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延林 《领导文萃》2014,(22):68-70
正×年×月×日,陈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唐经理,晚上唐经理为老同学接风洗尘,并邀请了李科长、曾主任、王秘书、张局长、李局长五人于晚上6:30在×市×酒店×包厢吃饭。品味这场官场饭局,不难看出官员的到场顺序反映出官员权力的大小;称呼后面玩的是面子游戏;酒是官场饭局的精华所在;吃腻了山珍海味反而觉得土豆好吃则是对官员的一种绝妙讽刺。到场顺序:权力大小的反映官员迟到:看似无意实则是摆官谱。官员迟到,司空见惯、习  相似文献   

2.
宗禾 《领导文萃》2012,(11):119-124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贺岁大片《鸿门宴》全国公映之后,更引起读者对古代饭局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  相似文献   

3.
像北京那种一个饭局人越吃越多的事情,在上海基本是没有的。又不是去充军,在上海吃饭不可以临时抓人。我1954年生在上海,前半生很少遭遇饭局。当时的平民百姓,极少有机会去饭店吃饭。民以食为天。在贫困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易鸣 《领导文萃》2010,(13):143-144
<正>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饭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饭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官场屡次上演了"蛇吞象"的事情,看似级别不高的"小官",却涉及重大贪腐案件。频频出现的"小官大贪"现象警示我们:只要有实权,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级别不高的"小官",也会成为"大贪"。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最著名的文史名著《史记》,写了三千年历史,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时而阴霾四起,时而风云突变,乃至雷鸣电闪,惊心动魄,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司马迁笔下的"饭局",若加梳理,可以写成一部"饭局大全",现实中的各种"饭局",《史记》中般般皆有。本文略举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7.
陈村 《决策探索》2010,(5):37-39
像北京那种一个饭局人越吃越多的事情,在上海基本是没有的。又不是去充军,在上海吃饭不可以临时抓人。  相似文献   

8.
<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场的诟病素来不少。或认为官场险恶,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认为官场阴暗,黑幕重重、潜规则多。按照这样的逻辑,进入官场,无异于进入大染缸,难免被染黑,如果洁身自好,则将遭到"逆淘汰",早早出局,或被边缘化,成为闲人。这种千年积淀的认知,导致不少人对官场形成了某  相似文献   

9.
正一官场就是这样,热热闹闹的一个饭局,却总是让人感觉像是鸿门宴,屏风后面暗藏着某种心机。最后一杯酒喝完,市委书记夏天首先站了起来,大家也纷纷起身。在纷乱中,他的手突然从人缝里伸过来,在周宇航的胳膊上一抓。周宇航一惊,马上反应过来,高声说:“你们先走,我去趟厕所。”随即进了洗手间,反手关上了门。  相似文献   

10.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11.
"酒文化"是中国官场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各种治理与规约下,官场"酒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官场"酒文化"是人情逻辑和制度运行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并不是对正式制度的破坏,而是嵌在正式制度之中的补充性因素。官场"酒文化"具有构建信任的功能,官员喝酒能够弥补科层制政府的信息不足,满足上下级之间的非制度化诉求。官场"酒文化"还具有提供激励的功能,是对组织激励不足的补偿,也能够缓解临时性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的工作压力。但官场"酒文化"也存在着弊端,不良的官场酒风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官场"酒文化"的治理与规范,提升制度化治理水平,提供激励与利益补偿,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2.
饭局     
沈亮  朱秋坤 《领导文萃》2006,(6):168-172
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10,(1):12-14
<正>作家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将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于卓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与王跃文并称为"南王北于"。在新作《首长秘书》中,他首度以人性化视野关注官场,对官场生态的认识由平面  相似文献   

14.
正曾国藩在经历了官场的无数诽谤攻击和排挤后顿悟"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的人生大智,和曾国藩一样,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逆境中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遇到棘手的事情,必须从管控自身情绪下功夫,做到遇事冷静、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当今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推  相似文献   

15.
重庆大饭局     
<正>关于历史上的饭局,中国人会首先想到鸿门宴。它实在太有名——公元前206年,运气很好的刘邦先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运气不太好的项羽遭遇秦军主力,缠斗太久,晚来一步。按照"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刘邦是赢家。项羽不服,他的谋士范增便琢磨了一个办法,在项羽的驻地鸿门组了个饭局,主宾当然是刘邦,主菜嘛,不好意思,是项庄舞剑。这个饭局刘邦硬着头皮去了,但他的主要表现不是饭量而是口才,一番情真意切的  相似文献   

16.
<正>"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是流行于当今职场的一句口头禅,多出自于那些重权在握、公务缠身的领导干部之口。认真咀嚼,仔细品味,其中不乏对官场风险的沉思,也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7.
饭局     
刘文起 《决策探索》2009,(21):91-91
饭局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宴会或宴请活动,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有人说,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是饭局文化,这就是一门学问了。最早用饭局这个词的,据说是宋朝。宋人黄震的《黄氏日抄》中,就收有《六月三十日在城粥饭局结局榜》。宋朝皇帝重文轻武,对内对外都喜欢在饭局上解决问题,最早也是最出名的饭局是"杯酒释兵权"了,后来饭局渐渐盛行,清朝为甚,清末吾庐孺的《京华慷慨竹枝词》曰:"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相似文献   

18.
河之洲     
计较"计较"这个词说的就是小事。所谓小事是指对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长远目标、一个人的健康和命运无关宏旨的事情。生活中这类事包括谁先怎样、后怎样,谁主动、谁被动,说什么、怎么说。官场上表现为座次,文坛上表现为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官场逆淘汰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官场逆淘汰的危害是不容轻视的,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举一小人则群丑齐趋,此乃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问题。官场逆淘汰"逆"在何处,从不同的维度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质、小人淘汰君子等不一而足,然而透过层层面纱,官场逆淘汰实质上"逆"在依附性人格淘汰了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20.
在官场,要不要保持自我?要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我?官场和自我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吗?官场,是一条越走越失去自我的路吗? 陶渊明在官场进进出出,有12年之久。29岁谋得一个小官职,叫江州祭酒,发现无用武之地,很快就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