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儒家榜样教化的展开包括教化的主体、榜样的素质、教化的基础、教化的方式、教化的效果等五个环节或五大元素。儒家榜样教化的理论基础是儒家心性论;儒家榜样教化对君王的言行具有约束意义,对百姓的品质则具有提升意义。儒家榜样教化存在两个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教化形式的绝对化,二是教化主体的精英化,这两个方面都可能影响儒家榜样教化的效果,从而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完善之。  相似文献   

2.
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佘正荣 《中州学刊》2001,(6):148-153
本文认为,儒家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根源是将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由此而产生从心性论和宇宙论的不同角度去建立天人合一的学说,并形成了仁民爱物的环境道德阶梯论。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对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但是必须以科学的理性精神进行批判阐释和转换其传统形式,才能在当代人类生态实践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儒家孝廉思想所蕴含“爱民奉公”的道德观念、“正己知耻”的品行规范、“重孝举廉”的施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把中国古代熠熠生辉的生态文明思想同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的生态理论思想做对比,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与马克思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的"人为天地立心"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儒家的"周而复始"与马克思的"循环经济"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存在着差异,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通过比照,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汲取适用于我国的理论思想,不断地丰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儒家生态思想的特点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生态思想的重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整体自然观,仁民爱物、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生态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在历史上,它对我国先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和对环境、资源等的保护上.今天,儒家生态思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有助于消除当前的生态危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类--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寿灿  傅文 《人文杂志》2005,(2):128-132
德治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确切地说是儒家的治国方针。其特点不外注重道德教化 ,主张爱人惠民。它有助于改良封建政治 ,改善国计民生。作为传统 ,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自然系统的界限,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系统的极度恶化,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系统、生态系统的关系,解决诸者之间的矛盾.关注、关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问题,早在2500年前的儒家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伦理的思想和观念,它的"仁民爱物"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意蕴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要对儒家的生态思想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从自然观、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是必要的.在自然观上,儒家对"天人合一"思想有独特而系统的论述.在道德理念上,儒家把其最核心的道德理念"仁"推及到对所有生命甚至宇宙万物的爱.在行为规范上,儒家既有在砍伐、捕鱼和狩猎等方面的一些限制措施,又有一些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伦理法的价值生态及其现代互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哲学的辩证法而言,概念与理念实为精神的两面。儒家伦理法作为概念,定在于中华法文化中,具有文化生态的合理性,是儒家伦理法的潜在。儒家伦理法作为理念,显现于社会现实中,具有会生态的合理性,是儒家伦理法的自在。儒家伦理法如何从潜在与自在互动中成为自为,自为地成为现代法治精神主体性的需求,是现代法治精神现实建构的历史性难题。只有对儒家伦理法进行生态转换,才能从互动中滋养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李定文  任远 《兰州学刊》2008,(11):21-24
忧患意识是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体现在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中。先秦儒家忧患意识滥觞于西周,成熟于孔孟。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其思维基础是古代的辩证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先秦儒家具有应对忧患的不同方法和思想体系,但都有伦理性、道德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应该积极吸收先秦儒家忧患意识的积极因素,同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乔清举 《社会科学》2012,(7):113-123
"通"是儒家自然哲学"究天人之际"的重要概念,指两个或更多对象之间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精神的相互交换、吸收和影响;西方哲学无之。通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现象之间的通气;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通气;三是人自身的通气;四是人和人之间情感和精神的相通。自然现象之间的通气有"川,气之导也"、"宣气"、"山泽通气"、"天地交"、"山川出云"等说法,表明了自然的有机性、整体性和内在性。人和自然的通是二者间的一种交互性关系。人是自然的一个环节,这是天人合一的物理基础;人又是自然的恻隐慈爱者、欣赏者、赞美者,二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从而能够对于自然有感、有应,道德地对待自然,为天地立心。这种关系超出了物理意义而进入了精神的和审美的领域。这是人与自然相通的本质含义,表明了儒家哲学的生态本性。通的范畴对于当今建立生态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从人的成长与塑造、社会的安顿与治理方面凸显了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并从德教与文教的角度较好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隆礼贵义”等理论,主张从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德性方面进行培育熏陶,通过“因材施教”、“教养结合”、“慎言敏行”、“寓情于理”等方法,以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儒家关于伦理教育的理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伦理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儒家民本思想包含民有、民权、民生等内容,是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初期阶段,同时儒家民本思想也存在着忽视制度建设等缺陷。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当延续历史的逻辑,注重利用本土资源,实现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儒家学派以“仁”为其思想核心,在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提出了“仁民爱物”的宝贵思想。追寻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生态伦理思想的源头,挖掘其精华内容,就应当从深入解读儒家历代文献资料开始。这不仅有利于全球生态伦理观的丰富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而且对于深入把握我国古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社会经济意义,探寻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出路也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中富有极其深厚的动物生态伦理底蕴。儒家贵人贱物的道德阶梯论是由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境界决定的,是由其生态价值观规定的,有其独特的感情心理基础。在当今时代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给予我们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 ,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 ,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 ,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出现了所谓“信任危机”的情况下 ,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诚信思想 ,深入挖掘诚信资源 ,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对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以及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都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种基本美德 ,是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批判地继承儒家“诚”的思想 ,对于做人立世、为政之道、市场经营 ,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辉 《北方论丛》2006,(5):74-77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它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传统的宗教观、天道观紧密相连,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性格的发育有着深厚的影响。在先秦儒家哲学中,“德”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为德以治国,孝以事亲,尽性以修身,凸显出重整体和谐、重现世践履、重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对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反思物质文明带来的各种社会现象,自然而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儒学还有没有其生存价值?本文就儒家仁学思想作了简要阐述,认为儒家仁学思想体现了人类崇尚自然、爱好和平、热爱祖国、提倡人道、提倡团结合作、追求世界共同进步的精神,在诸多方面贴近时代,应该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20.
知荣明耻是古今社会共有的价值追求,学术界有关荣辱观的研究持续不断。特别自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来,荣辱观的研究成了学术界热点。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荣辱观及现代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研究的视野仍较窄,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