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2015年先后颁布指导协商民主实践的"四个意见"。意味着在政治和政策领域内,开始尝试构建中国式话语与实践特色的协商民主体系。中国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主要针对两大民主背景,即中国已经进入公民权利时代和现代民主决策的双重趋势,解决执政的合法性与公众参与的非制度化两大基本问题,主要通过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中的协商资源、西方的协商过程理性和中国协商实践中的组织资源,从协商民主的价值理性、民主实践和民主方法等三个维度,不断丰富中国式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相应的文化理论支撑,协商民主的提出和兴起体现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谋求协商共识的政治理念。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态中的发展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制度回应的空间和可能,但同时也造成了协商民主的文化困境。为此,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哲学基础构建、公共理性选择和共识提炼等方面整合多元文化,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基层协商典型代表的乡镇与街道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乡镇与街道协商民主实践情况,是协商民主研究谱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文章在北京市乡镇与街道协商民主实践的大背景下,聚焦于B街道的协商实践展开讨论。研究发现,B街道协商民主实践的效果是明显的。其实践的启示与经验主要有四个,即确立关键原则、组建责任机构、完善协商制度、夯实保障体系。当然,B街道的协商民主实践也遭遇了一些其他乡镇与街道协商民主实践所遭遇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B街道协商民主,至少需要从五个方面努力,即进一步增强协商代表的代表性、加大力度探索克服协商民主功能性限度"附带问题"的有效方法、引导协商参与者有序协商、逐步实现协商工作本身以及协商工作与其他基层工作的一体化、上级党政机构应给予基层更多的协商自主性和协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协商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协商治理的推动引导者、赋能保障者。但在一些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着党建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密度不够饱和、村级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有待增强、村民自治力量有待提升等困境。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英林实践"具体表现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搭台,构建"3+X"共治生态圈;吸纳社会力量,促进多元共治谋发展;协调各方参与,提升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水平。"英林实践"启示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核心引领,把准基层协商治理发展总方向;要整合多元力量,使基层协商治理助塑乡村振兴共同体;要全程融入协商民主,使基层协商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实现势能转化,使基层协商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正在民主理论上,共识民主是一种相对于多数决民主形式的新型民主,意味着规则的制定和机构的设置旨在使人们广泛地参与政府决策,并就政府推行的政策达成普遍一致。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几乎满足了共识民主的所有要求和特征。中国的共识民主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制度化协商型共识、市场化压力型共识、谈判型共识。制度化协商型共识:基于很多常规性机制、决策文化而达成的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改善目前公共政策乱象,建设科学化民主化政策科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分化导致构建协调各方利益的政策共识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对政策过程中共识构建的关注。政策环境、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形成影响政策共识构建的基础因素,政治指令、利益交换、暂且搁置是政策共识构建的调节因素。此外,可根据政策过程的协商程度和政策结果的共识程度,将我国政策共识模式分为强协商强共识型、强协商弱共识型、弱协商强共识型、弱协商弱共识型四种类型,这四种政策共识模式类型各有其特点及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协商民主是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协商程序的指导下,借助公共理性、合理的话语论证等实现对共识的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促进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协商民主是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一)协商民主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通过公民参与,经由讨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种科学和民主的决策参与机制,基层协商民主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引入治理实践当中,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基础和重点。自2015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颁布以后,基层协商民主进入全国性推进与应用的"操作阶段"。然而,这两份《意见》给出的是关于协商民主的原则性要求,至于可以落地操作的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本论文从理论角度研究了协商民主发展的背景、形式、试图达到的效果、益处以及与政治协商的区别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按照主  相似文献   

11.
西方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发展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协商民主理论试图在批判多党竞争性选举民主的基础之上恢复政治的公共之维。协商与选举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协商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共识,选举容易忽视对公民私人偏好的公共转换,而一个兼具协商与选举的民主模式在保留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克服不足。此模式在人大代表选举和基层协商治理中有潜在的应用空间,可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学界围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地位、功能、价值、提升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主体层次、参与层面、运行程序、制度体系进行解构性研究和深入探讨的理论成果还偏少,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还不够深入,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同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形态的比较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拓展研究空间,优化研究方法,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系统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社会治理理念上的新认识。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为构建这种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协商民主与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在价值、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运用协商民主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十分可行。可以从树立协商新理念、扩大公民参与、完善协商制度等方面探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罗荣 《领导科学》2023,(1):141-144
协商民主过程因为数字技术的嵌入而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覆盖力,数字协商民主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主体参与、更为丰富的议题讨论、更为平等的协商对话、更为精准的监督监管。其对于现代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基于联结功能创新的民主动员,基于全样本特征的共识凝练,基于权力关系改变的民主活力激发,基于机会均等趋势的公共精神强化,基于大数据功能的权力制约路径创新。虽然协商讨论数字化特征的强化有助于拓展民众的参与空间而提升民主效果,但技术与制度要充分协调而保证内部一致性,以避免部分居心叵测之人借由技术操纵而“打擦边球”或“绑架民意”,造成“伪民主”。须明确:数字协商民主的运行基础在于对组织制度规章的绝对遵从,虚拟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数字协商民主的效果取决于制度基础和制度方向,在加速技术创新之前应先提升政府行政价值;数字协商民主的起点在数字技术,但落脚点始终在协商民主,政府应避免陷入“技术迷信”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中,协商民主被认为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而对代表最新民主形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则用“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做进一步讨论。总体而言,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广泛存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程序中,也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它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特色、中国优势更具可识别性,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沦为一个空洞的标签,使民主持续性地贯穿群众生活始终,赋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的活力与生命。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无疑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理论是"参与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在中国具有现实可行性,并对构建民主的政策评估过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公众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策评估的过程中来是必然趋势,社会各方应自觉在协商民主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推进我国政策评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民主理论最重要的发展成果之一。针对选举民主出现的困境,协商民主论者主张从"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走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本文将基于与选举民主比较的视野,从协商民主的理论起源、兴起背景、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价值目标等方面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邓博  曾娟兰 《经营管理者》2013,(25):295-295
人民政协是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或缺的必要的补充,这一性质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我国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基层政协要想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增进共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作用,这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有利于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使协商民主真正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还需要克服一些障碍。第一,要解决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的定位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其中两个基本形式。现在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发展协商民主就是限制甚至取消投票民主。实际上,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并行的,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而非相互替代、相互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围绕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经验。近期媒体相继报道的福建省政协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专题协商,辽宁省政协就老工业基地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