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性气一元论"的人性学说是王夫之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他在批判继承传统"性即理"命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理导欲"、"以义制利"的道德主张,并将它发展成其伦理思想之内容核心。在人性论上,王夫之主张"继善成性"、"日生日成"、"以理导欲"等观点,该理论成为近代中国人性启蒙的理论先声,在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集大成式的美学家 ,他的情景合一论是其情理美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于思辨特色及和谐美感 ,是对中国古典情景关系认识的理论总结。一、情景说的认识基础和情、景 概念内涵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涵盖两个论题和两种类型。两个论题就是从创作发生机制来说是心物交感论 ,从审美表现机制来说是表情方法论。两种类型是指景中情和情中景表现形态 ,并由此而深入到艺术意境论。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心物学说基础上的。如果说他的情理合一论是从心理—伦理关系出发 ,那么其情景合一论则是从心—物(情—境 … 相似文献
4.
5.
6.
王夫之深研医理,精讨岐黄之说。而论医则无不与其哲学认识密切相关,诸如:论仓公与“火齐汤”;论《素问》二火之说;论五行的整体和谐之说,则为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显示了王夫之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独到的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最集中地表现在:历史著作的撰写中必然有哲学思想贯彻其中,历史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机械摹写,而是通过史学家的重新构思,使史书彰显某种道理,传达某种价值观念.价值与知识并重,史料的采撷、记录、评断与价值的彰显结合,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哲学对历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为史家提供评价历史人物、事件所必需的立场、观点、价值取向.哲学是历史的灵魂,决定史著的思想高度、艺术高度,而这两者是"成一家之言"的关键.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史评中最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它的特点是:其一,不言正统;其二,因理事而论得失.王夫之在"通""鉴""论"几方面的发挥,都是在哲学的指引下做出的. 相似文献
8.
9.
10.
"道"是王夫之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其法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以"道"为基础,王夫之展开对人类秩序形而上的反思和批判,并建立起"道"的法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12.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主张,我们会发现,张载比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道德情感出发。两种理论的比较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论韩非“法势术”的哲学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非子哲学思想的精义在于提出了法、势、术相互统合、相互作用、集为一体的法治思想。根据“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剖析法、势、术这个韩非哲学的核心范畴,即从“法的性能结构系统”(纵向结构)、“法的功能运作系统”(横向结构)进行解析,可以清晰地展示韩非哲学三个基本范畴间的内部关系和深层意蕴,从而认识韩非哲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的思想学术成熟于六十岁即康熙十七年(1678)之后,其前、后期思想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重心,由"华夷之辨"到"人禽之辨";学术宗尚,由学宗程朱到学宗横渠;学问规模,由经子之学到兼通四部;著述体例,由外传引义到内传注解。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以"理欲合性"、"理寓欲中"的人性论为前提基础,以"义利并重"、"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为价值取向,以"自谋其生"、"自由恒畴"的"自谋论"为价值目标,以"俭奢有度"、"絜矩之道"的俭奢观为伦理旨归。他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清初经济的繁荣,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冲击了封建专制政体,在当今也能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仅有合乎规范的心灵哲学,而且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它已被建构成了心灵哲学中的一个与西方心灵哲学、印度心灵哲学、比较心灵哲学等相并列的哲学分支。王夫之尽管没有使用心灵哲学之类的概念,但在回答他所关心的广泛哲学问题时,对今日心灵哲学经常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极有个性同时又符合心灵哲学规范的回答,尤其是在心理世界的诸主体及其结构、心理的自然化、性情问题以及天赋心灵等问题上阐发了极有学理价值的思想。在价值性心灵哲学中,对圣心的心理标志、形成机理和实现的心理学途径以及心灵转化等都颇有建树,值得挖掘和和批判性发扬。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倡导正心先于诚意,说“学者明明德之功,以正心为主,而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认为心是恒定的,而意乃与外物交感而生,是偶发不定的。因心之恒定,故可以存养以理,立之为志,用来监督意念的发生和方向。因意念之不定,故不可仅诉诸意念以诚意,而要“以志观意”,使意念有所遵循。其所遵循者就是已正之心或素养之志。对《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王夫之解释说,正心是无事时的存养,而诚意是接物时的省察。虽然无事时心皆合于理,但是接物时意念发动则有可能不合于理。这就需要时刻省察意念之邪正,以防止意念对已正之心的颠覆。这就是“意诚而后心正”。但是,通观王夫之的论述,他始终坚持正心为先,诚意乃正心之巩固。在他看来,没有心中之理则,诚意根本无从谈起。这与他坚持“复礼”先于“克己”一致,因为只有以礼作为标准,克己才能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18.
19.
一、序言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 ,了解东方人怎样看待和应付这个世界的工作非常重要。东方人看待世界的格式与应付方式跟西方的方式既相同又不同 ,即“相同与不同的并存”。当然东方人、西方人在其“人”的范畴上相同。但东、西地方的差异形成不同。其不同性从古代到现代继续连接下来、其未来也是一样。那么东方人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呢 ?其答案也是从多种多样的个体上可以得到。笔者觉得其中《周易》的方法比较清楚地阐明了其答案。因为在东方的古典《周易》里明确地反映古代东方人看待世界的格式与应付方式。从周易时代以后东方空间的人们都…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博大精深,造诣非凡。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代以来儒家重医的优良传统,在医术、医道以及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具有许多真知灼见。其最早显示医药学才能当为24岁在张献忠部蒙难时。他之所以自号薑斋,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他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的《诗经稗疏》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他在防病、治病等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总之,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继续深入挖掘,以使学术界对之具有更加完整和清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