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当前,群众信访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发性、群体性的特点。一是从信访形式来看,有书信、走访、电话、网上投诉等多种形式,其中走访所占比重最大;二是从信访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保、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特殊群体待遇等方面,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三是从信访规模来看,集体访占了较大比例,有组织的跨乡镇、跨部门的串联集体上访不断增加,上访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不断发生;四是从信访层次来看,无序、非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群众信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存在的问题(一)信访形势:呈现集访化、极端化、高位化趋势第一,集体访占主体地位。近年来,到党政机关进行集体访的频率高、规模大、人数多,占据了信访活动的主体地位。其中涉军人员、原计划外民师、民工讨要工资和云南青海支边人员等集体上访的居多。第二,信访问题相对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第三,部分信访人员观念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二是愿多不愿少,三是上访不上诉,四是选择敏感时期上访。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信访问题牵扯了领导干部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部分群众宁可依靠上访解决问题实现诉求也不诉诸法律,甚至存在"上访万能"的思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访不信法"现象。群众为何"信访不信法"呢?究其根源在于部分群众不信任法律,认为通过法律途径无法实现自己的合理诉求。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层面,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共存的状况不断涌现,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等现象突出。可从法社会学视角梳理应对思路,并通过制度构建与实施探索出具体的困境应对之道。涉诉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现涉诉  相似文献   

5.
<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存在着各种难题,如漫天要价、坐地起价、闹访缠访、信访不信法、越级上访、对基层工作者不信任、补偿到位却难以息访、信访老户问题难以解决等。这些难题不仅与体制机制密切相关,同时也综合汇集、反映在当事人的社会心理上,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审视、应对社会矛盾,有助于在技术层面做好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提高社会矛盾化解的针对性、有效性,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的良性运行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加之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各种矛盾凸显,各类信访案件也愈加集中和突出,越级访、集体访、进京访及非正常上访大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党委、政府对上有"守土之责",对下有"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7.
张玉堂 《决策探索》2009,(22):69-6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增加,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解决矛盾纠纷的职能虽然有所加强,但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体制机制并不完剑顺畅。纠纷当事人信访不信诉,信上不信下,各类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非理性上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同挤信访“独木桥”,大量的越级上访、  相似文献   

8.
正油区维稳信访问题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牵动全局,研究和实施油区维稳信访工作有效方法,刻不容缓。笔者从事维稳信访工作多年,现就油区有效维稳,略谈几点看法。一、确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从上访人员的心理看,他们存在着3个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错综复杂的信访形势,我们坚持用群众工作办法抓信访、依法规范抓信访、创新体制机制抓信访,有效化解了大量信访问题,连续三年保持信访总量、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非正常访“五下降”,连续四年保持进京赴省非访为零记录,先后荣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和谐办信”先进单位等称号,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写)信访转个(人)访、个(人)访转集(体)访、正常访转非正常访的现象比较普遍,信任危机成为走访动机,已逐渐形成一个"信访怪圈"、"信访难题".焦作市借鉴司法"无罪推定"的原则,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先进行"有理推定",充分相信信访人反映问题的合理性,通过搭建五级寓情于理、寓法于理的信任平台,层层解决群众反映的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跳出了信访怪圈,破解了信访难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目前信访形势的预测分析目前,全国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环境保护、物业管理、劳资纠纷、库区移民等新的信访问题不断出现;信访诉求出现手段多样化、行为激烈化、组织串联化、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非正常上访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重信重访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其中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要求与非法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加之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各种矛盾凸显,各类信访案件也愈加集中和突出,越级访、集体访、进京访及非正常上访大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党委、政府对上有"守土之责",对下有"以民为本"、解决问题之责,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一线信访工作中处于风口浪尖.在一些地方,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稳控信访老户上,一些工作人员也因任务繁重而身心俱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3.
【事件回放】多地信访系统官员向记者确认,自今年3月至今,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省(市、区)"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表。与此同时,有部分地方开始取消了信访考核与排名。  相似文献   

14.
所谓非正常息访,是指为了达到息访目的,花钱买表面的、暂时的稳定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从表面上看,非正常息访达到了息事宁人的目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信访隐患和倾向性问题。当前,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止和克服非正常息访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化解信访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信访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邓水松 《办公室业务》2001,(1):31-32,30
<正> 本文所指异常集体上访,是指5名以上上访人员一起向党政机关反映共同性问题时,不是依法进行,而是采取种种非正常的行为,如缠访、谩骂、围攻接访人员,限制接待人员行动自由,围堵机关大门,围堵交通要道,集体在机关大门口静坐,行凶打砸机关办公设备,严重影响党政机关正常秩序等。 异常集体上访行为,是集体上访基础上的一种更激烈的方式。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这种方式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是难以避免的。各级领导必须引起  相似文献   

16.
谭用发 《领导科学》2002,(13):14-15
依法信访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党和政府知民情、达民意、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群体上访人员中,有几种异常心理不容忽视.因为这些异常心理引发的一些过激行为,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信访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两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加之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而信访活动相对集中活跃,且呈多元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三多一难”,即信访总量增多,每年上升10%左右;群众越级上访增多,尤其是赴州、省、京上访人员增幅较大;集体上访、异常信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从2006年年初开始在全省933个乡镇推行“调访一体化”工作模式,即把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力量整合在一起,实行机构、人员、职能合一,承担起辖区内信访和人民调解的工作职责,综合运用民间调解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等,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乡镇信访工作被动局面。据统计,截止2006年9月,县、乡、村三级调访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70385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1%,到省上访同比下降7.3%,进京上访同比下降13%。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信访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访主体多元化、行为激烈化、诉求趋利化,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呈高发趋势,化解难度加大.面对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大信访工作者必须积极应对和有效化解突出的信访矛盾,按照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要求,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整合信访工作资源,形成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国家信访制度的确立,国家越来越重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无理缠访、非法上访现象普遍存在,加上对非法信访、无理缠访现象的预防和打击惩处力度不够,造成无理缠访、非法信访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到司法的权威和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信访工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文探讨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