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北京新华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出版了虞达文教授的《新闻心理学》,这本书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原理篇 ,中篇为传者篇 ,下编为受众编。全书 3 4万字。《新闻心理学》主要研究新闻传者如何通过自身内审与受众心理沟通 ,互感互动 ,从而寻求发现、判断、实现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的共同规律。原理篇着重探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与新闻心理学的关系 ;论证构建有中国特色新闻心理学的必要性 ;新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关系 ;以及如何将新闻心理学从“解释水平”提高到“特有水平”。传者篇主要研究传者如何认识、调控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包…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我校教育系辛治华教授主编的《心理卫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心理学》一书,山西教育出版社于1991年2月已正式出版,全书约28万字。本书阐述了人们如何采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生活的问题;探讨了人们由于使用这些方式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的问题;对于如何诊断与处理以及预防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也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资料翔实,论证清晰,供父母、教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5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任俊教授撰著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于2010年8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6章,计15.5万字。本书以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核心,在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结论性的 相似文献
4.
5.
李同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观察《文赋》,有多种视角。不管从政治社会学、语言逻辑学,还是从文艺学、美学,都能从一个角度探其底蕴。即使单从写作学来看,也有写作理论、写作语言、写作文体、写作美学等多种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每种视角都会有新的发现,都能从不同侧面展示它不同的风采。 然而近人的研究,多局限于文艺理论一隅,未能真正理解陆机写作《文赋》的用意,未免有见斑失豹之憾。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文赋》重新审视,以求更深层地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高深学问"是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一书的基点和贯穿全书的线索."高深学问"有着"高深"这一典型特征.依据对"高深学问"的不同取向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即认识论和哲学论的哲学观."高深学问"的探究并非易事,而是适宜条件下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8.
2001年微软(中国)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接待了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系的女生。这位女生并不喜欢生物这一专业,但她却仍然刻苦攻读。应聘时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不喜欢,并不代表我会不认真学习,只要还呆在生物系,我就要对自己负责,认真地对待每一天,每门课程,你看看我的成绩单!”那是一份全优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9.
李邦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当然不是“兼收并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比,是很发达的。《学记》一文,就是我 相似文献
10.
吴锡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37-43
《心理学原理》、《时间与自由意志》和《释梦》是洞彻文学“意识流”背后理论意义“魔力”生成的必读文本。它们个中所关联到的“意识流”问题的重要观点反映出合理与悖缪交互错杂 ;但它们所透发出来的美学价值不仅在方法上而且在观念上均给予了文学“意识流”之孕育以诸多的启迪和裨益 ,使其通过本身所进行的审美融化 (当然 ,也辅以其他因素的从中掺和 ) ,以“另类”的面容在世界文苑中魅力四射 ,给文学叙事艺术格局带来空前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黎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48-151
在现代汉语中,"讨厌"一词的词典义为"没兴趣、厌恶",在一定语境中也常用来表示"不讨厌、喜欢或者喜爱"的意思,且往往带有一定娇羞和含蓄意味。前者是"讨厌"的"语言意义",后者是"讨厌"的"语境意义",两者在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在语音上,"讨厌"在表达语境意义时,语调明显被高调化、尾调拖长;在句法结构上...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60-66
运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解读鲁迅小说《高老夫子》,认为高老夫子形象并非通常所谓无耻之徒、投机骗子所能概括,他其实是一个自卑症患者。像阿Q、孔乙己等人一样,高老夫子在鲁迅笔下不是单纯的讽刺对象,在他可笑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可怜的生存处境。鲁迅对高老夫子因自卑而退缩,又以看似胜利者的姿态掩饰自卑心理的揭示,既是对人生隐秘心理的深刻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童年期不当教育给人成年后造成的阴影所进行的反思,因而这一人物就具有更丰富的人生意涵。 相似文献
13.
孙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鲜为人注意的现象:在同一时期,发表了两篇同样反映下层劳动妇女悲惨命运,同样揭示封建礼教和宗法关系对于广大女性的压迫和扼杀,并且同样都引起社会重视和反响,同样都成为现代文坛上不朽名篇的作品。这就是鲁迅的《祝福》和叶圣陶的《一生》。 一 《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 相似文献
14.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2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范琳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周红副教授、山东大学刘振前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语篇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理的产生,读者不能充分理解所阅读内容,通常是由阅读过程不能进行适当推理所致,推理 相似文献
15.
在佛冈县龙山镇,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届60的女同志骑一部女式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行驶在村道上,赶往村委、学校召开座谈会,搞调查研究……她就是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志洁。刘志洁原是民安镇教办干部,曾任镇中心小学校长。2002年8月退休 相似文献
16.
王智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79-82
《喜福会》中人物的“创伤性记忆”贯穿小说始终,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物的行为模式及命运归宿.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解读小说中四对母女的“创伤性记忆”及其应对机制,并注解了人物的行为模式:她们施与彼此的爱是“残缺的爱”.同时,深层次挖掘了人物“创伤性记忆”投射出的隐喻内涵:人物的创伤体验影射了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人群体的“集体创伤性记忆”;也进一步升华出小说这种文学再创作形式也是作者谭恩美人生伤痛的再现与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孔乙己》。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孔乙己的知识分子。在咸亨酒店的顾客中,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在孔乙己的时代,穿长衫本来是阔人的标志。然而,孔乙已“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店里所有喝酒的人都把他当作耍笑的对象,连酒店里的小伙计 相似文献
18.
19.
2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辞海》是综合性辞书,最初刊行于一九三六年。这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的《辞海》,共收单字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二个,选收词目九万一千六百零七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以解决读者“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