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和公民参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简单回顾和考察了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和现状 ,指出村民自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接着通过对公民参与的外部制度条件和村民自身主观条件两个方面的分析 ,说明从当前我国的村民自治难以自发地达致现代民主政治的公民参与 ;最后 ,本文认为 ,只有在市场将广大的农村和城市共同整合入全国性社会之后 ,现代民主政治才能在我国生根生长 ,而在国家 -社会的格局中 ,象村民自治这样的社区自治的真正意义与其说是在政治民主 ,不如说是在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社会自由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与基本途径。公民参与的广泛展开在村民自治中是可行的;公民参与的实现途径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索,这不仅仅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和参与方式及领域,还应激发民众的参与意愿,提高其参与能力,并与政府管理形成良性互动,使公民参与实践在基层得以真正实现并走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3.
就本质而言,公民社会就是民主社会,其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与村民自治的目标完全一致。村民自治的基本目标也是要通过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来实现村民的当家作主。公民社会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体现在:公民社会对村民自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村民自治对推进公民社会的构建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民主实践形式,对启蒙农民民主意识、对农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村民自治促进了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民主实践形式,对启蒙农民民主意识、对农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村民自治促进了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在农村的主要实现形式,但由于各种原因,村民自治的优越性在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中还未完全发挥出来,其中,农村政治参与文化的低度发育是影响村民自治在农村引领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从选举制度安排层面、权力分配层面及文化教育层面创造有利于农村政治参与文化发育的空间,对激发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促进民主政治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但是,农民负担过重的现实因素已严重损害了实行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使村民自治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因此,必须把村民自治工作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8.
李树红 《理论界》2006,(7):99-100
围绕着是否可以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举一般选民的资格条件,无论是在学术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论。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作者就村民选举行为与选举权、自治权之间的关系作以分析,并期望通过此分析,能对解决农村基层自治中的一些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推行的村民自治制度要努力避免路径依赖的产生,就要对制约农村民主的权力、利益和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宗族无疑通过特定的权力、利益和文化的结构制约着村民的思维和行动,从而阻碍自治的实施。宗族与村民自治的博弈在村民个体上的表现就是族员与公民身份的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现阶段村民自治中出现的参与困境问题,从正义运思出发,力图通过对社会正义的实施、正义理念的外在和内在诉求、和谐有序的正义目标的梳理和认识,寻求解决村民自治参与困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促进和完善我国村民自治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用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定位农民和国家的关系,确认和保护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使其成为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公民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实施村民自治体制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偏离这一价值取向的情况,出现了各种侵害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行为,"自治"进而相应的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上述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历史上长期的依附关系及宗族意识的内化严重阻碍了农民主体意识的萌发;另一方面,将村民自治工具化、手段化的认识倾向则为各种侵害行为做了理论上的辩解。  相似文献   

12.
司法介入村民自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华 《东南学术》2006,(1):91-98
建立村民自治纠纷的司法裁决和村民自治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是村民自治的本质决定的,同时也是与司法本身的特性相适应.它不仅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而且使争议能在法定渠道内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正确规范、引导农村基层公共行政管理中各个主体的行为,确保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能够有机统一、协调和谐,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用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定位农民和国家的关系,确认和保护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使其成为社会政治意义上的公民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在实施村民自治体制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偏离这一价值取向的情况,出现了各种侵害农民权利主体地位的行为,“自治”进而相应的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上述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历史上长期的依附关系及宗族意识的内化严重阻碍了农民主体意识的萌发;另一方面,将村民自治工具化、手段化的认识倾向则为各种侵害行为做了理论上的辩解。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村民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和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减少任意的干涉和限制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然而,村民自治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的关系问题,村委会主任与村支书之间的权责、关系问题,村民委员会与村民的内部关系问题,村委会乡镇政府任期不协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村民自治原则更好的贯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创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结构被改革家视为创新的复兴实验过程。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三个城市的实证调查,对公民治理成长之基本现状进行解析,接着针对草根社区自治组织成长之影响因素中公民治理意识、公民精神的作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详细解析的基础上尝试探寻社区中公民治理的真实图景及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深层原因,期望可以为我国草根社区自治组织与公民治理的成长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框架。也期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草根社区中不断成长的公民治理与草根民主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尽其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条件下的民主精神与宗族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献忠 《天府新论》2006,1(4):73-7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实现村民自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却始终纠缠着民主精神与宗族伦理的矛盾冲突。要在21世纪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恰当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合理的村民自治权利救济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赋予村民平等的自治权利.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村民自治运作中的事实权利与法定权利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为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行使,有关部门应当着力建构一套以自治救济和司法救济为主,多种救济方法和渠道有机结合的,合法、规范、有效的自治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般应满足公开性要求,而当政治参与面临外部的强制、压迫或其他压力的威胁时,就要求有隐私的庇护。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隐私要求是对于民主政治中的公开性要求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表面上,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隐私要求与公开性要求是相互矛盾的,但二者都指向共同的目的:保障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民主政治中的公民自治。匿名投票是表现出隐私性质的典型投票类型。匿名投票在道德上的正当性在于,它可以有效地维护或实现公民政治上的真正自由,从而确保投票的结果是公民政治上的自由意志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9.
满足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增强政治组织吸引力已成为研究农民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中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课题。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利益关系逐渐分化,利益主体、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这阻碍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的发挥,农村社会利益分配、导向、表达、协调等方面必须相应作出调整。本文基于利益与利益机制的视角,探讨了村民自治组织中农民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李广贤 《理论界》2005,(2):99-100
农民工的形成与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几乎同时进行,两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活动没能和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使得作为农村参政精英的农民工陷入了政治参与的真空状态,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顺利实施。对此,可以从村干部的待遇、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以及留守村民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着手,解决这一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