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是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地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2.
一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是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地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3.
刘鹏 《北方论丛》2012,(2):95-99
中世纪英国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结构,为民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成为培育议会制度的历史土壤。13世纪贵族限制王权的斗争是议会产生的直接动力,不仅创立了一套独立的议会制度,而且为地方代表出席议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地方代表的出席是中世纪议会的重要特征,以自身地位的提高为基础,地方代表在14世纪早期成为议会的固定成员,并拥有了批税权、请愿权等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工具,这标志着中世纪议会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建国 《北方论丛》2005,25(6):102-106
中世纪英国的宪政模式是司法型的,国王权力在司法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政治领域却不受限制.而伴随着近代早期英国国王所代表的行政权力强大,司法领域越来越难以约束和规范国王的权力.最终,英国通过将中世纪司法机构的议会改造成近代立法机构的议会,来实施对国王行政权力的政治规范和约束,并完成了代议制型宪政模式建构.司法型宪政模式向代议制型宪政模式的转变,标识了近代英国宪政模式的转型.宪政模式转型完善了英国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也就为近代英国的崛起奠定了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7,(10)
英国走了一条与欧洲大陆不同的封建主义道路,通过建立普通法体系、私有财产制度,保障了贵族们的封建法权和自由,从而为有限王权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社会与文化基础。英国封建主义的独特性塑造了有限王权的制度体系和意识形态。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直接催生了以"王在议会"为特征的议会制度,塑造了以"君民共治"为特征的混合政体。在观念层面,封建主义确立了贵族的反抗权,萌生出政治权威需要人民"同意"的政治意识。这些与有限王权相关的制度、原则和思想成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渊源,不仅反映了英国尊重传统、注重妥协的政治文化,也反映了现代政治对中世纪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世纪英国,叛逆罪是指臣民严重侵害王权和危害王国安全的犯罪行为,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常进行叛逆罪立法.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为了维护统治,推出多项叛逆罪立法,以应对经济、政治和外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这些叛逆罪立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体现出英国从中世纪国家向近代国家过渡的时代特点.借助这些叛逆法,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达到了强化王权、维护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西欧素有法律传统。该传统既体现在日耳曼习惯法中,也体现在基督教观念中。根据日耳曼传统,习惯法源于人们共同的习俗和观念,遵循着古法原则,并非由国王制定然后自上而下推行的法律。根据基督教观念,国王和世俗政府被置于上帝和神法之下,民众对上帝的忠诚胜过对世俗统治者的忠诚。总之,法律第一位,国家第二位。在这种法律政治环境下,西欧逐渐形成了国王要在法律下统治的观念。中世纪学者不断总结阐述这一观念,最终在中世纪形成了法律限制统治权威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孟广林 《中国社会科学》2014,(4):184-206,209,208
受"辉格派"史学的影响,诸多西方学者一直强调中世纪英国盛行限制王权的"法治传统"。然而征诸史实则不难发现,在当时的英国,虽然流行着由日耳曼法、封建法与神法融合而成的"王在法下"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并不能真正地限制独裁的国王。被视为体现这种"法治传统"的议会,虽然有时限制君主的权威,但仍旧是国王的议会,从根本上说是支持王权的。大贵族集团利用议会来争权夺利,不应该被视为宪政意义的"革命"和"实验"。对西方学者的这一"辉格版"诠释,我们应该重新考量,在研究中将"思想中的政治"、"制度中的政治"和实际发生的政治区别开来,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9.
姜德福 《文史哲》2004,(5):47-54
成员流动是贵族阶层维持自身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16—18世纪,英国贵族的成员流动有多种途径。国王的恩宠、有利的婚姻是两个主要的向上流动渠道,但也时常夹杂其他因素,如积聚财富、从政。而家族绝嗣和剥夺爵位则是向下流动的主要渠道。英国贵族成员流动的开放性并没有人们通常以为的那么高,在这一时期,这一流动并不是跨越阶层界限的运动,只是贵族家族的地位变化。英国贵族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社会阶层,并不是"开放的贵族"。  相似文献   

10.
都铎王朝是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王权至尊的形成则是英国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政治表现。王权至尊是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来逐步实现的。国王突破中世纪的二元权力体系,成了英国教俗两界的至高权威。亨利八世一方面大力复兴罗马法,宣扬罗马法中加强君主权力的精神和原则。同时利用王在议会的立法权,向通过议会制定的法律寻求至尊王权的法律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王权与议会共同发展起来,王在议会取得了英国最高立法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马克思曾这样写道:‘一六四八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进行反对君主制、反对封建贵族阶级以及反封统治的教育会的斗争。[注一]的确,和以‘资产阶级与人民建立同盟’为内容的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是和过渡到以资本主义方式来剥削劳动农民的贵族(亦称新贵族,有别于旧式贵族)建立同盟而领导这次革命的。这便是有别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之黜。正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聊盟,英国革命才有以下两种结果:第一,英国资产階级革命以君主立憲制的建立而完成,换言之,革命的结果,封建残余(如国王、上院及其它),大量地被保存下来;‘政治的脏物——地位、清贵位置、大  相似文献   

12.
和平运动的社会一历史背景当现代国家从欧洲的封建背景中产生时,政府(即欧洲国家的内阁)接过了此前只有君主、国王和皇帝才有的某些功能。在议会制民主政治中,内阁向议会、议会中的政党和/或人民负责。在总统制民主政治中,总统继君主之后向议会和/或人民负责。在一党制国家中,党的主席或总书记或多或少地向多少受到限制的国民议会负责。无论过去和现在,某种负责的原则都依然存在。继承封建君主衣钵的基本原则或多或少是一样的。然而,在一个重要的领域,负责是有限的。欧洲的封建君主出身于贵族,产生于军事等级制度。封建君主不是…  相似文献   

13.
王栋 《天府新论》2022,(4):60-78
孟广林教授是我国知名学者,他厘清了中世纪英国王权的概念与理论模式,并以“封建王权”和“宪政王权”书写了中世纪英国政治史。孟广林洞察了王权与议会、法律、贵族以及中下层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申明了王权在中世纪英国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破除了国内学界对辉格史学的迷思。这些进步的取得得益于唯物史观的指导、学术对话以及中西比较。中国学界既要总结学界整体研究之发展,亦应凝练学者个人之探索,才能建设具有主体性的中国学术。  相似文献   

14.
贵族文化是随着贵族阶层的确立而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文化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它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英国被认为是贵族文化色彩最浓郁的国家,莎士比亚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背景中,他与绝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贵族情结,并将贵族文化元素渗透融入到其戏剧创作中.文章对莎氏悲剧与喜剧中的贵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阐述了贵族文化的形成及特质的基础上,对莎士比亚的贵族情结以及受此影响的戏剧创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莎氏喜剧中的贵族人物的塑造以及莎氏悲剧中的政治精英人物的刻画,以全面解读莎剧中的贵族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5.
赵文媛 《理论界》2010,(3):118-119
十八世纪的英国是贵族的世纪。贵族集团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享有优势地位,形成一种精英政治统治。贵族宅邸是贵族经济、社会和文化上优势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体现贵族精英统治者形象的重要工具。十八世纪的贵族宅邸是贵族精英政治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胡琦 《天府新论》2019,(1):70-80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精髓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和影响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演变体现了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了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观念与制度的交融下,法治观念以制度为载体,制度以法治观念为灵魂,并且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这种独特的法治传统推动英国政制向议会主权和混合政体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7.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的文学主题之一。发轫于8世纪末威尔士民间故事的亚瑟王传奇是骑士文学的根基,其走向神化的过程是经由英国、法国以及德国众多诗人与民间传说交织而成的,它融汇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的精神信仰与民俗民风。进入15世纪,骑士制度和亚瑟王传奇受到英法百年战争的摧残和玫瑰战争的打击逐渐萎缩,其落日的余晖投射在16世纪宗教改革的激烈争辩中而被口诛笔伐、黯然消逝,却还魂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诗篇中。骑士文学与亚瑟王传奇为中世纪和近代英国的社会、教育、风俗、文学、艺术和语汇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成为中世纪及至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可堪回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政治学学者汉森运用“双重权威”介入宪政史家争论的议题。“双重权威”是肯定国王和贵族拥有独立的合法政治权威的学说,其视野下的中古英国宪政史呈现“王权剥离国王个人色彩、萌发制度化‘君权’和贵族群体参政规范化”的基本特征。这冲破了法律、权利等视角的单一叙事,有同“现实政治”脱节、边界含混和消弭“复杂性”的风险。其与“政治社会”的对照为“新宪政史”提出了“命题”的要求。“双重权威”在西方学界长期被忽视,却为中国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这提示我们治学视野须开阔、兼收并蓄,注重钩沉与逐新并重。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巴拉丁伯爵领是指伯爵在领地内拥有王权的地方自治单位.它形成于13世纪,并于14世纪形成了三大巴拉丁伯爵领.尽管巴拉丁伯爵领通过封建方式逐渐复归于国王,但直到16世纪才全面丧失其独立性,并迅速走向衰落.英国巴拉丁伯爵领的兴衰是英国国家形态转变过程的体现,也是英国国家结构整合过程的内容,更是我们理解16世纪"生产关系革命"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论英国主权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是国家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权。英国主权国家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英国像西欧其它国家一样存在明显的封建割据倾向,罗马教廷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英国政治。14、15世纪,英国政治趋向统一,教皇势力日益被排挤,伦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以东中部方言为基础,现代英语形成,主权国家的条件日益具备。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和政府改革,英国完全摆脱教皇控制,议会成为主权国家的化身,国家机构进一步完善,英国主权国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