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梅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13-16
在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重新审视儒家伦理思想,探讨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儒家高度重视夫妻关系的和谐和父慈子孝的家庭道德,强调人际和谐的社会公德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观,这些思想资源对于当今公民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茂活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6-41
钱钟书先生曾对其长篇小说《围城》作过多次修订,其中1980年所出的"重印本"对此前版本改动最大。该书的修订客观地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语文现代化进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国语文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该书的修订看,中国语文现代化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汉字简省化、词形规整化和格式清晰化。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在步入一个全面的转型期,文化的转型与冲突又是当代社会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论述了中国文化追求的现代化转型的总体性特征,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文化的冲突,特别是文化价值层面上的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个体与集体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论述职业选择中人们的心态,探讨"围城效应"对人们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效应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3):27-28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因此,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李俊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03-107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既定的时空条件下展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特点就自然的决定了中国的政党必须担负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本文从分析中国现代化的时空特点入手,分析了政党在中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实现中国政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铁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94-99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成为人类的一大公害。本文以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据 ,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腐败的表现、危害、成因 ,总结了全球范围内反腐倡廉的经验。尤其探讨了发展中国家高层政治腐败的普遍性特征 ,并从理论层面上关注了发展与腐败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邱亿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反映着一定历史条件下主体的价值选择。价值因素规定和制约着现代化的目标、模式、机制和动力,进而决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在农村发展的新阶段,现代化的成败得失将更为直接和深刻地取决于价值基础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春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76-80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其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里透视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深层意蕴,他思考、关注着人的本性,将笔触伸向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围城》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20 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人。因此,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社会现代化的形成基础。同样,农民现代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形成基础。研究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农民现代化的研究。尤其是在农民人数众多的中国,研究农民现代化问题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吴彦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2):150-154
同实物资产相比较,无形资产有其独特的价值变化规律。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化规律是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管理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了无形资产在投资中的特点,并归纳了几种常见的无形资产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依据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客观标准 ,参照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农业现代化指标设置 ,在实事求是、系统性、阶段性、可比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权威性、透明性、完整性、无重复性的原则指导下 ,运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现代化的价值应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46-50
加强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要从增强现代化意识、实现党建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型、提高党员和干部素质、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武装党等方面多维构建党的现代化。党的现代化建设在正确处理现代化与先进性、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中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悦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20-2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使中国人从中获得了伟大的人生智慧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儒家人生态度及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作用的透视,从中挖掘出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1)
工业现代化是一个与工业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是一个起始于近代工业革命而没有最后终点的长期变革过程,又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工业现代化的竞相发展,“领先型”工业现代化和“赶超型”工业现代化的相互转换,促使世界工业现代化运动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内容不断更新,形成了世界工业现代化总体运动的历史轨迹。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世界工业现代化进程,迄今已经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李晓英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7-20
现代化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迅速兴起的一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但是至于什么是现代化的指标问题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中最为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薛秀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把握时代性,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探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基本原则、现实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离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分析,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衍生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无法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现实生活以“化中国”——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断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并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