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宪治国"的概念主要是从宪法的功能角度来考虑的。从法律实施的方法论来讲,宪法是"纲",其他法律法规是"目","纲"举才能"目"张。"依宪治国"的概念不是要否定"依法治国"概念的意义,而是要通过强调"依宪治国"来补强"依法治国"概念在实现法治原则方面可能存在的价值缺陷。坚持"依宪治国"的理念,首先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制度的理性建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制度的理性建构的核心要义在于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同。制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同要从国家理性、交往理性、制度实践、社会资本和制度伦理五个方面共同发力,国家理性是协同的精神统领,交往理性是协同的话语基础,制度实践是协同的现实依托,社会资本是协同的中介资源,制度伦理是协同的伦理诉求。制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协同有助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建设、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五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面临法律与道德难以抉择的困境。如何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如何正确处理"情、理、法"之间的关系,这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燕飞 《领导科学》2020,(8):102-104
法理情式管理具有情融理法、理涵情法、法统情理的基本表征。法理情式管理的价值有三:一是构建中国管理话语体系,实现中国管理智慧和管理话语的融合;二是构建新时代管理思维,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契合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实现事实、规则和法义的融统。法理情式管理路径体现在:领导者以法正人,关键要情法分明;领导者以理服人,中心是合情合理;领导者以情感人,基础是以情释法。法理情思维的养成要有良好的政治和法律素养,有扎实的管理和法律知识,锻炼人文和自我概念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5.
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儒家思想对伦理领导力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伦理领导力的本质是处理关系伦理的能力,其具体表现是修己安人,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维度。领导者要积极发挥伦理领导力的价值,在组织中实施"君子式"管理,坚持"仁者爱人"的伦理价值,设计"克己复礼"的伦理制度,进行"中庸之道"的伦理实践,形成领导、员工、组织、社会之间的伦理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春福 《管理世界》2005,(6):151-152
公共管理责任就是公共管理主体因其所处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而对授权者所承担的责任,是外在的客观责任和内在的主观责任,即制度性责任和伦理性责任的统一。可以把这个称为公共管理责任的二元结构。这恰恰需要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中来把握。近代以来,人类理性中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把客观制度性责任提到空前显赫的位置,以至于主观伦理性责任不断弱化。还主观伦理性责任以应有的地位,已成为对公共管理责任进行全面理性思考的重要任务。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入,推动了公共伦理问题研究的兴起,预示着价值理性将重新登上自己的舞台。(一…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总体部署,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领导干部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实施主体。为此,本刊拟以"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挑战与保障机制专题研究"为题,探讨在当前不良政治生态环境和"熟人社会"传统文化背景下,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9.
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社会批判学家哈贝马斯为了拯救理性和"现代性"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来化解理性的吊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担负着化解现代性危机的重任。但是,在现代学校组织中,科层化的组织结构和片面的科学量化管理已经使得师生交往关系走入困境。本文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阐释,为现代学校组织中的师生交往关系走出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合人性的治国方略,人是有善恶之分的,而且人是善与恶两面性的统一。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理论的根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本研究以政治社会学为专业视角,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视阈,引入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对"四个全面"进行解读,最终得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适应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达鹄机制;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立党之本,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整合机制;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立国之本,是推动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维模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其中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很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道德为基石,以法律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进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凸显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自我强化功能、改革绩效普遍的公众认同的合法性基础与苏联激进式改革的代价警示,走渐进式改革路子不仅是路径依赖的惯性使然,而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综合判断的结论。遵循制度变迁的规律改革创新,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将整体协调与局部推进统一起来,整体布局,统筹兼顾,科学处理党的领导与人大授权、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发挥高层智库作用与扩大公民参与的关系,使之沿着不断增强和优化的轨迹演进,才能避免陷入制度"锁定"状态,从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引导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是中国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性发展潮流为法治代替人治、法理解构伦理奠定了基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  相似文献   

15.
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公共行政伦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重要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所谓"公共行政伦理",指的是在公共行政活动过程中,以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为目标而用来调节公共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客体之间特定公共行政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共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普通行政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政治伦理和公共行政道德这些相近范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该认真辨析,以免误用混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被写入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一方面,实行依法治国符合时代潮流,深得民心,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法治建设遭受挫折,进步稍缓.这些令人欣喜和使人担忧情况的产生都与法治的基本条件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状况、民主政治的发达完善程度、理性文化基础是否巩固息息相关.可喜的是,我国已初步具备了这些条件,使我们的法治建设有了根基.但是,目前这个根基还不够稳固,还远远不能满足法治的要求.因此,依法治国之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光明大道,但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不知有之"反映了对道的尊重,老子将其视为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从现代行政伦理考量,其也是行政伦理建设的更高境界。从"亲而誉之"到"不知有之"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从权力本位回归到权利本位,从管理走向善治,从注重显性政绩到更加注重隐性政绩,从追求道德感性到追求制度理性。  相似文献   

18.
孙兴杰 《决策》2013,(1):76-77
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俄罗斯接连通过整肃官纪的法案,以"铁腕"著称的普京,采取法治手段治理贪腐.与十年前铁腕打击寡头相比,普京更依赖法律与规则来治国.官员财产申报以及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资产,无疑是切断权力与金钱纽带的利剑,普京的政治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贪腐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历经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