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剧,组织不断进行变革,组织结构也逐渐趋于扁平化,组织公民行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由一系列非正式的个体的与组织之间行为构成。本研究主要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几个方向的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知识型员工时代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日益明显,高组织公民行为成为现代管理探究的热点。员工的个体因素与组织中的一些管理要素是预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高低的有效指标,管理者可从招聘、培训、绩效评价、薪酬管理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提高组织员工的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3.
邓红  李明德 《天府新论》2007,(Z1):124-125
凝聚力作为组织团队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一个内涵较丰富且多维的的概念,而团队成员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团队凝聚力则有较强的正面导向强化的作用。因此,探讨分析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成员满意度及团队凝聚力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27-234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基于个体主动性原则表现出的不被组织正式考核体系直接承认的非工作角色内的一类行为。伴随着离职率增加、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家庭冲突、公民压力、公民疲劳、不道德行为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阴暗面逐渐显现,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个体生理方面的公民疲劳、心理上的公民压力、个体工作绩效和职业生涯结果以及工作、家庭两者的冲突等方面。角色压力冲突、道德心理许可以及资源保存和配置等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和组织的消极结果方面,而忽视了造成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因素。加深和拓展对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的消极前因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这类行为产生阴暗面的原因,并采用合适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组织公民行为造成的阴暗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OCB)系指组织成员自发性表现出超越组织正式角色要求的行为,这些行为并非工作规范所明订,组织成员可自行选择表现与否,但这些行为整体而言有助于组织绩效。面对当前金融环境的快速变化,信用合作社从业人员除了应遵守明文规范的管理措施之外,更应表现超越工作规范,且有益于组织的行为,亦即组织公民行为,才能有助提升服务质量,增进组织绩效。本研究运用文献探索法,阐述组织公民行为之意涵,探讨信用合作社从业人员应表现的组织公民行为,并对于如何塑造组织公民行为的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民文化”对传统“臣民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国社会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民族生存环境的最为重要的术语。受全球化所主导的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推崇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奠基于生存本位基础上的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观念 ,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 ;而作为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应对和民族文化可行性发展路径的策略设计 ,其现实践履 ,则离不开对具有现代“世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主体的培育及其文化创新实践的有效促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群体,这一群体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关键在于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真正投身农村建设从而激发出积极的工作行为.现有相关研究中,大多学者关注制度政策对工作行为绩效的影响,忽视了个体心理认知层面.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此群体本身的心理过程,本研究从认同构建过程角度出发,分析并构建了身份认同与自我效能感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感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助于产生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的方式收集在职人员样本,研究了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机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为正相关关系;自我损耗在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对工作家庭冲突有正向影响;个体的边界控制感调节自我损耗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即当员工的边界控制感增强时,自我损耗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9.
公民文化建设的价值尺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庆钰 《文史哲》2003,(3):122-127
公民文化建设或称公民政治文化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在一些方面虽有重合 ,但无论在本质、内容还是目标上 ,二者都有很大差别。为了避免因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而模糊和忽略公民文化建设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宪法为基本根据 ,提出并论述公民文化建设的一些规范和准则 ,对于公民社会建设 ,无疑具有现实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绩效工作系统逐渐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其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人与环境互动的匹配视角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绩效工作系统如何以及何时影响组织公民行为。通过对国内962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实证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人—岗匹配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心理授权负向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岗匹配的关系,进而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人—岗匹配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基于现有研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丰富了现有理论,同时又能为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魏伟 《齐鲁学刊》2012,(3):70-74
青年马克思早期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认同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公民观,但随着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剖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进行了深刻批判,乃至彻底决裂,最终立足于全人类的解放,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历史超越。深入挖掘马克思公民观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盐产业组织由于所处产业环境的相对稳定或者预期变化较小的特点,决定其对缺乏竞争意识和改革动力方面的刚性。提升盐产业组织柔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技术、既得利益、结构和文化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盐产业组织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建立了盐产业组织文化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出增强盐产业组织柔性的文化演化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精英主义、男子主义等严重问题,而随着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其单一的公民与国家关系模式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多元公民身份的挑战。本文通过吸取和综合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等关于公民身份阐释的合理要素,试图重构一种更为融会贯通、具体明确和行之有效的公民身份模式——自由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物质条件极度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组织文化的成功塑造。毛泽东组织文化集中的表述是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个人服从组织。毛泽东培育了优良的组织文化,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组织氛围,极大地调动了成员的积极性,形成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中国化表达,但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化的学术概念,中国学术界十多年的研究也是大相径庭的,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阐释,形成了对文化软实力的不同理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即重天道、法自然、尚人道的人本主义、反省自求提升自我的内省主义、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克己复礼的礼仪主义。这是中国品格所在,也是世界普存的中国元素,它们不仅能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柔性,而且作为资源要素也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元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社会进行价值整合和规范整合,从而达到塑造中国全新自我的目标。这些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在经过当今中国的全新阐释之后而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7.
合作行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学者们以行为体之间的合作行为的发生和维持作为研究主题,分别从以基因为核心变量下的合作行为、文化影响下的合作行为、博弈互动影响下的合作行为和认知影响下的合作行为等多维理论视角对合作行为做出阐释,这些理论阐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既有相一致的方面,也有相冲突的方面。通过对这些理论阐释的基本内容和关键变量进行系统梳理和逻辑剖析,展现这些理论阐释的各自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理论观点加以综合比较,最终揭示行为体之间的合作行为是如何发生并维持下去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于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的内涵界定已经相对清晰,但不同学者观点仍存在一定分歧。组织有意违约、无力兑现和契约双方对承诺的理解差异是导致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三大主因。对心理契约违背与心理契约破裂的形成过程分析,学者主要将两者合并为同一个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适用性受二者内涵差异的制约。关于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研究主要是单层次同方向的,交互影响作用的多层次研究较少,影响了对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的全面科学认知。现有研究在联系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这也成为未来心理契约破裂与心理契约违背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组织文化理念的传播源自组织的有意建构和极力推动,更源自成员对组织文化基本假设的接受和体认。以成员视角分析组织文化认同,打破“成员应然接纳组织文化理念”的思维框架,是帮助他们从“被动身处文化情境”到“主动分享、实现文化理念”的关键环节。建立个体与组织在认知、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关联,促使成员在充分认可组织身份基础上达成共识,也是深化和拓展“面向成员”的组织文化研究视角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