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 29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例,在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90例,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100例,不服用塞来昔布,两组在手术后均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肌注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呕吐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第2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天内,A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少于B、C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反应,且超前镇痛仍有适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比较,探讨髂筋膜室阻滞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采用PFNA内固定的患者分为2组,围手术期采用髂筋膜室阻滞镇痛2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镇痛24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肌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可坐起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9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217;t=0.479,P=0.633)。结论髂筋膜阻滞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3±12分钟,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3±24分钟,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短期内无显著差异,但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龙发伤科七味片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3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服用龙发伤科七味片,对照组18例服用三七丹参片,术后次日起服药。每日检测双下肢肢体疼痛、肿胀、压痛情况,发现DVT症状体征时,即行患肢静脉超声检查;如未发现DVT症状体征,则于手术后第10日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DVT发生率(5.56%)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龙发伤科七味片可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接收的86例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基于患者自愿的条件下,有45例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有41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将其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并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势明显,可缩短卧床时间,且并发症少,在临床中使用价值、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及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50例未接受营养干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50例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及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术后7天营养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人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与同期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8.00%,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6.00%,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及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于行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总结更为有效的术后镇痛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75岁择期食管癌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照组仅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评价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分钟和拔管后30分钟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4小时和8小时观察组VAS评分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加入右美托咪定能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并发症发生,而且安全有效,可作为针对老年手术患者的镇痛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人工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并发症、无疼痛及其他不适。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渐进式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人工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于手术切皮前15分钟给予对照组皮下注射2ml 0.9%氯化钠注射液,给予观察组皮下注射2mg盐酸氢吗啡酮,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拔管时、拔管后10分钟及拔管后30分钟MAP与HR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有效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2±2.4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2.5±5.8天,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并发症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对41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15)天出院,无并发症、无疼痛及其他不适。随访6月至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性的护理可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同期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需要同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3%,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FTS)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应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FT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凝血功能、手术应激分数(SSS)、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拆线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APTT、PT比对照组缩短,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静脉血中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手术应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FTS模式可减少应激反应,加快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港口医院接受置换术治疗的高龄(≥8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换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角膜绷带镜对老年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眼科收治的老年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2例,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患者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患者术后不佩戴角膜绷带镜。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评价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术后2小时,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试验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1天、1周,试验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绷带镜对老年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起到促进作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5~82岁,体重52~78kg,根据麻醉方式及术前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的高低分为全身麻醉高评分组(HADS9分GH组),全身麻醉低评分组(HADS≤9分GL组)、腰-硬联合麻醉高评分组(HADS9分CH组)和腰-硬联合麻醉低评分组(HADS≤9分CL组)。记录四组患者围术期出血、输液、尿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小时、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疼痛评分。结果术后2小时和12小时GH组VAS评分明显高于GL组(P0.05);术后6小时、12小时的CH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L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人性化介入手术衣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2月我科心行血管介入手术患者120例,根据围手术期使用的手术衣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穿人性化介入手术衣,对照组穿常规手术衣,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脱衣时间、术后穿衣时间,对比两组手术衣在围手术期穿脱衣时间及医患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前脱衣时间、术后穿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人性化介入手术衣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对常规手术衣的满意度(P0.05)。结论人性化介入手术衣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穿脱方便、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体现了人文关怀,深受患者及医护喜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术前3天以及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体重,术后记录患者肝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天血红蛋白、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体重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所降低,对照组术后7天各项指标降低与术前3天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体重等指标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外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氧明持续泵注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成功后静脉给予甲氧明2~3mg,随后持续泵注甲氧明10~25ml/h(甲氧明20mg稀释到50ml生理盐水),B组不给甲氧明,根据需要给予麻黄素或去甲肾上腺素。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即刻(T_1)、麻醉后15分钟(T_2)、扩髓结束(T_3)、手术结束时(T_4)的血压、心率,评估术前1天,术后第1天、3天、7天的MES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麻醉后、术中T1~T4血压均低于A组(P0.05)。手术后第1~3天的MESS评分B组低于A组,第7天两组MESS评分相似。结论甲氧明持续泵注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够降低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