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15例高龄血管性痴呆并四肢挛缩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血管性痴呆并四肢挛缩高龄患者在置管前进行充分地评估,置管过程中采用特殊方法:穿刺侧手臂采用特殊体位摆放,纵切方法扩皮,利用指压法预防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心电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是置管成功的关键,降低了导管的异位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后良好的护理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1例危重症患者鼻肠管置入,经气管误入胸腔引出大量胸水致气胸的临床病例。通过分析盲插置管的风险因素、不典型的症状、鼻肠管材料、置管方法以及临床常用三种传统判断鼻肠管置管到胃方法的局限性,医护经验因素、缺乏对危重症患者疾病的影响及个体差异考虑的风险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判断,未能及时发现鼻肠管误入气管穿过胸膜致患者气胸,最终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可行、安全、高效、实用的置管方法及判断标准。建议只要能可视就不要盲插置管,对于危重症患者置管受限而需采用盲插置管,应重视置管前评估的必要性、运用改良床旁综合判断方法:视、触、听、查递进式叠加护理诊断法,提高置管安全性和成功率,保障临床护理置管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临床护理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10~2012年12月外周血管条件差,无法行传统PICC置管的551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551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3%,其中498例1次置管成功,23例2次置管成功,21例3次置管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B超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穿刺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经多次放疗、化疗后肘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轻插尿管给前列腺增生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插尿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6例择期手术前需插尿管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插尿管前分别取八髎穴、中极、归来、太冲及三阴交穴,用大拇指腹揉按穴位各100下后,用针管滴4ml利多卡因胶浆于尿道口内,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尿管插入尿道10cm,再将6ml利多卡因胶浆通过尿管注入尿道,2min后再继续插入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插入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疼痛反应的发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置管主观感受及满意度等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明显疼痛现象,一次成功率高,无恐惧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按摩加利多卡因胶浆可明显减轻患者插尿管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因静脉弹性差、脆性大、皮下组织疏松易滚动而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置管不易保留.为了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治疗的需要,我科近年来进行了多例PICC穿刺置管术.成功置管术的关键在于肘部血管条件良好,可以直视及触及达到盲穿的要求.但老年患者部分肘部血管弹性差,看不到,摸不到,直接穿刺成功机会率少,我科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对10例直接穿刺困难者进行了经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经验,为临床老年患者输液提供借鉴。方法对经上臂静脉置入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的89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从导管置入长度、留置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51%,导管置入长度为25~30cm,留置时间为13~44天。其中穿刺点渗血2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例,1例因抢救无效于第13天死亡,其余均使用至疗程结束。结论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置入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在老年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输注、长期输液等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三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办法的临床运用成效。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且要开展PICC置管的患者中选取180例当作研究对象,依照进院时间的前后把他们划分成传统的PICC置管组(简称传统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简称塞丁格组)以及血管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简称超声+塞丁格组),各组均为60例,剖析、对比三组患者以下指标: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时期穿刺点个别部位渗血、静脉血栓与静脉炎的发作概率,还有置管用时等。结果超声+塞丁格组的PICC置管办法,其一次成功的概率、穿刺位置局部静脉炎、渗血、静脉血栓的发作率与置管用时都比传统组与塞丁格组优秀(P 0. 05)。结论超声+塞丁格组的PICC置管大幅地提升了穿刺一次成功的概率,降低了个别组织损伤、出血等合并症的发作,对于防范静脉血栓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明显,减少置管用时,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异位的基本原因,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分为参照组(n=31例)以及试验组(n=31例),将采取常规置管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规范化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异位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位发生率为3.2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比参照组患者异位发生率(19.3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4.19%)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采取规范化置管操作,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导管异位现象,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各种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30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及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结果发生PICC相关性并发症38例(12.67%),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影响留置PICC导管并发症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培训提高置管水平、实施PICC健康教育、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也能避免其他各种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胃癌PIC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只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每组60例患者。对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导管阻塞率、患者满意度及依从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年龄、男女比例、癌症分期、导管留置时间、尖端位置、病情及临床表现等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带管芯硅胶胃管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收住于ICU的16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采用自制带管芯硅胶胃管,对照组采用普通一次性硅胶胃管,观察两种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结果自制带管芯硅胶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总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一次性硅胶胃管,置管时间明显低于普通一次性硅胶胃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带管芯硅胶胃管提高了机械通气患者置管成功率,并且操作更省时,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老年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老年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果60例患者置管引流出液体最多达14600ml,最少为6800ml,平均5650±220ml,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无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痛苦,又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易跌倒的评估,发现易跌倒的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老年患者跌倒。方法用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在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347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易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结论进行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针对危险的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保障了老年人的身体免受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4.
总结1例高龄患者行鼻饲管置管术后并发鼻咽部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体会。建议高龄患者尤其是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状况较差患者,在置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置管前3日内行凝血功能检查,并由操作娴熟、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必要时放弃置管,尽量避免或减少出血的发生或及早发现出血的征兆,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达到保障生命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针对溶栓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烧伤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结果 5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烧伤患者溶栓治疗7~10天血栓完全溶解,血管通畅,于滤器置入第10~14天内成功取出;2例60岁以上患者溶栓治疗超过14天,滤器未取。结论对7例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原因进行分析,做到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尽早发现和处理深静脉血栓,对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日常进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对策。方法对55例高龄患者进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饮食护理安全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的重要性,通过防误吸,防误服,防损伤、烫伤,安全置管、管饲防止误吸发生,防堵管,防脱管、自行拔管,防胃肠道不适,对患者、照顾者进行健康指导等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经实施护理对策,降低高龄患者在进食时的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的进食安全、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噎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中识别噎呛高危人群,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噎呛、窒息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老年病科发生噎呛的36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81.5岁,对其噎呛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噎呛伴随的基础疾病主要是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恶性肿瘤等,多有长期卧床史;噎呛主要为食物梗阻;发生噎呛与进食的体位、方式、食物性状有密切的关系;与照顾者的身份、经验、文化及照顾者的经历有关。结论老年人噎呛与疾病、年龄、生活自理能力、食物性状、陪护、鼻饲关系密切,应高度重视评估患者存在的噎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噎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1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的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用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行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过程中出现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58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置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处有无渗血、有无局部感染、栓塞以及有无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处渗血、局部感染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在栓塞方面,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而对照组发生了7例,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是22例,而对照组只有4例未发生并发症,两组病例进行数据对比,数据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用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减少了置管处渗血、局部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肝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脊柱术后脑脊液漏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体位指导、引流液的观察及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引起腹压等护理干预。结果 42例患者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减轻了患者身心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劳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结论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护士从心理护理、体位指导、引流液的观察、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引起腹压等提前进行护理干预,能使患者达到预期康复效果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