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保护其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美国不仅要求西欧国家将取得援助的“必要条件”写进总报告,而且还必须体现在双方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和《1948年对外援助法》中。不惟如此,在具体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美国又附加了诸多苛刻的条件。这样,美国的霸权和受援国的主权之间就出现了激烈碰撞。然而,由于西欧国家在战后经济重建中有求于美国,为了获得援助,它们不得不以牺牲主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2.
马歇尔计划是在冷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稳定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遏制了苏联,确保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在实行马歇尔计划时首次正式提出"欧洲一体化"的观念,为欧洲的复兴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战略意图的大谋略.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马歇尔计划是一个经济计划.因而,对马歇尔计划的考察必须从经济学和计量学的角度入手,即:不是看美国援欧数额的多少,而是着眼于美国扩大对欧援助后所带来的实际结果以及马歇尔计划设计者最初设计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种新的研究路径既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马歇尔计划史研究学者的一些问题,更有助于打破西方神话,还原历史.  相似文献   

4.
1947年到1991年发生的冷战,持续了44年,其间经历了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共3次高潮,最后以苏联方面失败而告终。分析44年冷战史,大致可看出冷战的六个基本特点.1、冷战促成欧洲分裂为两个对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集团。1947年6月,美国继推行杜鲁门主义、发动对苏冷战后,又推出马歇尔计划。根据马歇尔计划,美国从1948年到1952年4个财政年度内,向西欧各国共提供了计为131.5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军事援助。马歇尔计划项下的美援,不但对稳定和恢复西欧各国奄奄一息的经济起了输血作用,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各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葆拉·马歇尔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的先驱,因对加勒比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细致描绘获得了学界的关注。其作品内容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引发各种理论的广泛解读与研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文化政治的霸权、种族之间的隔离、流散写作以及女性主义批评等各种视角,都能用于对马歇尔的研究。与国外该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相比,国内对马歇尔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有必要通过对迄今国内外的马歇尔研究作细致的综述,阐明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刘林元  聂资鲁 《学术界》2005,2(4):69-82
马歇尔计划是战后西方世界最重要的经济援助计划和20世纪最富创造性安全谋略。但多年来学界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战略层面对马歇尔计划作简要论析,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夏路 《阴山学刊》2003,16(3):76-79
1947年出台的关于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它重建了以相互依存为基础的西方经济秩序,推动了西欧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导致了西欧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从1947年1月马歇尔离华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的美国对华政策,因其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台湾史学界魏良才认为:“马歇尔调停失败返回美国担任国务卿后随即断绝对国府的军援和经援,主要是要报1944年史迪威被迫受召回国与马歇尔本人来华斡旋失败的旧仇新恨,因而马歇尔采取的措施,造成1948年及1949年国军剿共的失败,终而导致整个大陆的赤化。”①本文作者认为:由于马歇尔调停失败,解放战争后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一度陷入了困境。在如何对待蒋介石,是继续支持他还是抛弃他;如何对待呼之欲出的新政…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 ,虽然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但西欧满目疮痍 ,昔日世界舞台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 ,继之而起的是美苏两个强国的对峙。为了求生存、求发展 ,为了“共同对付共产主义”,西欧各国依赖美国的大西洋联盟政策 ,而马歇尔计划是实施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重要步骤 ,它的作用一方面满足了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愿望 ;另一方面促进了西欧的联合 ,以致这股联合的力量后来发展成为出乎美国意料的抗衡于美国的力量 ,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月3日—6日,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香港美国研究会在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1900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我校历史系教师张含英应邀与会,他为会议提交的论文题目是《马歇尔使华期间美国与国共两党的关系》。该文就海峡两岸史学界关注的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马歇尔使华之初,中共真诚地欢迎马歇尔的调停,并决心为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而努力;国民党却由于尚未做好内战准备,需要美国的帮助,被迫接受调停.这种情况使调停一度有较大进展,美国的政策得到中共信任。以后国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要实现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快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必须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发展文化与运用科技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并在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和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对文化建设高潮进行理论诠释。文化建设高潮以文化自觉和重视文化创新、文化整合、文化普及推广为表征。以高度重视文化功能和价值、文化大师和文化精品、鲜明的批判性、较强的文化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为标志。文化建设高潮的生成需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需要开放兼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3.
张馨苑 《学术探索》2012,(9):110-112
作为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期刊的发展状态,决定着我们的文化建设成效和质量。本文将以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原则为背景,从实施国家文化安全阵地建设的度角,着重对省市级文化期刊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政策导向、市场现状和发展条件进入深入分析,并提出当前文化期刊改革与发展的途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是促进阴山文化认同、实现阴山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阴山地域各部门应该积极建设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展开多领域数字化合作和宣传,将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实现生产性保护等,有效促进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实现阴山文化认同,全方位构建阴山文化生态圈,促进阴山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楼项飞 《理论界》2014,(12):80-84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传播因素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党和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视为当前中国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以下机遇:第一,有利于培养国内民众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民族认同感和健康的民族心态,为开展公共外交打下良好的国内民意基础;第二,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开展公共外交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第三,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现代传播体系,为开展公共外交赢得更多的话语权。面对当前的机遇,中国可以从制定明确的中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整合公共外交各主体的优势以及加强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公共外交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16.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三亚作为海南建设的排头兵,特色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三亚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三亚将建设成为"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环境和谐"的"世界滨海旅游文化名城"。但是,三亚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规模、集约化、基层依托上都有待发展。三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经济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结构上进行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北方论丛》2011,(6):119-121
个体是文化的个体,文化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文化与个体的相互统一和协调是文化个体生成的逻辑起点。文化的个体生成,主要指在人与自然关系系统中,作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之统一的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生成,这是一种文化的再现过程,是已有文化在每个个体中的生成。文化的个体生成包括重复性生成和创造性生成。文化自觉是文化的个体生成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文化观与当代多元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 ;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分析、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 ;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是多元的,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文化底蕴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一所大学、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依托。文化底蕴的积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历史上的文化创意为现在积淀了文化底蕴,现在的文化创意为未来积淀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是无止境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化创意是积淀文化底蕴的主要手段。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一所大学的地域优势,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20.
杜献宁 《学术探索》2012,(3):107-109
河北省是个文化资源大省,河北传统文化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认真分析河北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认清河北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着力构建以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