回避态度。此外,一些民俗的、本土的帮助有时比心理咨询更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在应用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时,需要进行文化的适应性检验,对不符合中国人社会心理特征的地方做适当变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仕伦 《天府新论》2010,(5):145-149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移情说美学体系,但存在着不少对审美移情现象进行探究的理论。作为汉语母语中的"移情",其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一是指改变性情以向善,这个意思又作"移情性";二是指情谊的改变;三是指心境的变化。前两个概念与心理学上的移情较为相似,指称"心境变化"的"移情"则与西方审美中的移情作用比较接近。与西方美学相比,中国古代审美移情更看重自然对自我生命情感的影响以及自我与自然的交流。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成熟于魏晋时期,魏晋玄学在这个成熟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弼"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的说法为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代士人群体处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容易产生双重文化心理:一方面被迫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从而理智地选择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固有文化又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林纾作为近代士人的典型代表,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文化心理之中。他一方面主张以"西学"为用,补"中学"之不足;另一方面又要求以"中学"为本,捍卫传统文化的威严。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是国外学者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一个新视角,经过一番热炒登上了众多国家媒体的显要位置。国内外学术界和新闻界有关"中国模式"之争又掀热浪,对"中国模式"概念、内涵、特点、精神实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各具特色的归纳总结不一而足。关注"中国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建构与中国发展道路相适应的、且能够和西方沟通的语境是当务之急。冷静看问题、热心谋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模式"的初始性,其理论上有待完善,实践上具有脆弱性,尚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7.
王荔 《兰州学刊》2011,(9):152-156
当西方社会已进入对现代性的反省与批判之时,中国又当如何应对自身的法律现代性问题?只有清晰界定"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将法律的现代性从不同"语境"中剥离,并采取"多维整合"的研究方法展现法律现代性的基本维度和属性,才能正确诊断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症结,发掘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从而改变中国法律发展进程中一贯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中国向西方求知识、求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但全球化概念的背后存在着发源于西方学术的庞大理论群,而西方的理论是西方学者从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处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在他们的利益取向上提出的。中国学者应当保持敏锐的中国问题意识,研究全球化在中国的发生史和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自己的利益判断和思想方向实行改革、推进开放,才能以共同体的力量参与新时代的全球化竞争,而避免文化主体缺损的被"全球化"或后殖民化。  相似文献   

9.
王彬 《兰州学刊》2010,(9):107-110
近年来,"人肉搜索"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人大代表甚至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纳入刑法作为犯罪处理。基于此,在对"人肉搜索"行为界定、分类与法律属性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人肉搜索"行为与公民权利行使,以及对公民权利侵害的相关问题,并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反思,尤其是对"五四"新文化模式进行检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是伟大不朽的,但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要开拓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新界面,超越"五四"而重新理解和阐释中国文化传统,必须探索两个问题:一是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从传统拟家族性向现代个体性转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从排斥西方文化和文明到吸收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对于"中国模式"的存在与否一直争议不断。从"他者"镜像的角度分析所谓中国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可以看到,雷默的中国模式只是历史上两极化的中国形象在西方视角中的又一次变更而已,是西方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确证自己身份和状态的一种需要,与中国本身的现实关系并不大。事实上,中国又一次充当了西方文化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2.
德沃金在现代西方法学领域中被划入新自然法学派,与赫赫有名的罗尔斯齐名。德沃金认为法律是一种解释性概念,他指出只有通过法官的合理解释,才能够使法律原则保持统一,避免出现损害公民权利的判决,从而实现法律的整体性理想。  相似文献   

13.
公民(Citizen)概念在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是个重要的问题,它体现为权利义务观的政治学概念,也体现为与公民德性及社会生活目的论相关联的哲学概念,它的发展,与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公民权利思想的不断普及紧密相关。时至今日,公民不是宗法社会和等级社会中的臣民,也不是近代商业社会或西方早期市民社会意义上的纯粹经济人,而是经济人、政治人和道德人的统一。所谓公民,就是凡得参加政治事务、司法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统治机构的人们,即在政治层面上有着自主权利并平等参政的社会共同体成员。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西方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它是对西方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如果不加批判地借用到中国来,就有可能在解释力上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双重阅读的方式对西方理论进行解构,看到其合理与不当之处。通过双重阅读,我们有了建立“中国学派”的自觉,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学派”生成的重要渊源,利用这些渊源形成理论硬核,才可能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在启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实践”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中国学派”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5.
"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理论;但是恩格斯逝世后,这一概念在西方主流话语体系中逐渐式微。直到二战后,"生产方式"概念才重新引起欧美学术界的关注,其中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学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率先恢复使用了"生产方式"的概念,而且提出了"连接"理论,即一个社会并非仅仅存在着单一的生产方式,而是存在着传统、现代和未来多种生产方式的连接。这一理论恢复了马克思社会进化的思想,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过渡阶段理论研究的不足,有助于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西冲突之初,中国对西方文明的惰性反映,不少学人归之于诸如"华夷之辨"等儒家保守思想的束缚,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却向世人展示出儒家学说不仅不是拒斥西方文明的理由,反而可以成为理解与接纳西方世界的理论支点。中国对西方先进文明的惰性反映还应从王朝的"闭关锁国"等政治决策思想寻根溯源。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一种对民族与国家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论争。通常认为民族是"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并由此衍生出"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正因为"民族"与"国家"的概念紧紧相连,因而"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国家理论的基础备受追捧。尤其是一些非西方国家,更因民族主义提倡"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而将其作为摆脱西方国家殖民统治、追求独立建国的理论依据。然而"民族主义"终究只是西方学者结合本地区情况提出的一种理论,如果一味将其照搬到东方世界的具体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情况?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西方理性概念内涵分析黄南珊"理性向来就存在"①,理性概念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并在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生成和发展。理性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经典概念,在西方理性观念的整体流变中,其内涵是经过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人性论、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杨勉  张聪 《阴山学刊》2010,23(2):16-20
2010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罔顾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执意会见达赖喇嘛,引发了中国舆论和民意的强烈愤怒。2008年和2009年,"藏独"和"疆独"势力分别策划实施的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客和媒体不顾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指责中国政府为稳定局势采取的措施是"镇压少数民族和迫害宗教信仰自由",公然为中国民族分裂主义者张目。一个接一个的西方国家上演反华"秀",允许中国分裂分子窜访进行反华活动。西方之所以这样做,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根源。分化中国的战略目的;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见;衡量中国事务的西方价值标准;偏听偏信分离主义分子的蛊惑宣传;猎奇理念,商业炒作;政治做秀和捞取选票;多元体制,混水摸鱼都是西方纵容和袒护中国民族分裂主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并不能构成我们使用"中国古代科学"这个概念的障碍."科学"这个概念的产生和使用,晚于科学所概括的那种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条件."中国古代科学"这个概念,是近现代中国人对"科学"这一概念的引用,但仍属于"科学"这个概念的使用范畴,只不过是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非西方文化圈)内的使用而已."中国古代科学"概念的产生和使用,具备了充分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