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孔子真正的政治生涯是从宰中都开始的。鲁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中都,即今天的汶上,宰,一邑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县长。孔子是汶上县的第一任县长,汶上成为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初始地。可以说,汶上是孔子儒家学说的试验区,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因此,孔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3.
正关于唐朝宰相娄师德,有一个著名典故:"唾面自干"。大意是:人家把唾沫吐到他的脸上,他也要"笑而受之",甚至不去动手擦拭,而是待其风干。最早听说这个典故,在心中留下了一个比较窝囊的娄师德形象。研读相关历史资料后方得知,真实的娄师德,不仅绝不窝囊,而且是德才兼备的一代贤臣名将。文武全才,功勋卓著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年方弱冠的娄师德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江都县尉。然而,娄师德并没有马上青云直上,而是直到中年才有了  相似文献   

4.
候琦 《领导科学》2003,(10):50-51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宰相。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君50余年,为齐国的内政外交做出了重大贡献。 晏婴的为政思想和实践的主要特点是:以重民、民本为核心,积极推行薄赋敛、罢徭役的宽政爱民政策;主张为官者要廉洁奉公,而且他自己能身体力行;主张为政要广开言路,他本人就既敢谏又善谏;对建立正确的君臣关系提出了有益的思想并付诸实践;能够礼贤下士,举贤任能,等等。晏婴的这些为政特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公元2004年,农历岁在甲申。入秋之后,一座形制恢宏、殿阁巍然的张居正墓园,在荆州古城东门外太岳路北端原张家台故址,修复竣工。  相似文献   

6.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为隆庆、万历两代帝师,于隆庆元年二月入阁参赞机务,始入围明王朝的政治中枢,至隆庆六年官拜内阁首辅,由此掀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万历新政,使濒临崩溃的大明王朝,在短期内呈现中兴气象。应该说,这场起衰振隳的改革,广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事实上,万历初期的政坛,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人才辈出、功业有成。那么,张居正又是如何发现、简拔各类人才,并使他们在富国强兵的大业上、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建树呢?简言之,即一以贯之的考成法,即张居正按照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强调公铨选、专责成、行久任、严考察,这里面既有选材标准,又有如何使用与考察官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15):57-59
张居正用人,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说得多,办成的事儿却少。  相似文献   

8.
话说张居正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7,(5):110-113
一提张居正,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成功改革。 同时,也会想起这位活着没有挨整,威风一世,死后却遭到清算,一败涂地的命运,以及对他有人赞成,有人摇头,是非不一,褒贬迥异的评断。  相似文献   

9.
风雨张居正     
《决策》2010,(1):102-102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张居正本身是一个令人感情激动的题目。”许多史籍给予张居正的评价,都没有这句话如此煽情而又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张居正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  相似文献   

10.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其以显赫的功名,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其至今被世人视为楷模和典范,后世流传着"为官须看曾国藩"的美谈。曾国藩以"耐烦"为为政第一要义,凡事主张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从梁启超到毛泽东等思想家、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木匠活对测量要求精确,容不得多一分、少一寸。熟练使用规、矩和绳墨等几种常用测量工具,是木匠的看家本领。今天,用好这些"法宝"对党员干部为人处世同样有启迪意义。规画圆,在于心不变、脚不停。心行统一,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然而,一些干部前半生廉洁自  相似文献   

12.
正梅尧臣(公元1002—1060年),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因宣城汉时名宛陵,故世称其为“宛陵先生”或“梅宛陵”。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梅尧臣以从叔梅询“门荫”,补为太庙斋郎,不久迁任桐城县主簿,由此步入仕途,至嘉五年(公元1060年)四月  相似文献   

13.
14.
在中华五千年漫长的文明史上,我觉得明朝的张居正(1525-1582年)是可以跻身于最杰出的改革家之列的。从万历初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他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作为首辅,张居正是成功的。李贽誉他为“宰相之杰”,一点也不过分。作为帝师,张居正也是称职的。  相似文献   

16.
张居正之死     
一代名相张居正,缠绵病榻半年以后,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在痛苦和污秽中死去。他一死,也就意味着大明王朝的顶梁柱倒了,这大厦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倾圮塌毁下去。相府门口的卤簿仪仗,还是往日一样的阵势,但那标着“肃静”、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学者认为,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格,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改革。我认为,对张居正无限拔高的做法是不妥的。治国理念辨析《明史·张居正传》以"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概括了张居正施政。也就是说,张居正是在原有的政治框架中,通过强化控制、加强管理达到行政目的的。张居正与同朝的大多数官  相似文献   

18.
19.
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代名相。明隆庆四五年间,张居正在内阁做宰相,但不是首辅,首辅是非常强势的高拱,两人各成一派,因为高拱的强势和高调,张居正的处境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20.
<正>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从23岁进北京,到58岁躺在棺材里离开北京,在京城土地上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从政的理想,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张居正36岁时,他在翰林院的顶头上司徐玠进入内阁当了次辅,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