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2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2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的112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1.07%,对照组为6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多在4~12周内愈合,而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多超过8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28.6%,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对照组为43.42%,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为82.14%,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护理措施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出现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比较,探讨髂筋膜室阻滞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采用PFNA内固定的患者分为2组,围手术期采用髂筋膜室阻滞镇痛2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镇痛24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肌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可坐起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9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217;t=0.479,P=0.633)。结论髂筋膜阻滞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宫颈癌围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方法以本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宫颈癌围术期应激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应激性溃疡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炎性因子TNF-a,IL-6,CRP,IL-8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炎性因子TNF-a,IL-6,CRP,IL-8较护理前均显著的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宫颈癌围手术期应激性溃疡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炎症水平,稳定病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取的老年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短1.1小时,最长6小时,平均3.4小时。术后血糖10.11±2.79mmol/L,高于空腹血糖8.14±2.02mmol/L(P0.01);手术时间在2小时内者16例,术后血糖10.06±3.24mmol/L,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26例,术后血糖11.46±3.73m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42例患者中仅2例因脂肪液化致伤口愈合不良(4.76%),予以局部消毒换药后延期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妇科患者,调整围手术期血糖相对稳定、控制感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消化外科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124例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比较麻醉前(T_1)、插管后5分钟(T_2)、气腹后15分钟(T_3)、拔管后5分钟(T_4)、术后2小时(T_5)时,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天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T_1,T_2时,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时,联合组患者MAP与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内,两组患者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方案效果较为满意,安全性良好,有利于其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腔镜食管癌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全腔镜食管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总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患者术前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免疫指标在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10天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全腔镜食管癌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减轻对免疫细胞的抑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以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为观察指标,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0.14±40.29ml,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排气时间为3.20±0.89天,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96±2.11天,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用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通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切皮前30分钟以及术后第1天、第2天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每12小时1次,并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罗通定片60mg,3次/日。对照组在与试验组应用帕瑞昔布钠相同时间点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mg,每12小时1次。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围手术期体温、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围手术期血清白介素-6水平。结果在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方面,试验组在术后所有考察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体温、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直腿抬高、下地活动和出院天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通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显著,并具有降低术后炎症应激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行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循证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明显,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宫颈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ASAⅡ~Ⅲ级患者78例,分为3组(每组26例),Ⅰ组:BIS=30~39,Ⅱ组:BIS=40~49,Ⅲ组:BIS=50~59。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测定患者术前及术毕血清S100β蛋白的浓度,计算Da-jvO_2,CjvO_2及CERO_2,统计术后7天内POCD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Da-jvO_2,CjvO_2及CERO_2术前与术毕均无明显差别(P0.05);三组患者S100β蛋白术毕较术前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Ⅰ组含量明显小于Ⅱ组和Ⅲ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7天内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深度对宫颈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影响,深麻醉状态可以减轻患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需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6例,将所有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液用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IPSS,RUV,Qmax,QOL等指标均较术前存在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继发性出血、尿路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产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安全、有效,可更好地减少患者残余尿量,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成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开展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者低于非老年组(P0.05),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者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生化指标检验中,血清ALT与AS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ALP与GGT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红细胞MCV与MCH水平较非老年组高(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但红细胞MCV与MCH等指标异常,患者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在今后的临床检验与诊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以相同方法术前准备,开通静脉通道,术中监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微泵恒速泵入,对照组注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同样方法全麻诱导、麻醉维持、术中肌松间断静注,手术结束后送PACU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血压、心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5分钟、拔管30分钟纪录的血压和心率情况比较,两组间心率在术后5分钟即有显著差异,在拔管30分钟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明显较对照组稳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无呼吸抑制,观察组中10.2%(5/49)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中36.7%(18/49)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好、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术前3天以及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体重,术后记录患者肝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天血红蛋白、清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体重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所降低,对照组术后7天各项指标降低与术前3天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体重等指标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外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运用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老年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并且患者满意度评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优质护理运用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的配合度提高,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全麻患者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行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法均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输注氯化钠,观察组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不同时点HR、MAP及SpO_2水平,S100β水平,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麻醉情况。结果两组T0时刻HR、MAP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与同组T0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与S100β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除观察组术前术后S100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两组其他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0%,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为36.0%,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全麻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保持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改善术后近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切磋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6年在铁岭市中心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本文共入选接受老年骨科手术患者287例,住院期间发生切口感染患者74例(切口感染组,25.78%),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213例(对照组,74.22%)。切口感染组的平均年龄、吸烟例数、糖尿病例数、复合伤例数、急诊手术例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下肢或躯干部位手术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治疗。以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为(53.2±4.7)%,高于对照组的(48.2±5.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D为47.2±3.5mm,低于对照组的50.7±3.6mm,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尖瓣E峰/A峰为1.14±0.57,高于对照组的0.76±0.29,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为5.2±3.6mg/L,低于对照组的8.6±3.4mg/L,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股沟嵌顿疝治疗的1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例)和对照组(n=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囊/阴唇血肿、尿潴留、伤口感染、腹腔脏器损伤、腹股沟神经损伤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可有效提高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68例,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将衰弱前期和无衰弱者纳入非衰弱组,衰弱者纳入衰弱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髋部骨折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68例中,术前衰弱评估:衰弱47例(27.98%)、衰弱前期42例(25.00%)、无衰弱79例(47.02%);非衰弱组与衰弱组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应重视高龄、具有基础疾病、没有锻炼习惯及活动能力差的高危患者,必要时采取术前优化措施,关注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决策,以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