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另选取14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3869.26±1431.1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9.56±49.12)μg/L](P0.05)。经多普勒检查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升高,D-二聚体检测下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6.5%,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100%,误诊率为0%,漏诊率为24.5%。结论血浆D-二聚体能在早期检测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准确率高,以彩色多普勒为检验标准,很好地提示了下肢静脉血栓检测水平与彩色多普勒检测的一致性,而且价格便宜,适合广大人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常出现多种并发症,作为常见并发症之一,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肺癌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影响。本文从肺栓塞在肺癌患者中的发病率、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机制、肺栓塞与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几方面,论述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Hcy、D-二聚体和Fbg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川蛭通络胶囊,以3周为一个疗程;结合NIHS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21天后NIHSS评分变化,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89.3%,而治疗组高达9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同一时间段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4天、21天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cy、D-二聚体和Fbg均降低,但治疗组治疗后Hcy是(10.46±2.12)μmol/L,D-二聚体是(359±21)μg/L,纤维蛋白原是(2.98±0.89)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蛭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常由感染或(和)非感染因素引起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非感染因素中肺栓塞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早期常被误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延长住院时间。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充分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选择规范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PE)是一种临床中比较常见、潜在威胁生命的血管疾病,漏诊、误诊率较高。近年研究发现,肺栓塞的发生与炎症有着密切关系,炎症因子伴随PE发生、发展的整个疾病过程,对PE的危险分层、疗效评估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常见的炎性标志物在PE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痴呆患者合并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20年10月住院痴呆患者206例,根据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110例和低钾血症组9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治疗1月和2月后用MMSE量表评分评估病情,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低钾血症组在高血压、糖尿病、脑外伤、性别、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镁等方面与正常血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女性、脑外伤、D二聚体、CRP是痴呆患者合并低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子,血镁是痴呆患者合并低钾血症的独立保护因子,正常血钾组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均优于低钾血症组。结论痴呆患者易发生低钾血症,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痴呆患者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定期复查评估,给予合适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及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DVT发生率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差异,P0.05,在治疗14天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差异,P0.05,但是在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6%,P=0.047。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8.
虽然医学技术越来越成熟,但肺栓塞仍然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并且该病误诊率高,因此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对脑卒中后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可进行针对性预防,并确定高危人群。而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可降低脑卒中后肺栓塞的发生率。肺栓塞发生后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滴治疗;B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10天内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分析、心绞痛次数、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较丹红注射液对症状的缓解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缺血性恢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均降低了血浆纤维素蛋白原含量,且A组降低效果强(P0.05),而两组降低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较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对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4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共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2例)和对照组(n=4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结果研究组痊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49%,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D,hs-CRP和Hcy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具有多向调节、多靶点等神经保护和抗血栓作用,奥扎格雷可阻止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者联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的诊治资料,提高对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技术,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总结我科2年来收治的8例高龄老年肺栓塞病例的诊治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在正确诊断后得到尽可能早的抗凝治疗,预后好。结论高龄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叠加多种基础疾病,易误诊,且死亡率高,所以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早诊断,尽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老年复发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7例老年复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2~7周期。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表(KPS)对患者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和脑水肿体积变化。依据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使用贝伐珠单抗2周期后,患者的MMSE评分与QOL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D-二聚体升高,脑水肿体积显著减小,KPS分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5月。随访3~25月,共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11.1%),血压升高2例(7.4%),肝功能异常2例(7.4%),贫血2例(7.4%),静脉血栓形成1例(3.7%)。结论使用贝伐珠单抗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老年复发胶质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轻脑水肿,较少不良反应,联合使用的长期效应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栓塞误诊原因,以提高其确诊率.方法:选择我院住院102例肺栓塞患者中首诊误诊的75例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75例肺栓塞患者分别被依次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30.7%)、心功能不全(26.7%)、肺部感染(17.3%)等疾病,误诊率达73.5%;(2)胸部螺旋CT检出率90.3%.结论:肺栓塞的症状多,且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螺旋CT是目前推荐的一种早期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连续检测。方法连续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救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5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结论健康的同龄老人63例。两组对象入组后不同时间段(0h、24h、48h和72h)分别接受了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血清CRP和D-D不同时间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脑梗死组48h时血清CRP和D-D检测值最高,72h时开始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清CRP和D-D连续检测值可作为老年脑梗死不同病程阶段的标识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肺栓塞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急重症之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是临床常见病,加之诊断设施要求条件高,往往易误诊、漏诊。近年来,肺栓塞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是一潜在致死性疾病,需要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及时诊断,及早治疗。现就近1年以来我院收治并随访的3例肺栓塞患者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性,28岁,因刺激性干咳半月余入院。患者自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未在意,症状持续无缓  相似文献   

16.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其中低氧相关性和慢性血栓栓塞是重要的两个原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故早期往往被漏诊,严重影响疾病的及时治疗和预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参与临床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对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很受关注,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也毫无例外的与Hcy有密切相关性。深入认识肺动脉高压与Hcy相关性研究,有助于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预防,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餐后低血压(PPH)即与进餐相关的血压下降,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其发生隐匿,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容易被忽视,是导致老年人晕厥及其他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治疗效果及预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证据支持。本文对餐后低血压的流行病学、危害、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如下。1.餐后低血压的定义及流行病学餐后低血压的定义有3种:(1)相比于进餐前血压,进餐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例采用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在手术配合及护理下成功植入滤器后,症状明显好转,无病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中,合理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尤为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早的治疗、及时的观察诊断,强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65~90岁的老年患者肺栓塞的风险变为原来的3倍,且10%的患者会在1年内复发。肝素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已达成共识。研究者表明,通过肝素监测可以发现肝素在抗凝治疗中的最适合的抗凝范围,从而更快达到抗凝治疗的目标,使患者更多时间处于治疗范围内,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本文就肝素监测在老年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是目前脓毒症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炎症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常见炎症指标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