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历史进路与理论困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功利主义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其特征是追求"最大幸福".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义面临何谓"幸福"以及如何测量"幸福"等理论困难,现代新功利主义放弃快乐、幸福等功利价值观念,代之以福利主义的功利价值观念.但是新功利主义依然面临一系列困难,如,如何将功利原则贯彻实施,如何论证"最大化"原则的正义性,如何实现功利价值即在人们之间实施正义分配等等.功利主义的困难其实也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从"是"推出"应该"的问题,这首先要求对何谓价值作出实质性回答.  相似文献   

2.
李梅 《兰州学刊》2012,(5):11-15
在密尔看来,功利主义幸福不涉及某些具体的个人快乐和实质性的道德品性,它探求的是一种对待个人与多数人利益(幸福)的态度和衡量决断的标准。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强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相较于个人利益(幸福)而言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幸福),惟有如此社会才会是和谐良善的,公民才能拥有良善幸福的生活。功利主义幸福观所提供的以整体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以往古希腊以来关于幸福践行的问题上所存在的困扰和担忧可谓是做出了恰当的回答,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利用它来对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进行借鉴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合理功利意识与功利主义1.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英国的边沁和约翰·穆勒。边沁在1768年对牛津大学的访问中首次提出功利原则,即“每个人的行为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有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后来又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一书中提出“当我们对于一个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幸福。”而所谓幸福就是获得利益和快乐,这条功利原则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或最大福利原则。简单地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  相似文献   

5.
王法硕 《理论界》2011,(2):34-35
功利主义伦理学从趋乐避苦的人类本性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原则,试图将个人利益加总成共同利益,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功利主义成为公共政策的指导原则,其后果导向、效用计算被应用到公共政策评价之中。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追求片面功利原则的公共政策存在各种弊端,影响社会公正,使公共政策价值失范。本文着眼于分析以功利主义为伦理导向的公共政策所存在的困境和新功利主义对古典功利主义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引导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幸福指数"开始进入各级政府和领导者的决策视野,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幸福指数的争论和质疑.本文在充分肯定引入幸福指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目前针对幸福指数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幸福指数对政府施政的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是用快乐和痛苦的心理体验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思想理论,也是一门极其精致的道德学说。作为功利主义的奠基人,边沁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诸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一系列思想主张,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原则性界定和崭新的价值标准。密尔则将功利主义发挥到极致,在修正与超越边沁功利主义原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了快乐有质的不同、幸福即快乐的最大化、公共幸福与自我牺牲的一致性等批判性主张,功利主义也由此步入了其发展历程的巅峰阶段。  相似文献   

8.
于希勇 《理论界》2012,(2):143-145
公益是"共同利益"、"公共福利"及"共同善"的综合体。本文对"古典功利主义"和"新功利主义"进行了历史回顾,对"无产阶级功利主义"作出了时代解读。文章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理论,应反思"利他主义"的片面性,建构基于公共幸福的公益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9.
追求人类解放和人类的幸福,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第一主题,也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和献身的目标与根本价值诉求,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幸福观就是关于人类幸福实现问题的系统理论。在马克思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幸福论中,人类幸福的思想无疑是具有统摄意义的核心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基本内容和理论成果的具体名称,采用"人类幸福理论"这一表述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人类幸福理论"是对马克思幸福观主要内容的一个总体性概括。马克思将人的类特性定义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其中包含了追求幸福是人的"类特性"的蕴意。在马克思人类幸福理论的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理论,或者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类幸福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被赋予了无限丰富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这是我们解读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前提。作为人类幸福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人类幸福的实现过程。人类幸福的实现过程及其本质、规律是马克思幸福观所要阐释和涉及的重要内容。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既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过程内在矛盾和内在规律的正确反映,也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幸福实现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相关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与罗尔斯正义论两种立场迥异的分配正义观中,两个社会群体分别成为各自伦理判断的基础,即最大多数人与最少受惠者。然而,两者都未能确定无疑地界定谁是真正的最大多数人或最少受惠者,导致两种分配伦理原则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功利主义用最大多数人替代全体人,致使其界定的最大幸福含义模糊不清,据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很难准确判断特定的受惠对象,最终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取最大多数人的幸福。罗尔斯则将正义原则建立在最少受惠者利益基础之上,克服了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不确定性,以收入指标确定最少受惠者地位,但对个人标准的表述却又过于具体与特殊,以至于无法给出一个清晰的标准,同样给决策者以模棱两可的信息。由于两种正义观的理论矛盾并非通过其自身的理论修正可以克服,因而需要在冲突中相互吸收与融合才能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通过对"幸福"概念的批判,否定了以获得幸福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思想确立的道德准则及其确立根据,并强调了基于义务论立场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但诸多伦理学家却认为,康德在论述其道德形而上学过程中是借助了功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义务论立场提出了质疑,并由此为康德所否定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合理性进行辩护。通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分析,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一种误解。康德尽管并不排斥幸福,但却坚定地反对将幸福作为道德的根据。康德是将道德准则建立在理性存在者的自由意志基础之上的。我们认为,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义务论的,是义务论中最具典型性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12.
边沁生活于社会学与哲学学科分离的时代,边沁的功利主义不同于利己主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利己行为的结果论;边沁不仅关注个人幸福,也强调社会幸福,并最终指向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往将边沁的功利主义误解为利己主义,从而无法理解功利主义幸福观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边沁理论中的一致性,边沁试图使人的利益取舍趋向社会普遍价值,并借由设想的自由社会和结构社会调解群体间利益,推动社会幸福的实现。边沁对人类可以获得幸福的坚信开启了当代社会学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3.
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基于风险分配的社会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现代社会风险的严峻挑战,传统的以平等、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理念的社会政策和相关制度已难以有效应对.这无疑迫切需要引入一种以风险责任为基本价值理念,即以风险责任的承担作为维持和获得权力(权利)的基本原则,以风险分配机制为核心的新的社会政策,其核心就是每一个体、团体、组织和政府都应该为其决策和行为所产生的危及人类生存的现代风险负责,承担相应的后果,这应该是一种应对现代社会风险的有效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以来,以边沁、密尔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在英美国家占支配性地位,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功利主义正义观的主旨是满足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尽管功利主义得到了休谟、亚当·斯密、边沁、密尔、西季维克等著名学者的支持,但其存在的缺陷是深刻的。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功利主义幸福人生目的的不确定性;功利主义社会道德原则对个人权利存在侵犯;功利主义的个人原则向社会原则扩展具有任意性。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在新时代背景下个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建立个人走向社会之桥,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伦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学派的伦理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近代功利主义思想家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努力,但他们仍是从个人出发,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个人利益,其基本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由个人的最大功利即幸福扩展演化而来的。实质上,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正是功利主义的一个内在矛盾,密尔以所谓的“社会感情”为纽带企图把这两者统一起来,解…  相似文献   

16.
糜海波 《学术论坛》2006,2(10):32-35
文章认为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共性是主张以利来规定义,德行为功利服务,把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视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它们的学术分歧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社会功利本位,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并重以及节约论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本位,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以及幸福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为价值导向,确立人本理念,弘扬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利用它来对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进行借鉴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的张扬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意识形态之一 ,是欧洲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 ,代表了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方向 ,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 ,特别是英美 ,功利主义在道德、经济和政治领域得以全面张扬。今天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人们追求功利和利益的意识日益增强 ,功利主义在诸多方面得到张扬 ,如何科学认识和批判这一现实 ,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  功利主义常被人们庸俗地理解为追求个人功利和幸福的个人主义 ,这是功利主义在生产生活中的最初萌芽。但功利主…  相似文献   

19.
正"幸福"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是名词,也是形容词,是指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人生终极目标。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亚里士多德指出,政治伦理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指导人们达到幸福的境界。在他看来,"幸福是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因以功利最大化为道德评判的标准,被指责可能会为了追求功利的最大化而导致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密尔通过把人类关键性利益设定为个人的基础权利、把功利原则设定为价值论原则两种方法,使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个人权利,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该如何设定权利的说明,也为我们分析特定情形中的权利的权限范围提供了基础。但是,密尔的方法仍然面临着"幸福"概念无法达成共识所导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