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鞘膜瘤为周围神经最常见的肿瘤,该肿瘤起源于神经膜(即雪旺氏鞘)又称雪旺氏瘤。该肿瘤在临床上多误诊为纤维瘤或脂肪瘤行手术切除。1990~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曾遇到5例,其中有2例手术时损伤,有1例造成右上肢终身瘫痪。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8岁~62岁,病史3个月至2年。右锁骨上窝1例、左肘近尺侧1例、左上臂2例、右腘窝靠腓骨侧1例。术前细胞穿刺检查2例,1例疑为纤维组织肿瘤恶变,另1例疑为脂肪瘤。5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膜瘤。1.2病历简介例1:女性,42岁,因右颈部肿物,伴右上肢麻痛2年,于1990年5月8日入院。2年前发现右颈部长有一小块肿块,逐渐增大,伴有右上肢麻胀痛,自己触摸时稍用力即感上臂有刺痛感。查体:右锁骨上窝可触及约5 cm×3.5 cm,呈椭圆形肿块,质中,表面光滑,可推动,按压时感右上肢有麻胀痛。经彩超(因当年本院未引进CT及MR I设备)检查,该肿块约4.2 cm×3.2 cm×3.0 cm,实质性肿物,考虑为纤维瘤。术前诊断为纤维瘤,5月11日上午在颈丛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取右颈外侧入路,再胸锁乳突肌后缘做长约6.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分析及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经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分级和疗效评价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根据Hunt-Hess病理分级:Hunt-HessⅤ级7例,Hunt-HessⅣ级11例,Hunt-HessⅢ级13例,其他53例。Hunt-HessⅣ级患者经早期显微手术疗效差于Hunt-HessⅢ级以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对于脑动脉瘤出血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3±4.5) 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4.3±4.1)ml,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2.73%,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不仅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静脉输液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9例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将万古霉素5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ml,鞘内注射1次/天。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mg,12小时1次;在鞘内注射前后分别比较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3~14天(平均8.5天)脑膜刺激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颅内压恢复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6例垂体腺瘤患者行术前CT、MRI扫描及内分泌检查后,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实施有效的整体性专科护理、细节性护理及心理干预。结果肿瘤全切54例,次全切1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1例术后一侧视力下降,治疗3月后好转。37例头痛症状消失。22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尿崩症、鼻粘膜感染、脑脊液漏、视力下降等。48例获得6~36个月随访,1例2年后复发。积极有效的护患交流、指导、心理暗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针对56例老年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全面细致的术前术后的治疗及护理,56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预期出院。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针对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TAPP)技术治疗老年人股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TAPP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人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为8.3%(3/36),排尿困难发生率为5.6%(2/36)。出现术后深静脉血栓2例。无局部异物感、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36例患者均随访6~20个月,无复发,无补片感染及慢性疼痛。结论对于老年人股疝的治疗,TAPP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尿膀胱肿瘤抗原(BTA)测定在膀胱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膀胱癌术后复发组(n=67)、未复发组(n=61)及正常对照组(n=50)的受试者尿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各样本BTA含量。复发患者行手术治疗,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其肿瘤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情况。结果膀胱癌术后复发组BT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膀胱癌术后复发组BTA水平随病理分级增加而升高(P 0. 05)。BTA总敏感性为83. 8%,其中G1级63. 6%,G2~G3级92. 3%。特异性为88. 5%。结论尿BTA测定在膀胱癌术后复发监测中有较高临床价值,合理运用能减少膀胱镜检查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比较难以确定的诊断问题。该文将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按照病变的形态的发生的部位进行归类 ,分门别类地归纳性地阐述了疣状赘生物、表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表皮内其他细胞肿瘤、毛单位肿瘤及瘤样病变 [见《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上 ) ,刊于《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 2 0 0 2 (4 ) ]和汗腺肿瘤及瘤样病变、间叶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淋巴细胞肿瘤及转移至皮肤的转移性肿瘤的镜下特点及病理诊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超和CT在女性盆腔包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包块的彩超和CT资料。结果 80例女性盆腔包块,其中异位妊娠8例,子宫平滑肌瘤16例,卵巢囊肿12例,卵巢畸胎瘤10例,卵巢癌14例,子宫内膜癌8例,宫颈癌12例。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5%,CT诊断率为91.2%。结论 彩超和CT对女性盆腔包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228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228例EGC患者中,有3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7.11%。其中,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肿瘤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部位、大体分型无关。结论确定早期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等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以判断是否应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确诊为结肠癌的72例老年病患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排序,36例奇数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手术,36例偶数为观察组,采用完整肠系膜切除手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有效性、复发率及随访1~3年,比较两组短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淋巴结清除数、吻合口漏及残端肿瘤残余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短期生存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具有术后出血少、有效降低了吻合口漏、残端肿瘤残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短期存活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住院并且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表浅层膀胱癌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1%,两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1%,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3.11%,复发率为两者差别显著(χ~2=10.859,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方案中,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莫立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头颈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头颈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自律维权委员会常委。擅长颅脑肿瘤、颅底肿瘤及头颈部肿瘤,如甲状腺肿瘤、喉癌、腮腺肿瘤、鼻腔鼻窦肿瘤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各种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鼻咽癌放疗失败的挽救性手术等。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及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153例,对入选对象进行了"发生尿潴留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是否发生尿潴留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153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者47例(30.72%),对照组为未发生尿潴留患者106例(69.28%)。发生尿潴留组和对照组常见危险因素指标比较中,老年尿潴留组的平均年龄、高病理分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过长手术时间、过多术中出血、术后尿路感染及长时间留置尿管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年龄大、高病理分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时间长及出血多、术后尿路感染及长时间留置尿管都为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治疗的102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02例患者手术治疗中,均治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8.4%),肺部感染6例(7%),肠道感染3例(3.6%),胃肠功能恢复延迟11例(13.2%)。住院时间5天~18天。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常与病理改变差别很大,合并症较多,及早手术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实施术前期肠内营养支持30例为A组,同期30例未进行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同类患者为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判断和测定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各项营养指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与B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术前准备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临床疗效显著,能增加手术耐受能力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11.9%,术后肠梗阻患者1例,肺部感染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26.2%,术后肠梗阻患者4例,肺部感染患者6例。观察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损伤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29例)和Ⅱ组(29例),为Ⅰ组患者实施经胸锁乳突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为Ⅱ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15)min,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15)min,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0±16.8)ml,Ⅱ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50±15.2)ml,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麻醉费用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340例晚期肿瘤患者镇痛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本组晚期肿瘤患者癌痛的分析,总结癌症疼痛治疗中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34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前后的量化评估,分析癌症疼痛治疗中的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结论以三阶梯治疗原则为基础。联合神经、精神类药物、微创手术等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