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觉醒型卒中(WU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经多模式CT筛查,适于静脉溶栓的WUS患者18例,予以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溶栓组。另回顾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经多模式CT筛查,适于静脉溶栓,但因拒绝溶栓等原因,行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的WUS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患者血中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溶栓组hs-CRP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7天、14天,与对照组相比,hs-CRP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7天、14天,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相比,hs-CRP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rt-PA治疗WUS,hs-CRP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接受超早期(3小时)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rt-PA组)和同期38例不接受溶栓治疗的80岁以上ACI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rt-P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超早期rt-PA方案治疗,常规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7天及14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t-PA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rt-PA组和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和47.3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5.26%,P0.05),两组均无死亡例数发生。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80岁以上的ACI患者,可促进患者的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在静脉溶栓过程中的疗效和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十堰市郧阳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46例为观察组。另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IS患者42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观察和记录两组溶栓病例数、急诊各环节时间、溶栓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46例,溶栓34例,溶栓率73.9%,对照组42例,溶栓22例,溶栓率52.4%,两组比较溶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环节时间(医师到位时间、急诊至影像学时间、影像时间、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患者到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前均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采用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可缩短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溶栓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4.5~6小时应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4.5~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例,探讨静脉溶栓给药前移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把2018年6月前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推送至卒中病房后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把2018年6月后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其送至急诊科后提前给药,直接予以静脉溶栓药物治疗。观察两组NIHSS评分、DTN时间、阻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6小时、24小时和1周后NIHS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阻塞血管再通良好率为43.55%,低于研究组的67.74%;对照组DNT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科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前静脉溶栓给药,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阻塞血管再通,DNT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溶栓治疗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情况,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1,P=0.024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I指数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8.33%vs 6.67%,P0.05)。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8月本科室收治的静脉溶栓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12月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治疗流程后收治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成时间、溶栓DNt检验时间、入院至签署同意书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至抽血检验时间、急诊至CT完成时间、溶栓DNt检验时间、入院至签署同意书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院内延迟,提高溶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按压攒竹穴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与Barthel指数变化。方法将65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肌注氯丙嗪。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周Barthel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治疗后1周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1周评分亦明显升高。治疗后1周时两组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配合按压攒竹穴能有效缓解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用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展开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76.67%的总有效率相比显著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加用丁苯酞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更显著地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9例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给予LMWHN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NIHSS减分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度、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天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 RS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u=71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70.27%vs.92.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309,P0.05)。两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再发梗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出血转化率和再发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措施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及护理情况。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措施。护理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状况,并对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及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假体松动、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0,P=0.0253)。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服用丁苯酞软胶囊,同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ethel指数(BI)进行病情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7.02±4.17分及3.52±2.68分,对照组分别为6.45±3.29分及5.92±4.06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BI评分分别为61.24±25.68分及78.73±21.68分,对照组分别为60.45±32.92分及63.5±30.92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老年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语言障碍程度[汉语失语成套测试量表(ABC)]、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分析干预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差异。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ABC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BI,SAQOL-39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伴语言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其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Hcy、D-二聚体和Fbg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川蛭通络胶囊,以3周为一个疗程;结合NIHS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21天后NIHSS评分变化,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9.3%,而治疗组高达9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同一时间段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4天、21天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y、D-二聚体和Fbg均降低,但治疗组治疗后Hcy是(10.46±2.12)μmol/L,D-二聚体是(359±21)μg/L,纤维蛋白原是(2.98±0.89)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蛭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血清炎性标记物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研究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P选择素(PS)等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9%,高于参照组的77.14%,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略高于参照组的14.29%,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Hs-CRP、IL-6、PS等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显著,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NEIHE)与血肿穿刺引流术(HPD)治疗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的炎性因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小时血肿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血肿穿刺引流术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较少、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总体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05%;并发症发生率为9. 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 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总体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吗氯贝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6周,分别采用HAMD和NIHSS量表表对患者抑郁程度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有明显减少,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吗氯贝胺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经电针治疗后注意力的变化,并分析电针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能力的变化差异。方法 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认知功能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通过数字广度测验(DST)、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量表评测注意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DST、SDM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DST、SDMT及改良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电针组的DST、SDMT评分及总体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更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