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7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三组,每组25例,给予研究组1瑞舒伐他汀钙10mg/天,给予研究组2瑞舒伐他汀钙15mg/天,给予研究组3瑞舒伐他汀钙20mg/天,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1是68%,研究组2是80%,研究组3是96%,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LDL-C,TG以及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3的LDL-C,TG以及HDL-C水平显著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也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过4周饮食控制期后符合LDL-C>3.64mmol/L(140mg/dl)和/或TC>5.72mmol/L(220mg/dl)、TG≤4.52mmol/L(400mg/dl)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接受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对照组(32例)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共治疗8周。结果 8周后治疗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1%vs65.6%P<0.01),与对照组相比,10mg瑞舒伐他汀组更多患者TC和LDL-C达到2003年目标值,分别为(62.5%vs46.9%P<0.01)(65.6%vs50.5%P<0.01)。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LDL-C水平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下降(40.3%vs32.7%P<0.05),TC组也明显下降(33.1%vs25.7%P<0.05)。两组降低TG的幅度近似,没有显著差异。瑞舒伐他汀组HDL-C水平较基线轻微升高,而阿托伐他汀无升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对两种药物均能很好耐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10mg/d较阿托伐他汀10mg/d更有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尽快达到目标值,且可以产生更大程度的LDL-C下降,二者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异常的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高危心血管病的血脂异常患者均接受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8周后将LDL-C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10mg/d组(A组)19例;瑞舒伐他汀5mg/d组(B组)18例,继续治疗8周。观察4周、8周和16周后各组调脂、LDL-C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 4周后,LDL-C下降27.72,达标率52.94;8周后,LDL-C下降37.52,达标率72.55,HDL-C上升2.89。与A组相比,B组LDL-C有明显上升(2.13±0.35vs2.93±0.36mmol/L,P<0.05),LDL-C达标率明显下降(89.47vs38.89,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中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瑞舒伐他汀10mg/d可明显快速降低LDL-C和TC,升高HDL-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瑞舒伐他汀5mg/d则不能使高危血脂异常患者LDL-C持续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9(Caspase-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普通饲料)、模型组8只(普通饲料+2%胆固醇)、治疗组8只[普通饲料+2%胆固醇+瑞舒伐他汀0.1mg/(kg·d)],12周后处死。结果模型组、治疗组血清TC、TG、L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治疗组光镜下见斑块明显减小,血管内膜斑块细胞数减少、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Caspase-9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调整脂质代谢,并可通过增强Caspase-9蛋白表达,诱导动脉粥样斑块内细胞的凋亡;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发展、稳定斑块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血脂TC,TG,HDL-C,LDL-C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TC,TG,HDL-C,LDL-C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缓解或消除冠心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两组患者均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hs-CRP,LVEF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 5.0±0.7mmol/L,TG 2.6±0.4mmol/L,LDL-C 3.3±0.4mmol/L,HDL-C 2.4±0.6mmol/L,hs-CRP 5.7±0.6mg/L,LVEF 54.9±2.9%,总有效率96.6%。对照组TC 4.3±0.5mmol/L,TG 1.7±0.8mmol/L,LDL-C 2.7±0.3mmol/L,HDL-C 1.6±0.7mmol/L,hs-CRP 5.0±0.5mg/L,LVEF(59.2±5.5)%,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来说,瑞舒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指标、心脏功能,临床疗效更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服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对患者TC和LDL-C的合格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增加(P 0. 05);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三个指标浓度降低(P 0. 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可知LDL-C、TG、TC三个指标,治疗组降低的值大于对照组(P 0. 05);而对于HDL-C值,治疗组增加的值也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对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合并PH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白介素-6(IL-6)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Gal-3,IL-6,PAPs,PAPm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降低(P0.05),6MWD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COPD合并PAH患者肺动脉压力,运动耐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最大面积,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显著减轻或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清晨和24h动态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内清晨和24h动态血压的平均SBP与DB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TC,TG和LDL-C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治疗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实验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非诺贝特胶囊0.2g,每日1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和12周后监测:(1)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水平;(2)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监测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且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 (1)治疗8周和12周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HDL-C 8周后升高幅度实验组大于对照组,12周后更明显(P0.01);(2)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但无明显差异,12周实验组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具有安全性,且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64排CTA技术与DSA血管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科行CTA冠脉成像患者中,随机选择5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与DSA介入血管造影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共191支血管,CTA发现102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38支,D122支,LCA17支,LMA15支,RCA10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89支,管腔狭窄>75%者47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CAG检查发现114支冠状动脉狭窄,LAD40支,D125支,LCA21支,LMA17支,RCA11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95支,管腔狭窄>75%者51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两者相比在各血管支狭窄及狭窄程度上CAG均较CTA检出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诊断技术,提高了可疑冠心病患者的检出率,此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前7天每日40mg,术后1个月每日20mg。干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术前7天每日20mg,术后1个月每日10mg。比较两组全血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两组血管内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术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同组术前(P0.01),干预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数、红细胞变形数均明显低于同组术前(P0.01),干预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数、红细胞变形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ET-1与vWF明显低于同组术前,且干预组ET-1与vW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NO明显高于同组术前,且干预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围术期患者,改善了患者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mg瑞舒伐他汀与10mg瑞舒伐他汀联合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影响。方法将183例肾阴虚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61例。A组给予1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2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C组给予10mg/d瑞舒伐他汀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治疗后TC,TG,LDL-C,ET-1,hs-CRP,IMT水平均低于同期A组(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HDL-C,NO,FMD均高于同期A组(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mg/d瑞舒伐他汀联合六味地黄丸与2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CH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调脂效果,但是10mg/d瑞舒伐他汀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比较其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各段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斑块性质。结果 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13例(87.6%)检出颈动脉斑块,对照组72例患者中34例(47.2%)检出颈动脉斑块,试验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53处(24.2%),中度狭窄88处(40.2%),重度狭窄72处(32.9%),完全闭塞6处(2.7%),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颈总动脉以软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外段以混合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内段以钙化斑块为主(颈总动脉段χ~2=6.33,P0.05,颈内动脉颅外段χ~2=6.12,P0.05,颈内动脉颅内段χ~2=8.54,P0.05),各类型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和/或非钙化性斑块的溃破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颈动脉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病变,为早期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给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类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1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3.0g静滴(1次/日),疗程10天。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87.5%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鹤童草中药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符合纳入条件的门诊患者65例,口服鹤童草中药胶囊12个月,服药前后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 65例研究对象中,非钙化斑块48处,混合斑块98处,钙化斑块56处;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共202处,其中轻度狭窄82处,占40.59%;中度狭窄73处,占36.14%;重度狭窄47处,占23.27%。65例患者202处冠状动脉狭窄:治愈84处,占41.59%(84/202);有效68处,占33.66%(68/202);无效50处,占24.75%(50/202)。结论鹤童草中药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冠心病能使硬化斑块缩小或消失,狭窄、闭塞的血管再通,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HD的83例女性患者以及90例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男性CHD患者相比,女性CHD患者多为高龄,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较多,吸烟和家族史较少,典型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中、重度病变(P均<0.05).女性CHD患者症状缓解较慢,住院天数较多(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多见于绝经后的中、老年人群,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较多,血管病变严重者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56例老年糖尿病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均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和血流变学及彩超下肢动脉检查。结果①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TC,TG,V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②血流变学改变,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超声显示动脉血管壁回声欠均匀,内中膜增厚,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狭窄。结论脂代谢和血流变异常可能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病变之一,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早准确的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为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