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市部分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昆明市2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3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和患慢性病情况,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调查其生活质量。结果不同慢性病、居住方式对2个社区301例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血压老年人患病率为28.35%,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4.10%,严重影响老年人衣、食、住、行。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慢性病的发展,改善社区居住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两个社区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三种慢性病的情况及患这三种慢性病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作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影响问卷调查工具。结果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有影响。结论对社区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慢性病老年人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筛选出721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6.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我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老年慢性病人群孤独感的发生率为26.3%。自评健康一般及以下、日常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患病数量≥3种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孤独感的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上、与家人同住、有配偶、生活富裕、信任周围人、平时有人聊天、进行健身锻炼、社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孤独感的保护因素(P<0.05)。应强化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家庭支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和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引导老人转变生活态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护士-社区-老年人联动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综合干预中的效果,为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干预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考。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前提下,最终采用信效度较好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1])对符合要求的110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前后调查,应用配对t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干预后的SF-36各维度情况分析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进一步影响其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北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苏北四市农村地区1 889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苏北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平均得分为(71.3±16.7)分,老年人对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焦虑或抑郁的评价较高,满意率分别为75.2%、83.2%和78.2%;而对疼痛或不舒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满意率分别为56.2%和72.9%。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情况、居住方式等均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结论:苏北农村地区低收入、独居的空巢老年人需要更多关怀,政府应加强农村老年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于苏州市相城区64424位老年人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重点考查了失能程度与支付能力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是否有养老金、居住方式、健在子女数量、月收入状况、同家人关系、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养老机构认知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都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  相似文献   

7.
以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为切入点,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仍以家庭居住为主;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对生活总体感觉是比较满意的;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儿女数量的多少、个人爱好的满足程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有没有孩子、孤独及害怕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8年五期纵贯数据,研究中国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变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老年人供给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提供实证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利用面板Log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养老服务需求变迁方面,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一直最强烈,生活照料服务需求上升趋势最明显;在需求的影响因素方面,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状况、子女性别结构、居住状况、是否经常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情绪等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完善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不同特征和背景的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武侯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对影响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城市老年人而言,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受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养老意愿、子女数目等因素影响,但现阶段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形成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2012年横截面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个体医疗资源及可及性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拥有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健康自评较好,参加商业医疗保险、需要儿女照料的老年人健康自评较差;需要所在社区提供医疗服务、生病时由儿女照料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较差;能够及时获取医疗资源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医疗资源可及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南京市中老年人慢性病相关状况、健康养生方式、健康教育投入费用支出等情况,分析目前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需求,探讨有效可行的健康教育推广方式。问卷调查及分析。中老年人基本生活方式较健康,健康投入愿望强烈,但健康养生途径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指导。不同医保形式的人群健康教育需求差异很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防止慢性病健康费用开支,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危害,目前中老年人获得健康养生途径单一,这显现出以专业医学工作者为指导和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的稀缺,而中老年居民普遍关注自身健康,且有增加自身健康投入的愿望,但缺乏科学合理的投入渠道与正确引导,国家相关部门应为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财力、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可根据不同人群的性别、收入、居住状况、职业背景等差异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梯度定价方式设计的健康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慢性病对住院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在2017年9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8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问卷调查,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86例样本中,男性70例,女性16例。无慢性病15例(17.4%),患1种慢性病30例(34.9%),患2种慢性病32例(37.2%),患3种慢性病9例(10.5%)。高血压患病率最高26.7%,不同慢性病数量患者的ADL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ADL量表和Barthel(BI)指数量表调查发现住院老年人患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慢性病的护理工作要更具针对性和科学化,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拆迁小区老年人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课题组编制的《拆迁小区老年人照护现状与需求》问卷,在成都市某社区采用偶遇抽样法对该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养老照护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运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数据和建库,使用SPSS 17.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拆迁小区73.2%的老年人表示对现在的养老模式满意,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影响因素对拆迁小区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有不同的影响,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尽量满足拆迁小区老年人的合理需求,完善拆迁小区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因城市扩张及发展而引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4个省份578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村居民养老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居住方式、子女经济支持、未来照料忧虑及经济供养来源等变量对农村居民养老居住意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自我保障能力的提高是农村居民选择分居式养老意愿的重要原因,而对未来生活照料需求的担忧则是其主要的抑制因素。因此,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老年人的保障力度,发挥农村社区的养老功能,大力发展农村的服务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贵州644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笔者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构建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当前农村独居户和隔代户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使用OLS模型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以及代际支持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以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为参照组,与子女居住(B=-1.963,P<0.01)和与非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抑郁水平均较低(B=-1.691,P<0.05),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能获得更多的代际支持,得到家务支持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较高(P<0.05),与子女见面频率高的老年人抑郁水平较低(P<0.05)。结果表明,居住方式对抑郁水平有显著性影响,代际支持在居住方式和抑郁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仍然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农村地区三代共居家庭的比例高于三代扩展家庭。为解释这种分户不分居的现象,在天津农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子代对代际支持的需求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而老年人的自身需求则对居住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三代分户不分居有可能成为农村地区代际合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开彦 《社区》2002,(20)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因此与其他人群相比,对住宅的依赖程度相对更高。住宅的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适应不同年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居住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由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十多个大专院校提出建立的“老年居住社区”概念,倡导通过设施硬件建设,将“被动养老”转化为“主动养老”,提高老年人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生活方式。北京“太阳城小区”,大连的“夕阳红”工程以及北京老年协会在温榆河畔小汤山拟建的老年家园项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老年生活社区的模式。建立老年社区可分三个阶段建设长寿型普通…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城市退休健康老年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退休健康老年人的时间银行参与意愿比较高,但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地区、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老年人的人口社会特征、资本因素、组织因素、时间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城市退休健康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推动城市时间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如扩大宣传,完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养老年人照料技能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对老年人的照顾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居住安排(老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来进行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独居的生活方式.家庭居住方式发生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老年人从家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本研究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了解到不同居住安排下老年人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及对经济收入的满意度,身心健康的状况等,希望为政府的养老决策提供一个参考依据,也希望社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