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制约与监督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重要的思想。研究列宁的权力监督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理论变为现实的一次伟大实践。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防止新的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反复强洞权力监督的必要性,认为它是关系到"维护劳动者的政权",关系到"防止资本主义压迫制度复辟"的大事。当时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8,1(3):28-33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俄国等东方国家集权的政权与政府往往帮助新生资产者剥削农民;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往往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使本国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列宁提出,沙皇政权实行的是专制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由沙皇独掌全部政治权力,残酷统治和压迫广大人民.十月革命时期及其以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对建设新政权与新政府进行了探索,形成并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主张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权与政府;1918年春,列宁主张建立坚强有力但受到有效监督的新政权与新政府;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建立有文化的国家机关和精简与节约的国家机关;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以后,列宁主张在东方一些国家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些国家的新政权.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也是伴随国家建立而出现的一种顽症,它不仅侵害政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也严重破坏保障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体系.怎样才能避免、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认为要从源头上采取"以法律体系制约权力,以监督体系制约权力,以公众参与体系制约权力"这三种相辅相成的手段来对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4.
在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列宁进行了艰巨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制度创新。列宁对权力制约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是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进行构想的,但又根本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那种权力制衡体制。列宁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机制、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列宁认为,监督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的监督权至上;监督活动的对象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贯穿重心上移的原则,重点是对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制约;监督活动的多渠道畅通是保障人民监督权实现的具体途径;监督活动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依法监督是权力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权力监督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规范党和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进芬 《学术论坛》2007,30(7):70-73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为防止国家公共权力被滥用,列宁提出了以"人民的权利"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的思想.他强调要政务公开,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要让工农群众公开选举一切公职人员并拥有罢免权;要让普通群众和知识分子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强化人民对国家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6.
乡镇权力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权是我国权力体系的基础。乡镇政权在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国家政权、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行乡镇权力结构与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力结构失衡和功能柔弱。实行简政放权,理顺乡镇政权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是乡镇权力结构与功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列宁晚年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形成了依靠政党自我监督、人民权利制约和法律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思想与实践.这一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是同质、同构的。政治是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法是在政治斗争中为了达到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的衡平,衍生出来的第三种权力,是对个体权力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做出裁判。法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是静止状态下的政治。政治有三个层次——高于法、法本身、在法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受国际法影响和民族危机刺激,思想领域国家主权意识萌发并渐趋高涨,奠定了国家权力的思想基础。在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下,思想领域出现"权利"观念,成为国家权力合法性的间接理论依据。20世纪初,民族国家观出现,国家权力成为权力主体,其公共性、社会性得到充分阐释。中华民国建立后,现代国家政权结构形成,现代国家权力思想初步形成。梳理分析国家权力思想的近代形成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国家权力的成长逻辑,更深入理解现代国家因何而来,深化对现代国家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间接民主导致权力主人与权力行使者的分离,有可能使权力行使者不按照权力主人的意志行事即权力异化,这就有必要让权力主人对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监督要采取综合措施,要把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监督作为主要监督对象.  相似文献   

11.
过去30年我国进行的改革是权力主导型改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段时间采取权力主导方式不仅必要,甚至别无选择.但是,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内外经济社会等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权力主导的弊端和不适应问题也日益暴露了出来.为了深化改革,必须从权力主导转向依法推进,这是改革自身的发展规律使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利益关系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政府体制改革滞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都要求深化改革由权力主导转向依法推进;更需要从治国方略的高度看这一问题,依法治国也包括依法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体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本质不同。推行"权力三分"改革是消除我国权力过分集中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权力配置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需要在宏观政治体制上、行政系统内和执政党内三个维度上思考和构建"权力三分"制约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孟德斯鸠与列宁权力制衡理论的不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德斯鸠和列宁都主张对权力进行制衡 ,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危害 ,但他们的权力制衡理论有很多不同之处。孟德斯鸠的权力制衡理论主要是针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 ,从维护公民的“政治自由”的角度提出来的。他主张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来防止权力的滥用。列宁是从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根本目的出发 ,特别是在他晚年针对苏俄政治体制中出现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他主张通过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途径 ,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来制约党政权力的过度集中。对孟德斯鸠和列宁权力制衡理论的不同之处 ,可以从权力制衡的目的、制约机制、权力制衡的主体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同志把无限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手中.我不相信,他永远能够足够慎重地使用这种权力”——列宁在1922年写道. 为什么没有听从列宁关于把斯大林调离总书记职位的意见.甘年代是否有人能在这个职位上代替他?实际上,在苏联的历史文献中,这些尚属没有阐明的问题.苏联历史学博士瓦谢茨基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二十年代初,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国民经济陷入崩溃,急需把实际上混乱之中的国民经济恢复起来.1921年3月召开了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入新经济  相似文献   

15.
后金政权能够在短时间内跃兴,主要原因是其政治权力基础属于智慧与武力兼备类型。在后金政权和清朝崛起的过程中,政治智慧和政治谋略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大于武力,增强了武力和扩大了武力使用的空间及效能。而政治智慧和政治谋略与武力的巧妙结合所形成的政治艺术,又全面地整合了各种政治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治权力的功效,成功地避免了政治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衡现象。上述政治权力基础类型使后金政权在较短的时间内富集了丰富的政治和社会资源,迅速提高了政治权力网络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健全和完善拒腐防变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晓清 《理论界》2003,(4):20-21
公共权力的腐败和蜕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关注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重视和始终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目前的权力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从源头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治本之策。一、必须从权力运行规律的角度认识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必要性总结世界各国政权兴衰存亡的历史可以看出,无论历史上曾经怎样先进的集团和政治组织,在执掌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7.
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这一弊端,一方面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使某些人可以为所欲为,中饱私囊;另一方面,集权体制又客观形成了一个相互利用的特殊的“关系网”,使排除腐败的代价大大提高,从而增大了反腐倡廉的难度。改革权力体制和结构,是消除上述弊端、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1.依法建立形之有效的制约制度。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真正落实中纪委要求的“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幅度资金的使用,必须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二是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具有刚性的议事规则。在实践中,一些腐败单位并非没有议事规则,但却不按“规则”运行,实行的依然是“家长制”、“一言堂”,以致出了问题不可收拾。原因就是这里的议事规则缺乏硬度,缺少严格的保证措施,议事不按规则办谁也没有办法。制定议事规则是实  相似文献   

18.
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国家机关中暴露出来的官僚主义引起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列宁深刻地揭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的途径和措施。本文从政治制度的层面,探讨了列宁所揭示的官僚主义产生的体制原因,着重分析了列宁关于使用民主法制手段,防止和消解官僚主义的途径和措施,即:寻求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点,实行党的领导制与人民监督制相统一的国家权力制度;推进民主进程.实行机构改革,建立一个精干、高效、廉价、勤政的国家机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用法律武器制裁官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预算作为一种国家活动,在本质上是政治性的,预算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实质上就是政治冲突.权力作为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是影响公共预算资源分配的关键变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力被广泛地运用.预算过程分配着决策权力,预算是权力的体现,预算过程中做出的资源配置实际上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运用与控制.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公共权力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是一个制衡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民主政治程序.当前中国公共预算的民主性明显不足,为了达到政治民主化这个目的,就必须进行预算改革,推进预算民主.实行预算民主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权力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权力更迭,国民政府对农村的控制以恢复原有秩序、强化国家控制为主基调。通过实行地方自治和保甲制度,建构了农村两种统治力量,同时辅以对农会组织的渗透,将国家权力延伸至农村。但农村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国民政府推行的各种制度,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权威的盈利化和权力的异化最终导致了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国民党的放任和退让最终削弱了自己在农村的政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