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慎、勤”三个字,在清代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它实际上就是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为官之道,也就是清代官吏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
于成龙在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素有包(拯)孝肃、海(瑞)忠介之清誉.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  相似文献   

3.
1984年,麦当劳奇迹的创造者雷·克罗与世长辞,享年81岁。在麦当劳总部的办公室里,悬挂着罗克的座右铭——《坚持》。其文写道: 在世界上,毅力是无可替代的——才能无法代替它,有才能却失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办公桌玻璃下,放着一篇座右铭: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 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灵活的关节,而是坚  相似文献   

5.
<正>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贿成了一门"必修课"。闲时翻阅古代典籍,发现自古以来官吏就饱受行贿之困扰。那些才情四溢的官场中人,竟在拒贿的同时写下了无数经典篇章,留下了众多关于拒贿的有益故事。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一些古代廉吏的拒贿之法,对于我们弘扬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不失为一剂良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6.
“廉吏”考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近读史籍中的《循吏传》、《良臣传》、《良能传》,颇受教益。这部分廉能的官吏,或清操自守,或刚正不阿,或不溺于利,或高风亮节,他们的业绩对当代对后代都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宰相衙役七品官。"意思是说,在旧社会,往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府里的凡夫走卒,诸如跟班秘书、参谋助手、保镖司卫、门卫保安之类的,不提拔则矣,一提拔就是至少相当于县令或县令以上的官职。为什么?因为贵为宰相,那可真是"一人(皇帝)之下,万人(朝庭百官)之上"的高官,即使后来朝庭设置多位宰相职位,但是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高官,诸如中央常委或国务院副总理一样的级别。因此,相府里的普通人容易升官,而且提拔的职务起点要高。原因有三: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提拔方便。每逢朝庭提拔干部时,相府本身就是操作机关,而且宰相怜惜下属服务多年,对下属多有  相似文献   

8.
俭能兴企     
仅有40余名职工的湖北省黄梅县豆制品厂,十六年持续盈利,近十年人均年创利税过万元。如果要问这小小的豆制品厂盈利的奥秘在哪里?一个字“俭。十六年来,黄梅县豆制品厂生活招待费仅有4000元,每年仅几百元,在一些人眼里还不够一桌饭钱。十多年来,全厂无一人团公到餐馆就餐。客人来了,一律在厂食堂按职代会制定的标准吃饭。几角钱一把的扫帚,需要更换时,必须被确认没有再继续使用的价值,才能以旧换新。滤过的豆渣要经过认真检查,一粒乃至半黄豆都会被拣出来再磨。由此可见,勤俭办厂是黄梅县豆制品厂长期兴盛的法宝。古人云,历览…  相似文献   

9.
<正>60年前父亲黄培炎赠我座右铭,全文是: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我带着他的手书留学英国。在国外时,不少中外友人指着这一立轴,问我:这‘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何解释?父亲的座右铭,教我怎样待人接物。‘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八个字,是指中间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倡俭祟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国兴邦的历史经验,也是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社会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哲 《秘书之友》2006,(6):47-48
“贿随权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只要为官从政者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行贿者便会纷至沓来。尤其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表现更为明显。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诸多案件分析,一些不法之徒腐蚀党员领导干部势头之猖獗、手段之卑劣,已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以俭养富     
如果说日本企业经营有方,节约是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胡质、胡威父子二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清廉见称于世.父子二人仕途通达,身居显位,并有卓识,俱有才干,共为循吏,垂范后世,可谓佳话.清官胡质东汉以降,社会风气败坏,政治黑暗,奢侈腐败之风盛行.及曹操统一北方,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顾炎武《日知录》十三卷俭约条目下记载:魏武帝时,毛玠为东曹掾,典选举,以俭率人.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相似文献   

14.
马黎丽 《决策》2012,(Z1):92-93
晋武帝司马炎曾与胡威谈论起家事,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并问他: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我不如父亲。我父亲清廉,生怕别人知道,而我的清廉,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不如父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假俭是真奢     
正旧时代的贫穷,是人们提倡俭的背景。只是,当生活富裕了,社会由"节约消费"到"鼓励消费、刺激生产"的时候,我们对于俭的定义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呢?俭是不浪费,是使每样东西都发挥最大的功能、被摆在最恰当的位置。俭不是茧,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些不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就,而宁愿鄙陋一生的人,不能算是真俭。因为他不但俭了自己的生活,也俭了自己的生命,俭了自己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俭是一粒种     
<正>社会发展了,有些事便随之忽略了。俭,就是这样一件被忘掉的事。我喜欢拂去厚厚的尘埃,到历史当中去找寻一些闪光的东西。这些故事虽然老掉牙了,甚至俗不可耐,但看着看着,它们就会在我的眼前放出光芒来。其实,这些事看似虽小,却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去牢记。  相似文献   

17.
如果翻阅清朝的官员自述,会经常发现一种说法——某地的官很难做.清朝全国有一千多个州县,知州和知县——所谓的县太爷构成了地方官的重要部分,而哪里的县太爷好做,哪里的县太爷不好做,官场中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晚清同治、光绪时期在广东长期担任知县的浙江人杜凤治,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把他任官14年中的施政经历和仕宦想...  相似文献   

18.
宗承灏 《领导文萃》2012,(24):93-95
乾隆中期以后,官员之间喜欢借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以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官僚机器的运行过程中,这种迎来送往的利益传接成为权力的润滑剂。乾隆皇帝也参与到了这场权与利的博弈当中,送给皇帝的礼品就是贡品。给皇帝办贡是一项劳神劳心的活,各方面都要考虑周全,既要是天下奇珍,又要不流于世俗。王亶望在这方面是高手,所送礼品往往能够博取乾隆的欢心。比如说,他送给皇帝一柄价值4000两白银的玉如意,在玉如意上镶嵌大大小小珍珠为饰。四分重的珠子大约值四五千两白银,重五分者则需六七千两,一颗像龙眼果那样重3钱的珠子,至少要白银2万两。  相似文献   

19.
综观清朝的历史,可以说, 腐败与反腐败问题贯穿始终。无论是政界的有识之士,还是社会的学界精英,都曾对这一问题表现出过凝重的思考。究其原因, 这不仅仅在于腐败问题往往是社会焦点,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但无论如何努力,清朝终究未能摆脱腐败的旋涡,并最终以不可逆转之势让位于后来者。清朝的腐败现象综观清朝的腐败现象,主要有如下表现: 1.政治上吏治腐败、贿赂成风。清朝的官僚政权是等级制结构,其特点之一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属员的权势、利益、考评以及升降等政治命运,无一不掌握在上司手中,这就为上级官员索贿提供了机会。而属员贿赂上  相似文献   

20.
板桥霜 《领导文萃》2014,(18):90-94
正国人讲究"为尊者讳",仅仅凭借简单史料,揣测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这些历史人物当年在甲午战争之时的立场,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但里面也不乏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甲午战争前夕,左右清朝的政治势力,主要为湘军、淮军、清流及满人统治集团这四大政治集团,且内患不亚于外患。表面上看,湘军早已式微,李鸿章所领导之淮军一系,风风火火地搞了多年洋务运动,一时风光无两,但却是枪打出头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