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守运  马钰滢 《江淮论坛》2013,(1):160-163,178
“逸气”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历来表现于文艺批评领域,其哲学渊源来自于道家思想,是一种脱离了儒学框架的生存方式和人格典型,也是一种最高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它拥有多维度审美质素,如自由超脱之气、自然疏野之气、清新空灵之气、高迈壮大之气、变化无端之气等。本文从老庄思想出发,梳理“逸气”范畴的历史表现形态,从而探析“逸气”范畴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阳刚之美"和西方美学中的"崇高"这两个范畴,朱光潜先生在他早年写的《文艺心理学》中就曾指出:"Sublme(按通常译为'崇高')是最上品的刚性美,它在中文中没有恰当的译名,'雄浑'、'劲健'、'伟大'、'崇高'、'庄严'诸词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这是说得很深刻的,就是说,"阳刚之美"和"崇高"并不是可以互易的美学范畴,但是两者又具有共同性.如何对这两者加以辨析呢?  相似文献   

3.
自宋以后,词的审美风格主要呈现为"豪放和婉约"两种类型。豪放雄伟壮丽,婉约清秀优美,其间包含中正在内。与之相似,山水画在宋以后也有"南北宗"的划分,北宗阳刚宏伟,南宗阴柔秀丽。"宗派"来自"禅家",虽不恰当,却得默认,而这二者,就其宏观层面的美学韵味来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用豪放美与婉约美这对审美范畴,着重讨论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并将词评作为评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对照面,发掘宋代山水画展现的"豪放美和婉约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黄政 《理论界》2006,2(10):184-185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它本身具有丰富内涵。气有刚柔,曹丕首倡的文气论,本应清浊并重,到后来却发生了扬清抑浊的偏颇,后人论及文气也往往重刚强而弃柔弱。“文气”的这一偏向,对后世文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了雄浑与慷慨诗风的产生,使“为文尚气”所尚的更多是一种阳刚、劲健之气。  相似文献   

5.
论优美     
拉丁文中有一个概括力很强的词叫GRATIA,意即愉快、直爽,译成中文就是“优美”。优美包涵优雅和秀美,指动作、姿态的轻盈、美妙,外形的飘逸、清秀,色泽的绔丽、柔媚,气氛的淡雅、幽静,体势的典雅、精巧……等等。优美源于希腊女神哈丽特所象征的意义。哈丽特作为希腊三个女神的合称,代表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光明与欢乐。作为最早被人类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通常意义上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优美与崇高构成的对应的美学范畴最为引人瞩目。如果说,崇高是一种阳刚之美,优美就是一种阴柔之美;如…  相似文献   

6.
儒家学者把阳刚劲健的精神气质赋予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模式--"君子",从而使之作为审美对象具有阳刚之美.它所包含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对构建现代人文精神、当代人格教育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方崇高、悲喜剧、荒诞等美学范畴,因为是建立在价值一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时代,在价值多元并立的今天,其美学力量已经削弱;而荒诞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中国也难以得到认同。中国的“阴柔和阳刚”作为美学范畴由于受自然性的阴阳两分法这种类型化的限制,难以突出审美在当代的多元化和个体化问题;而“情和理”的统一作为审美符号,有群体性的情理统一与个体性的情理统一之分,自然就转化为“什么样的情理统一”这一当代性提问方式;此外,“意境”理论在揭示科学家、思想家等非艺术性审美活动时,亦已显得牵强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风清骨峻"理论无论在<文心雕龙>体系中,还是在中国文论史、美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风清骨峻"的审美理想不仅涵盖了阳刚之美,也包容着阴柔之美,是阳刚和阴柔有机融会共同形成的美学境界.这种美学理想的文学实现不是在素有"建安风骨"之称的建安时期,而是在盛唐时期才得以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小说并非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学范畴.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进行动态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在由采录编撰到有为而作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创作之意的增强与心灵化,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置因素.其次,在由说之小者至小说中有大道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内在之意日益深厚,这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理性内涵质素.最后,诗性质素即诗性思维、诗性表现技巧、诗性语言的融入是小说意境发生的充分条件.因此,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视阈内的"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视角下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于文艺理论中的运用也非常丰富.从先秦"闲"作为最高人生境界之哲学奠定,到魏晋南北朝作为艺术审美意识之确立,再到唐宋作为艺术审美风格之崇尚,最后到明清作为艺术体式技法之提倡,其发展文脉确证"闲"范畴于中国古代的重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学问或专业都打上西方的烙印,有些新兴学科分支也都脱胎于博物学。西方舶来的博物学有其自己的知识谱系,属于自然史范畴。博物馆虽与博物学存在着历史的关联,逻辑上却并不在同一范畴。我国自古便有"博物"概念,也有完整的博物学体例,借此对译西来之"Natural history"有诸多不妥,造成许多误解,更将我国的博物学传统湮没于西方的学科体系之中。梳理博物学的知识谱系进而展示中国独特的博物学,可以提示:"疑古"自在,"质洋"自觉。  相似文献   

12.
王之望 《江淮论坛》2004,(4):140-142
如果说曾国藩提出的"古文四象"说属于风格审美分类的范畴,那么,他提出的"八字诀"则是对风格美之本质特征的概括."八字诀"中的"雄、直、怪、丽",是阳刚之美的特质"茹、远、洁、适",则是阴柔之美的审美特点."八字诀"从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高度,极大丰富完善了桐城派的风格理论体系,开拓深化了人们的审美视野,虽然还不能说己达到科学的高度,却毕竟是审美认识上的进步,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判断."四象说"与"八字诀"的提出,不仅把桐城派刚柔学说推进到新的学理层面,也是对整个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下叶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从"左翼文学"到建国后"十七年"文学,这一合乎"逻辑"的流变,与其说是艺术发展审美规律的驱动,不如说是外在的社会历史情势使然;与其说是一种即使潜伏隐约但仍有脉络前后承续的流变,不如说是一种文学新质由外部横挤进来对之进行占领改造后,新的文学形态突兀而起而旧有的文学质素被化合至几乎无有的"猝变".  相似文献   

14.
高玉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141-158,207,208
"80后"小说是复杂的文学现象,贡献突出,局限也十分明显。其突出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成熟的"青春文学",扩大了读者群,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质素。"80后"小说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色,对传统的美学范畴有所丰富和发展,在叙事、虚构、想象、语言方面尤具特色。"80后"小说也存在众多问题,在内容上表现为思想深度不够、价值观迷茫、道德感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在形式上表现为作文痕迹过重、"学习"特点明显、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存在普遍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等。"80后"小说家要担当起时代和民族文学的大任,应在创作上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更积极的从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变革的生态思想,把生态学的主题深入到政治范畴,期望变革现行的社会制度,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乃有绿色政治倡导之称。从伦理学角度观之,深层生态学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场,反对作为西方道德和政治基石的"人类中心主义",改良传统政治观的目的极为明显。深层生态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强调"生活质量"、"自我实现",其取向是后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6,(7)
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心理的深层积淀参与到《水浒传》思维机制的构建和运作当中,表现在文本运思、人物塑造、情节构置等的方方面面。儒家文化是《水浒传》中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文化因素,是《水浒传》思维架构不可或缺的材质。《水浒传》"春秋笔法"的寓意和"怨刺上政"的写作目的,男女性人物的塑造、定位和水浒英雄满溢的"入世"激情,对儒家重要伦理范畴"仁"、"义"的深刻诠释和拷问,以及"招安"宏愿得偿的结局中所隐含的"知命"与"正名"的无奈和执著等,均体现出儒家文化深刻活跃在《水浒传》思维机制的整体框架、表层摹划到内部肌理、核心质素的各层级中。  相似文献   

17.
糖蒜     
糖蒜、京葱、麻酱,是北方人吃火锅的必备品。糖蒜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解腻祛腥,助消化。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杀菌能力可以达到青霉素的1/10,对病原菌和寄  相似文献   

18.
“喜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基本范畴,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喜剧”,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喜剧”是指戏剧中的喜剧、带有喜剧性的小说、诗歌、笑话、幽默故事以及曲艺、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作为美学基本范畴之一的“喜剧”。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产生于实践活动的"中"观念在走出了对具体物象的表意之后,经历了由政治性范畴到伦理性范畴,再到本体性范畴的不同理论形态演进.作为政治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正";作为伦理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德";作为本体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庸"."中"的这一理论形态演进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为后世奉行"中庸"之道的思想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代爱国主义的基本时代特征涉濂国家和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有着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和民族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的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