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杨铁夫致力于梦窗词校勘,校字误,校衍文,校脱字,补阙文,校倒文,校词律,既吸收了朱祖谋等人的校勘成果,又多有创获.其校勘解决了前贤留下的不少疑惑,将理校法予以恰当发挥,依律而不拘律,融合校勘与考证,拓宽了词籍校勘空间.杨铁夫的校勘丰富了词籍校勘之学,为梦窗词研究提供了又一基础性文献范本.  相似文献   

3.
郑文焯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在晚清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的情况下,他的梦窗词研究独具特色。他不满以"晦涩"评梦窗,也不满学梦窗"晦涩",他认为"晦涩"只是梦窗词的表象,其高处正在"空灵"。郑文焯以"空灵"、"清空"为标准来选评梦窗词,突破了张炎以来的对梦窗词的传统认识,赋予了"七宝楼台"新的内涵。他的这种认识,也体现了"清空"这一重要词学范畴的内涵在晚清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之《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论者比之于唐诗中之李商隐。本文就其五首词之读解问题,与陈洵、杨铁夫、俞陛云、刘永济等近世词学名家商榷。  相似文献   

5.
周茜 《文史哲》2006,(6):61-68
叶嘉莹先生的《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以新的时代眼光提出了吴文英词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叶先生此论一出,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吴梦窗词是否具有“与一些现代文艺作品之所谓现代化的作风颇有暗合之处”,从而具有“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时空杂糅”、“感性修辞”两点特色,却是值得商榷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其《梦窗词》幽邃丽密,号称“七宝楼台”,索解之难,论者咸以为比于唐诗中之玉溪生。又自宋迄清,问津者寡,“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憾,固所难免。洎晚今朱孝臧、俞陛云、陈洵、夏承焘、杨铁夫、刘永济诸先生出,或为之笺,或为之注,或为之说,虽笺释全集者仅杨氏一家,其他所笺、所注、所说多寡有差,皆非全豹,而梦窗之词,乃始可读。惟筚路蓝缕,艰难实多,诸所笺说,间有疑义。兹就积年研读所得,撰为札记若干篇,陆续发表,以祈海内方家之教政。前已有二篇分别发表于中华书局《文史》第四…  相似文献   

7.
《四库提要》云:“词家之有吴文英,犹诗家之有李商隐。”义山诗对梦窗词的穿透性浸染主要表现在:一、以绮艳抒写深沉的人生感慨;二、致力于表现悲剧色彩的衰败、凋残之美;三、着力表现梦幻般的心灵迷惘;四、运用空幻回合、上下映带钩连的抒情结构;五、于藻饰典丽中潜藏浑灏流转的意脉;六、创作上同具“潜气内转”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出自民间的词经由唐五代两宋的发展,在文人士大夫的一再推动下,至晚宋已确立骚雅精工的普遍倾向。姜白石和吴梦窗作为南宋后期双峰对峙的词坛大家,他们的创作在三个方面表现了晚宋词风的这一嬗变其一,提倡雅正的词学观念和精思的创作方式,代表了晚宋词人求雅求工、精思而作的普遍倾向和发展趋势;其二,在他们的笔下,“词主情”之情,从普泛化抒情转变为自传性抒情,词中充分表现男性自我情爱心理,体现了晚宋词坛注重抒写主观心态、内心情绪的重大转变;其三,作为词之“小类”的咏物词,出现了由感物言志到托物喻志、寄寓家国之感的转折,促成了晚宋咏物词的成熟。而梦窗词对白石词的继承和创新,更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词风嬗变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9.
羁客思归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经常表现的主题。本文分析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三词人描写羁旅的代表作各一首 ,并比较探讨片玉词、白石词、梦窗词不同的风格特色。周邦彦生活在歌舞升平的时代 ,因而 ,片玉词讲究辞章音律 ,绵密浑厚 ,更显“唯美”色彩。姜夔、吴文英都是生活在南宋的布衣词人 ,更多身世飘零之感 ,全词弥漫着伤感与凄凉的情调。白石词以“清空”见长 ,词意淡远空灵。梦窗词则更显意象的密集浓艳 ,显得有些晦涩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中世的禅僧,特别是临济宗梦窗派禅僧的活动涉及室町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性特征。梦窗疏石及其门下的春屋妙葩、义堂周信、绝海中津等人积极参与足利政权,在幕府的内政与外交中被委以重任,这不仅是室町时期日本禅宗的特点,也是室町时期非常重要的政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2004,(5):239-242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徐志啸 《社会科学》2007,(10):183-192
叶嘉莹在评论和研究中国古代诗词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西方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了她的古代诗词解析之中,这是她融合中西诗学推动中国诗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她的论著中所引用的西方理论和方法,来说明她对中国古代诗词宏微观结合的解析,从而概括其研究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大为 《阴山学刊》2004,17(2):5-11
"主体性"在吴思敬那里一方面表现为一种诗学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作为观念原则和逻辑原则贯穿在其全方位的诗学探索中,并由此构成其诗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诗歌批评的中心观念、逻辑脉络和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4.
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的价值分流中,陆机试图构筑一种理想的人生模式,以先"仕"后"隐"的价值次序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一方面,重振家声的家族责任感使得陆机不能终老华亭,另一方面,在他入洛之后尽管怀土思乡却又不肯还吴。当洛阳仕进的"警角之声"无法催其前行时,华亭故居的"鹤唳之声"成为陆机最为留恋的人生光影。  相似文献   

15.
现有文献中有关巫山神女的记载较多,三峡地区也有不少关于神女传说的版本,只是其与文献记载的神女故事情节相差甚远。民众在创作民间传说时,会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伦理道德要求、自身的价值观、主流社会的需要以及文化传播等多种因素,完成传说情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谷继建 《晋阳学刊》2007,(6):113-118
我们一直承认父权、母权之分,但不同意母权被父权替代的首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仅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及以前的社会形态),母权向父权社会更替的过程中起关键因素的当属生殖崇拜到生殖淡化或生殖转移,父权确立以后,经济的渗透力才是关键因素,它造成父权、母权之间的权力非持平,这种不平衡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逻辑结构,它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目前母权低下的状况;再者,当所有综合因素起作用时,女性的阴柔美在长期的这种社会逻辑下形成了一种状态、一种美、一种心理结构,且不易改变。要改变父权对母权的优势地位,只有从经济渗透力对父权、母权权力非持平和对女性阴柔美建构历程的决定作用入手,以社会逻辑的内生性来构建父权、母权未来权力持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张大伟 《文史哲》2007,(4):103-110
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文化语境中,"左联"组织机构上的缺陷是导致"左联"解体的体制因素,但长期以来被人所忽视。"左联"成立,是中共中央宣传政策调整的产物。"左联"成立之初,在机构设置上力图实现"集体领导",但在现实中却形成了两个领导核心:一是由组织保证的、直线式的领导机关;二是依靠片言只语对这个组织产生重要影响的"权威"。在两个领导核心之间,没有保障双方沟通的机制,而只是通过"联络人"进行有限的沟通。每个"联络人"事实上也是信息的"把关人",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根据"听者"的不同或者根据"信息发出者"的意思对信息进行增加或者删减,而信息传达之后的一两句劝告和建议往往会起到比信息更重要的作用。从组织传播学的角度看来,"左联"的组织更接近"直线参谋"的结构。它的缺点在于:由于包含了两种结构形式,如果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两者间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左联"的解体,正是没有避免这种组织结构缺陷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