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杨生文 《职业》2015,(5):153
1月18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就广州市技工院校备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工作,在广东省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他听取了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汤伟群关于学院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和广州市职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2.
赵蕊 《职业》2016,(27):61-63
"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多"大国工匠".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要构筑技能人才高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概括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其办学历程、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经验.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9,(27)
技能竞赛是一枚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师生技能素养的试金石.在2009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技能竞赛中,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参赛的师生选手们,依靠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和赛场的正常发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所有参赛的8个工种全部进入团体前六名,7位选手荣获个人单项奖,其中2位教师荣获"广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充分显示了参赛师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对技工院校的发展非常重视,技工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但是技工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化解困难,使技工院校健康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立文 《职业》2009,(9X):4-5
<正>2009年广州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暨技工教育成果展从筹备到圆满完成各项赛程,历时三个多月,于6月30日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闭幕式,落下了完美的帷幕。本届竞赛由广州  相似文献   

6.
刘世峰 《职业》2024,(3):32-35
<正>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推进校企融合、提质培优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两大核心工作,同时是技工院校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抓准这两项工作开展全市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提升全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全市技工院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0,(7Z):2-2
<正>5月31日,2010年广州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揭开帷幕。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7月2日,竞赛画上圆满的句号。广州市政府陈国副市长、林道平副秘书长、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葛国兴副厅长、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崔仁泉局长、杨秦书记、黄远飞副书记和广州市有关局、委、办领导、企业界代表以及来自全市17所技工院校的裁判员、教练、参赛选手等4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9,(27)
2009年5月,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参加了由广州市劳动保障局主办,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协办的2009年度广州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暨技工教育成果展.  相似文献   

10.
卢春娟 《职业》2024,(3):24-27
<正>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致力于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国技工院校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杨金焱 《职业》2014,(2):16-16
目前,一些技工院校的教育与其本来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强调了"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技能而轻素质培养,忽视了技工教育的性质。重视技能的培养本没错,问题是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些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单纯强调技能培养,技能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7,(10)
仲春时节,《职业》杂志记者来到江苏的6所技工院校,感受新时代下的技工院校拥有的别样风采."技能"是一股力量,带领大好青年追逐梦想;"技能"是一道光芒,指引工匠们奋力前行;"技能"是一种风采,展现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左进哲 《职业》2016,(14):67-68
建设一支高素质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对于技工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国内外情况及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较大区别。技工院校应根据实际,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技工院校走好技能特色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李祥伟 《职业》2023,(14):50-52
技工院校要持续发展,关键是建设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着重从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背景、国内外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及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推动技工院校走好技能特色办学道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钟亚萍 《职业》2012,(27):56-57
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技工院校的发展需要,在理念、机制、载体、制度上进行创新,一直是技工教育同行密切关注的课题。笔者从事技工教育近三十年,本文拟从技工教育的实践出发,以宁波技师学院德育工作为例,着重阐述技工院校的德育模式、工作方法、主要成果,特别是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现代技工职业素养的具体做法,体现了技工院校的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朱炜李键 《职业》2023,(15):44-46
随着社会产业的更迭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技工院校已成为推动现代化技工教育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本文选取三所区域代表性技工院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调研法等方法,对技工院校生源流失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从学校角度提出降低技工院校生源流失率的对策建议,为技工院校建立生源流失防范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荣英 《职业》2021,(6):71-72
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而技工院校班集体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学习强国”平台所具有的优质资源内容,从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入手,对将该平台运用于技工院校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应用与实践做了探讨,以更好地助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李尤举 《职业》2011,(20):48-49
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决定了技工院校必须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  相似文献   

19.
闫丽 《职业》2016,(26):116-117
技工院校担负着新型劳动者培养和教育的重任,除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外,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整体水平.如何探索新时期技工院校德育管理的新路,创建符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德育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探讨了基于ISO管理体系的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杨建平 《职业》2016,(9):147-147
本文以山东化工技师学院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六届山东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例,阐述了职教技工类院校举办技能竞赛使得企业和院校共赢的双赢效应。职教技工类院校举办技能竞赛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展示一流的技术工人能够制造一流的产品,对于院校来说,通过竞赛平台向社会、企业展示培养的优秀技能人才。由此可见,职教技工类院校举办技能竞赛能够使得企业和院校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