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在数字成影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我科自2003年5月~2005年12月经全脑DSA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21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材料21例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瘤6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将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9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109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只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失语,是因微小穿支血管损伤造成的,另有4例患者穿刺点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但是都恢复较好。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保证脑动脉瘤患者得到较好栓塞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内巨大动脉瘤( Giant intracraniai aneurysms,GIA)定义为瘤体最大外径大于25mm的颅内动脉瘤,属于复杂动脉瘤的一种,约占颅内全部动脉瘤的3%~13%,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多见。目前,GIA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明了,但GIA既可以直接发生瘤体破裂、出血,也可因其体积巨大而产生神经系统占位压迫性症状,甚至还可出现缺血性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另一方面,由于GIA体积巨大,位置深藏,常有重要穿支血管从其发出,瘤颈宽及瘤体不规则,形态学呈蛇形或梭形改变,并常伴有血栓、钙化及粥样斑块等继发改变,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手术难度,疗效也远不及普通型动脉瘤,致死、致残率高,GIA已成为神经外科学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近年来,GIA手术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有直接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血管重建术、血管内治疗等[1,2],本文将对这些新进展重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50%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引起,且其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好方法是直接手术或在数字成影下血管内栓塞治疗。为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74例,对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共栓塞126支咯血责任动脉,每例1~4支,其中1支31例,2支35例,3支7例,4支1例。在126支病变血管中,109支(86.5%)为支气管动脉,17支(13.5%)为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74例患者治愈63例,显效患者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止血总有效率为97.3%;复发3例,复发率为4.05%。术后5例出现发热,7例出现胸痛,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1月期间纳入研究的18名患者回顾分析其成功率、并发症和术后1年成活数。结果1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18例(100%)。患者术后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恢复良好。随访15例患者症状缓解或完全治愈。10例患者血管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可行的、有效的,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8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诊断和治疗,分析该病病因,总结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辽宁电力中心医院于199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和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治愈2例,好转5例,未愈1例。出院后随访半年,患者手部功能障碍2例,冠心病发作死亡1例。结论急性上肢动脉栓塞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可做为不具备血管专科治疗条件医院对高龄老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错构瘤内部由血管、平滑肌以及脂肪组织构成,其中血管部分有自发出血或形成动脉瘤的倾向,出血可表现在瘤体内部也可在表面。我院近期超声诊断2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病例,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后均行患肾切除术,随访患者预后可,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与单纯TAC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08例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并进行分组,纳入研究范围标准为肝功能child分级A~B级,最大肿块直径(或2~3个病变直径总和)3.0~10.0cm,其中行TACE+RFA患者为治疗组共98例,对照组TACE患者110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甲胎蛋白(AFP)数值、复发率、生存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肿瘤坏死程度、肿瘤复发比率、AFP数值变化、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细胞癌非手术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68岁的贾先生,一年前出现了头昏、耳鸣等症状,两个月前耳鸣症状突然加重,脑子里如同开火车那样隆隆响,难以入睡,痛苦异常,还伴有口角流涎、饮水咳呛等症状。经医院诊断其为硬脑膜动静脉瘘。征得贾先生的家属同意后,医生对贾先生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即通过动脉血管,将栓塞剂输入动静脉瘘部位,将瘘口封闭。手  相似文献   

11.
四肢的骨折脱位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容易诊断,闭合性损伤尤其是血管损伤不易诊断,容易漏诊,处理棘手,不但危及肢体的存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准确、及时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9~2008年共收治19例周围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4例,年龄5~45岁,平均(26·7±17.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外力撞击2例;伤后就诊时间4~120 h。损伤血管部位:腘动脉15例,股动脉2例,胫腓干1例,肱动脉及尺、桡动脉1例。合并胫骨骨折1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合并胫神经损伤3例,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1例。伴行静脉损伤7例,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例,磁共振血管显像(MRA)5例,CT血管造影(CTA)1例明确诊断,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另5例未作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加上简单的DOPPLER检查来诊断。DOPPLER为便携式检查仪,简单实用。1.2治疗方法术前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法,术中仔细探查游离损伤的血管。10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1例自体肱静脉移植重建,4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应用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中使用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方法得到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中段血流频谱峰值21.34±3.46cm/s,平均血流速度5.28±0.67cm/s与对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0.85±0.15,跛行距离634.88±34.87m,皮肤温度32.68±3.4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腔内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优于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与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舌咽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并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9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2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15例行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联合微血管减压术,部分缓解3例(6.00%),完全缓解47例(94.00%),总有效率为100%。本组50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有14例,其中5例术后疼痛,2例声音沙哑,1例小脑出血,4例听力下降,1例咽部有异物感,1例面瘫;术后随访1年,4例听力下降中仅有1例听力未恢复,术后1年仅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及两种术式联用均可有效治疗舌咽神经痛,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有无明确责任血管压迫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案,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远低于对照组[47.23%(1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负性情绪指标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在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60例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罩或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两组给予同样的麻醉方法,诱导后均泵注3μg/(kg·h)瑞芬太尼、3~5mg/(kg·h)丙泊酚及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或插管后即刻(T1)、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min(T2)、股动脉穿刺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喉罩或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值;记录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的SBP、DBP、MAP及HR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喉罩或插管后即刻(T1)、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min(T2)、拔除喉罩或拔管后5min(T5)的SBP、DBP、MA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低于E组;而两组患者切皮时(T3)、手术完毕时(T4)的SBP、DBP、MAP及HR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及呼吸抑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性,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拔管后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及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方案治疗晚期肝癌对肝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化疗,n=42)、观察组(TACE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 0. 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生命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总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后9天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需经病理才能确诊,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晚期贲门癌采用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329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并随访3年观察5年生存率。结果经治疗后329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42.55%;发生溃疡出血57例,黏膜损伤26例,恶心呕吐104例,白细胞计数降低32例,肝功能损伤29例,肾功能损伤33例。6个月生存率为84.50%,1年生存率为61.40%,3年生存率为42.25%,5年生存率为15.81%。结论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齿状线痔上动脉结扎内悬吊外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保留齿线痔上动脉结扎内悬吊外切剥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外剥内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粪便淤滞、肛门溢液、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尿潴留、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短。结论保留齿线痔上动脉结扎内悬吊外切剥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保护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适宜推广的治疗混合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