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认知训练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MoCA与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开展认知训练后,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2.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肌群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2例恢复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并应用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受损,对照组选择常用的Bobath躯干控制训练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执行悬吊核心肌群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躯干控制Sheikn评分、平衡功能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躯干控制Sheikn评分、平衡功能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较常用的Bobath躯干控制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前往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77例,按其住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对象均接受我科急性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另加早期认知干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推理训练及矫正失用症、失认症),治疗前后接受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问卷(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 CA总分、MMSE总分及MBI总分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同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可明确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hs-CRP,NSE,TNF-a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细胞、降压降糖、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MMSE,Fugl-Meyer评分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hs-CRP,NSE,TNF-a水平分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NSE、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减少了hs-CRP,NSE,TNF-a水平,改善了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了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经电针治疗后注意力的变化,并分析电针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能力的变化差异。方法 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认知功能训练,电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通过数字广度测验(DST)、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量表评测注意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DST、SDM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DST、SDMT及改良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电针组的DST、SDMT评分及总体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更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及对患者脑电图、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治疗组,n=38)和丙戊酸钠组(对照组,n=38)。治疗12个月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T0)及治疗6个月(T1)、12个月(T2)时行脑电图检查(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于T0,T2时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精神智力状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MoCA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两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较T0时逐渐降低,且各时间点治疗组上述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T2时,两组Mo CA与MMSE评分均较T0时升高,且治疗组Mo CA与MMSE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均有良好疗效,但左乙拉西坦在改善患者脑电图和认知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及自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3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研究组(n=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MBI指数,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临床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信仰/精神、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生理等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有统计学差异(χ~2=5.673,P0.05)。结论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针刺百会、神庭穴与康复训练对老年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7例。常规组使用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刺百会、神庭穴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认知量表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了注意力外其他项均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72.34%),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庭穴与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服用盐酸多奈哌齐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卒中智能状态量表 (SUMSE)对脑卒中患者作认知功能检查,筛选出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共58 例,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盐酸多奈哌齐,分别在4周和12周复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该组患者的MMSE和SUMSE检查,4周和12周复测,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共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7.1%和89.8%,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9.3%和79.6%,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个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有着显著的差别,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障碍侧别对卒中后抑郁程度影响的差异,为康复治疗中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精神层面的关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右利手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两组:利手侧障碍组45例,非利手侧障碍组45例。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手部功能、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的常规评估,同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卒中后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根据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利手侧与非利手侧障碍后,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并浅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利手侧障碍的脑卒中患者SDS评分明显高于非利手侧障碍的患者(P=0.000)。结论利手侧障碍比非利手侧障碍患者的卒中后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全麻患者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法均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输注氯化钠,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不同时点HR、MAP及SpO_2水平,S100β水平,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麻醉情况。结果两组T0时刻HR、MAP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与同组T0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与S100β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除观察组术前术后S100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两组其他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0%,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为36.0%,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全麻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保持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改善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量化感觉评估的结果给予脑梗患者手部感觉运动训练,并探讨对脑梗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根据感觉评估结果给予每天15min手部感觉运动训练、15min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30min常规作业治疗,共20次(5次/周,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感觉评估表评估感觉功能、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法)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的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量化感觉评估的手部感觉运动训练可提高脑梗患者的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良好的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建立家庭病房进行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过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处于康复期,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的是常规康复锻炼,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建立家庭病房后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康复锻炼方式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治疗费用。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观察组患者的肢体独立性功能、Barther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治疗费用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家庭建立病房后再进行康复锻炼,这种锻炼方式明显优于常规的锻炼方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更佳,这种锻炼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实施小组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30—60)分钟。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采用患者总体治疗评价表、Fugel—Meyer、Barthel指数、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状况。结果6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平均得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rt-PA静脉溶栓对觉醒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溶栓组)。另回顾性纳入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多模式CT影像学筛查,适合静脉溶栓但因超过时间窗或拒绝溶栓等原因而未行溶栓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2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溶栓组给予rtPA 0.9mg/kg静脉溶栓治疗,给予优质护理,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24小时、7天、14天,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治疗后14天时,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5.6±2.4vs 9.2±4.5分;Barthel指数:68±15 vs 47±5](均P0.05)。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4.4%(17/18),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觉醒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疗效,给予优质护理为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保健康复介入时间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发病治疗后第48小时进行)与晚期组(发病治疗后第7天进行),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保健康复介入时间下随访3个月的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评价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MMSE量表评分、FM量表评分均升高,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MMSE量表评分、FM量表评分均升高,早期组与晚期组相比MMSE量表评分、FM量表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保健康复介入能够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及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选穴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诊疗情况。按照不同的选穴方案,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针刺选穴方案,试验组依据不同的Brunnstrom分期,选取不同的穴组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的恢复均未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合理的选穴方案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能力以便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