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长期以来国家对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收效并不理想.因为,经济适用房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与设计目标相悖的制度,真正的低收入者往往由于其社会关系资源、弄虚作假的条件、政策漏洞的研判能力等因素要严重低于非低收入者,所以在经济适用房的制度安排下容易出现"逆购买"现象,也就是真正中低收入者买不到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成了中高收入者的住房保障制度.我国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制度应该以廉租房为主,以各种补助形式为辅,坚决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  相似文献   

2.
陈聪慧 《天府新论》2007,(Z1):59-60
运用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完善我国低收入阶层经济适用房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房开发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绩效下降。因此,要提高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房政策绩效,建设适当比例的经济适用房仍然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经济适用房供给的挤占与分流效应对于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来看,经济适用房对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挤占效应大于需求的分流效应,从而推高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分地区来看,经济适用房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挤占效应大于分流效应。由此得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将经济适用房建设回归到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本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不应将其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住房问题既与住房商品化有关,也与劣质土地财政有关,前者使消费者产生支付缺口,后者使消费者的支付缺口扩大。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不是政府对消费者支付缺口的补贴,而是维护消费者的支付缺口。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实际是对劣质土地财政的最后支撑,放大了国民经济的潜在风险。中国解决住房问题,不是提供与所有权相关的经济适用房,而是与支付能力相关的公共租赁房。  相似文献   

6.
对于商品房的高价格而言,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提供了机会,然而却出现很多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的现象。运用博弈论有关模型分析骗购行为结果发现,骗购行为收益的处罚、监管者严格监管的成本和收益等是博弈均衡的决定因素,由此可以提供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以来的短短7年,黄山市已建成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61295平方米,享受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政策性住户的家庭已达12412户,有力推进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探究其是否能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自然环境宜居、人工环境宜居、社会环境宜居三方面构建乡村生态宜居指数体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且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和城镇化效应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有助于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但数字化程度对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更能提升当地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由此认为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绿色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农业技术绿色创新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以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结构性供求矛盾,一方面是现有供给数量远不能满足潜在保障对象的需求;另一方面,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又存在严重滞销问题,且价格节节攀升并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既定保障对象的实际承受能力。促进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一道构成我国全方位、多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需要制定阶梯式住房优惠政策,坚持合理的定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态宜居成效直接影响"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乡村生态3个方面构建乡村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55个县域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乡村生态宜居水平逐年提高,但提高幅度较为平缓;从地区分布来看,闽南地区乡村生态宜居水平较高,而闽西地区部分县域的宜居水平较低;从生态宜居建设核心要素来看,部分县域乡村生态宜居的核心子系统之间呈现发展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简述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住房是仅次于粮食的生活必需品,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住房保障是国家的大事。"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当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实际执行的以商品房建设为主的住房供应政策,是造成住房难的根本原因,应当坚决纠正。明确经济适用房的用地比例不低于50%,执行"租售并举"的政策,是充分发挥经济适用房作用的关键。为了保证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经济适用房开发由房地产开发商垄断的局面必须打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外汇储备增长非常迅速。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历程、储备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认为消除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央行实行外汇“冲销”政策 ;改革外汇体制 ,实行意愿结售汇制 ;改革金融体制 ,平衡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口的大量转移给原本拥挤的城市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住房问题尤其明显.本文以城市化为背景,对能有效缓解住房矛盾的经济适用房的供求规模作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根据广东经济先走一步的需要,广东经济学会组织了广州地区各高等院校有关理论工作者,利用暑假开展各项经济调研活动。这些调研活动主要包括几个项目: 1.对广东省特区经济、补偿贸易、对外加工的基本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总结广东省开展这方面经济活动的经验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不远千里探求国企改革真谛  1999年,是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是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第二年,也是20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面对世纪之门,新疆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从而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带着这一思考,我们一行18人,在新疆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宋岭教授的带领下,踏上了探索寻求国有企业改革真谛的道路,即新疆大学经济管理系97级、98级研究生山东、上海国有企业改革调研之行。行前,在选取调研对象及省份上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此次调研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研究生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弊得失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心的焦点话题,对社会民生也举足轻重,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却很缺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对经济适用房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本文理论模型的分析,如果期望经济适用房能对商品住宅价格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要有很多必要前提。最关键有两个:首先,经适房的供应要对商品住房供应不产生过度的挤占,其次是通过替代效应来削减中高收入群体对商品住房需求。但第一个前提在现实中越来越难实现,第二个前提则只有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之后有余力时候才能考虑,否则就有违保障的出发点。本文结论是,保障性住房要回归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本质,要与商品住房体系做实质切割,对其抑制房价的效应不应有过高期望。  相似文献   

18.
微利房是房地产开发商修建的用于公开向社会出售获取利润的普通商品房。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如:北京、成都、烟台、宁波等城市获得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修建的住房。这类住房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称经济适用房。 安居房是指实施国家“安居工程”而修建的住房,由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认为有关措施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由此,对政策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培育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信心、刺激需求等方面的相应政策,以期对国家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着生态宜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问题,对学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研究共识和研究不足启迪我们,若以西北地区“生态宜居”乡村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以“生态宜居”为基础、关键和出路的西北地区乡村振兴之路,需要深化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研究、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更应突出“生态宜居”问题研究、西北地区乡村“生态宜居”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