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初期,知识分子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实际。他们带着"士阶层"的旧有意识去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又以马克思主义来反观自身的绅士意识,在马克思主义与士阶层之间,书写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历史。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后马克思主义因其反宏大叙事的理论立场,而对唯物史观核心理论之一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不屑一顾。然而,后马克思主义既认为科学无能又承认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承认知识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动力作用,肯定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生产力承担者的角色。这些都表露出它对社会发展动力论隐晦而间接的认可,表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理解,已随西方后现代社会的推进而有着更为多元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文化发展出现"离异"趋向,究其根源在于长时间中我们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原版"去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也有所背离,知识分子多成为"依附型",失去自我。我们只有走综合创新之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正确认识文化转型,并与时俱进,重现中国哲学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生长于怀特海过程哲学,而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马克思主义一出场,便以其"有机的生态整体"与"人类的共同福祉"的鲜明特质实现了对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特质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道家生态思想文化的积极借鉴以及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而形成的与建设性后现代有机思维的现实关照的交相辉映上。  相似文献   

5.
1.在以往的文人画研究中,人们多注意了庄禅的影响,而很少提及儒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国古代人文知识分子("士")之优良传统,这主要体现在儒家精神;中国古代之"士"素有"穷"、"达"、进、退之德行化追求;2.源初意义的水墨"文人画"是士人隐逸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兼善天下"受挫失败而"独善其身"的选择,庄禅是他们的本色。但出世退隐而"君子固穷"之"士"却始终郁勃着入世"兼济"之情怀。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文人题画诗即在表达着"诗以言志"的人格修身与"兼济"梦想,其根深蒂固的儒家情怀天地可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知识分子"的语词发源及语义演变的考察,可知各时代有不尽相同的"知识分子"概念规范。中国"知识分子"概念有其自身的渊源和特征,古代的"士"往往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来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在社会变革中更强调自身的自由独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这一哲学是在克服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缺陷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同时也成为引导人类去建立一种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的行动哲学。"实事求是"既有十分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又能够体现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具有以"实践"为本位的思维特点,中国哲学的起点是实践性的"事",即使讲到"物"也是纳入主体性实践对象的"事物"。从本体论而言,"事"往往呈现更本源的意义;从认识论而言,真理检验的标准也依据"实事"。毛泽东诠释的"实事求是",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化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表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个"相结合",在"实事求是"中得到最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提出士知识分子与儒知识分子的区分,前者是边缘的,后者属主流的.文中提出"君侧情结"来诠解以李白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个人悲剧.  相似文献   

9.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考察,也必须在其演进历程中进行。辩证法历经自然主义的辩证法、以反思及反省的方式用概念把握思维对象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基于辩证法的历史演进所超拔出来实践思维理念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蕴的解读与实践价值的判断,也必须基于实践的视角,因为实践的规定性是人本质的规定性,实践的内在矛盾是自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只有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理解联系、发展及其辩证法的规律性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也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一种方法论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重构”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在这一不同“文化场”的转移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层面的实用理性、实践层面知识分子的治平使命、理想层面的“大同”构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唯物史观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点,从而使中国知识分子对之产生了心理上的认同,进而根据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构”,最终使之成为一种被中国人广泛接受的民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影响知识分子思想结构建构、思维模式定型、政治道路选择和文化心理取向。清末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奠定了基础。所受教育的差异导致知识分子走进不同的群体。一类知识分子接受正规化传统教育与非正规化西学教育,继续走科举致仕道路,依附皇权与官僚体制,遂主张君主立宪;对西学摄取缺乏深度,对传统文化批判缺乏力度。另一类知识分子则接受非正规化传统教育与正规化西学教育,传统经学意识淡漠,科举废后更中断与封建政权问的联系,因此主张反满革命;对西方文化认识深刻,对传统文化批判亦能深入,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教育变革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转型,但变革的不彻底也制约了知识分子完式领导中国杜会全面变革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经明清的思想启蒙,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论发生了嬗变,逐渐将认识的主体性从传统主客模糊的认识中抽离出来,近代知识分子成为思想的主体及认识论变革的主体。经过启蒙后的近代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剧烈思想冲击下,其认识论的转向也在时代的思想大潮中孕育着,尤其进化论思潮传入中国后,近代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传统,并吸纳了进化论的“科学”品质,实现了较之于传统的新转向。但由于对近代中国缺乏现实考量和理性的批判,其认识论终究无法解决近代中国的中心课题。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经过马克思主义武装的近代知识分子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视域,并完成了认识论的革命性超越。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其终结了传统的意识哲学而转变为实践哲学,形成了"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解决思维问题的新世界观.这种新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主张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以人的实践为原则解释世界的本质,以辩证的方法理解人类历史,又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来改变现存世界,其逻辑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的理论宗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且更具有现代存在论的意义和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解读是不彻底的.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的基础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论纯粹的存在论违背马克思哲学原则的实质.建筑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思维方式,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完全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的理论模式,并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创立了实践存在论意义上的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6,(8)
知识分子通常是社会正义与良心的代表以及真正价值与理念的支持者,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士人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中国士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远非近代的知识分子概念所能比拟与涵盖,但就彼此所持有的精神价值与理念看,两者却极为相似,尽管如此,"士"最初并非现代语境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中国的士人仅属于传统社会,随着封建帝制的覆灭,士群体也随之瓦解。因此,需要借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探析中国古代士人与近代知识分子的差异、内在精神品格及其与道统的价值渊源,并进而分析士人精神品格的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17.
余其铨  田启波 《学术研究》2001,23(12):90-9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认识的深化.2."要按辩证法办事"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新思考.3.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唯物史观.4.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唯实性实现了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而且应当说,在我们这样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决定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长期认识不足,并且被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念纠缠了多年。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问题,就成为当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1]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不…  相似文献   

19.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智慧和过程哲学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成分,坚持有机思维框架,注重从整体视角剖析并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民族地区更显突出,人与自然矛盾持续锐化,成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治理的一大难题,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理念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宗旨深度契合,故而试着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坚持生态、整体思维;推进有机教育发展;同时大力建设乡村"共同体",尝试着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寻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是在我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创新实践"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令时代的实践特征.在当今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了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实践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总体创新,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