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劳动经济发展呈现出八大变化特征,即劳动力市场正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劳动力正在从"国内劳动"向"国际劳动"转变;劳动者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就业市场从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向促进公平就业转变;劳动者行业状态从"不体面劳动"向"体面劳动"转变;劳动关系正在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企业员工角色从单纯的"打工者"向"合作者"转变;企业对工人的雇佣正在由"短期雇佣"向"长期雇佣"发展。  相似文献   

2.
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就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劳动期限等条款达成一致,签订劳动合同。 获取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得到的回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城镇失业现状与分析《浙江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失业是指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没有能够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失业已成为全球性危腻据国际劳工组织1994年提供的数字,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的劳动力,即8.2%,比上...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理论视野中,关于按劳分配那部分劳动本身,迄今并未予以注意。本文,意欲对按劳分配那部分劳动——个人必要劳动的性质作一探索。 个人必要劳动在自主劳动者提供的统一的必要劳动中,构成其基本部分。这既与个人必要劳动直接关联着每个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关,又与其在必要劳动中所占比重有关。 我们曾指出,个人必要劳动是由个人劳动力提供的并直接归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个人必要劳动的职能,是形成生产劳动者的报酬即人们在现象中看到的工资和工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将劳动者存在最低必需支出的约束引入经典劳动供给模型得出低收入者劳动供给曲线,构建起一个关于低收入者工资决定的分析模型。在揭示以往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工人工资趋向并锁定于保留工资”现象的同时,该模型还为统一理解李嘉图─马尔萨斯模型、刘易斯模型以及纳克斯─尼尔森模型提供了一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6.
陈丹  谢飞 《南方论刊》2024,(1):76-78
人工智能时代的用工形态呈现非典型化趋势,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难以涵摄新形态劳动关系的认定,倒逼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发生转变。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者分层要求表现为诸多就业效应,其替代效应、创造效应以及极化效应导致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和阶层极化现象加剧,需更加关注中等阶层群体。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及休息权受到影响,而劳动者分层保障机制的覆盖性仍有不足。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分层保护要求,不仅要确立劳动者分层标准,还要构建系统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奖金的本质     
奖金与工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根据劳动者给予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的是定额内的劳动,后者反映的是超额劳动。奖金是工资的补充形式,能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奖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劳动者为社会多提供超额劳动。超额劳动是奖金存在的前提,也是衡量奖金数量多寡的一把尺子。一个劳动者,是否应该获得以及获得多少奖金,只能以其是否提供了超额劳动以及提供的多少为依据;对一个企业该不该发奖金,发放多少奖金也只能以这个企业是否超额完成了计划,以及提供了多少超额劳动为准绳。离开了对超额劳动的奖励,奖金也就失去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有一种意见认为,奖金的本质在于奖励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干劲、责任心和创造性。否。这是实行奖金的目的,而不是奖金的本质。这种意见的不妥之处.就在于把实行奖金的目的和奖金的本质混淆了。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的就业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主义的就业目标苏树厚,张福明1.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劳动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从典型的意义上说,劳动者以就业方式实现与生产要素的结合是伴随社会化生产的产生而出现的。以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平台型灵活就业作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之一,一方面大大促进了劳动就业,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外卖骑手为例,平台型灵活就业由于劳动关系模糊、参与主体权责不清、无集体协商机制等特点,导致外卖骑手地位太过弱势、名义工资高而实际工资低、对劳动者隐性控制严格、平台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明显等问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平台型灵活就业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平台企业监管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应探索建立平台型就业者的工会组织,为劳动者维权提供组织基础;平台企业应转变"用工"理念,改善就业者的安全和保障性待遇;劳动者自身应提升认识水平,增强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按其获取收入的方式可分为工资劳动者与非工资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又可分为在企业工作的工资劳动者(简称企业劳动者)与在事业、机关工作的工资劳动者(简称事业劳动者)。随着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体制的形成,企业劳动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正反馈向下直至工资趋于民工的保留工资。考察这种现象,本文认为,主流经济学关于劳动供给的研究忽略了最低必需支出的约束。在考虑到劳动者存在最低必需支出约束的情形下,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出现一个拐点,延续拐点后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同时,就拐点后的这段劳动供给曲线而言,当劳动需求不足时,劳动供求将向右下方发散失衡。文章分析了这一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民工劳动供给现状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12.
超龄劳动者就业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超龄劳动者就业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存在极大争议,审判实践中的法律适用也很不统一.超龄劳动者就业符合"人身从属性"这一劳动关系的基本判断标准,因而不应否认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本质而将其归于劳务关系.但是,由于劳动关系在法律效果上分为合法的劳动法律关系和非法用工关系,因此,对劳动者超龄就业这样一种主体不适法的劳动关系应当认定为非法用工关系.这不但符合退休制度的理论基础,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运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不断释放劳动者就业动能,稳住经济大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在价值理念上仍然面临诸如是劳动者权益保护还是劳动权益保护的真假问题交织之幕,在制度规定上仍然面临法律位阶不高、制度规范调整滞后以及可操作性不足的诟病,在制度实施上仍然面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效果不理想、保护水平明显滞后等问题。以体面劳动、多中心治理和利益动态均衡为法理基础重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基于劳动本身而非劳动关系来完善新就业形态用工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并细化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的认定规则,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实施机制,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会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超华 《理论界》2011,(9):114-115
工资劳动者是中世纪英国一支重要的劳动力量,它在当时英国人口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国外学者一般都是通过官方文献对工资劳动者所占比例进行估算,这很容易给人造成工资劳动者已经脱离土地,并形成独立的阶层。但是工资劳动者就是缺地或无地的农民。如果计算出维持当时农民基本生活的最低土地持有量,按照当时农民的土地持有情况,由此估算出工资劳动者的数量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说法:加班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外继续工作,用人单位须按相关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加班工资。值班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在正常工作日之外担负一定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非生产性的劳动。主要是因安全、消防、假日等需要担任临时性或制度性安排,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值班津贴,标准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也就是说,值班与加班的根本区别在于值班所从事的是非生产性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临时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目前取得的进展   目前,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已初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具体表现在:一是市场主体基本确立。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较比过去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供方主体由企业代替了国家,求方主体由劳动者代替了国家。通过市场寻找劳动者和工作岗位已经成为企业和劳动者的自觉行为。二是工资作用逐步发挥,工资是调节劳动力供求的价值信号,是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标准。随着企业分配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劳动者工作报酬越来越直接地表现为通过与企业的协商方式来进行,企业依…  相似文献   

17.
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仅是依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给与之相当的货币工资吗?劳动者按劳分配仅是一次吗?否。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劳动者必要劳动是用于劳动力再生产而进行的劳动。必要劳动的生产耗费需要得到补偿,凡是用于必要劳动补偿的产品价值部分都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一般  相似文献   

18.
孙涌 《天府新论》1997,(1):21-23,34
一、二元经济中的收入特征在众多的经济发展模型中.基本假定与中国实际最贴切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教授的二元经济模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假定,以致劳动边际产出为零,但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并不由劳动边际产出决定,而是处在维持生计的水平。后来,费景汉和拉尼斯教授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把农业劳动成本称为固定制度工资(ConstantInstitintionalWage),而工业部门的工资则是由供求决定。其中,工业劳动的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因为农业部门劳动是无限供给的)。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完全被工业部门吸收以前,农业部门和…  相似文献   

19.
效率工资模型的基本思想体现为工资-劳动生产力曲线,该曲线揭示了劳动生产力对工资的依赖关系。信息经济学利用信息与合约的不完美来解释雇员的工作效率或劳动生产力对工资的依赖,提供了三种模型对较高的工资会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这种现象进行解释:逆向选择模型、偷懒模型、雇员离职模型。信息经济学的动态失业理论说明了经济冲击因为厌恶风险型企业和厌恶风险型银行的存在而被放大,然后由于劳动市场的不完美而造成非自愿失业产生和持续存在的过程。文章还对信息经济学的失业理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必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借助市场机制才能发生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的同志不太理解,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是互相对立和矛盾的,因而不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他们的理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企业工资取决于各企业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量。企业间等量劳动无法获得等量分配,这样也就无法实行按劳分配”。另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实行按劳分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